董红昌易解六经之 太阳经证(不好易者勿进)

2008-10-23 14:13 楼主
董红昌易解六经之 太阳经证

易经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从来都并非止于玄谈,而更多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生活,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成为易经的基本精神。而关于伤寒六经对应八卦的问题,我曾经有过长长的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部分已经发表在其他论坛的《内经精义》版,其他的部分,在写作过程中因为电脑出问题,所以部分稿子丢失了!而今这个话题被沈仁睿(儒释道)先生一再挑起,是以我想结合《伤寒论》,谈谈六经卦象怎么具体结合伤寒论条文。关于乾为什么对应太阳,我已经详细的论述过了,请查看(/threads/47091)。

河出图,落出书,是先后天之道立。凡俗之人,从无至有,从生到死,无非先天立基,后天成用。是故以一身而论,先天之位,为发病之处;后天之位,为病情所归。故以太阳论之,乾为君父,其体纯阳,先天卦位在正南。故乾为诸阳之首,在上,主表。乾又主大始,为根, 而万物归根于戌亥,至子则一阳复生,是后天卦位,乾落西北至阴之地。

明白上面的道理,再以一身来论,上为南下为北,阳长于背后,故以背为东;阴退于身前,故身前为西。故乾卦应于一身,在于先天,则为病之始发之处。乾在先天,为君为上,故乾卦应于一身,则为头为表,此为太阳之病所。后天之位为邪之所归,而后天卦位乾在西北,对应于小肠、膀胱二腑。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而能出也。又云: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故变者,物之终也;化者,物之始也。故化物之能以应小肠,阴小肠为丙火,为至阳,司腐熟水谷之职,而输送精华而营养周身;是气化者,阳气化生也。是小肠者,水谷精华化生之地;膀胱者,一身阳气化生之所也,两者同居至阴之地,却为众阳之根始,生化之父母。易曰:乾知大始。此为太阳之生理也!

乾为纯阳,其性刚强健运,故知乾之道,在内则一身化生之初,在外则为一身之藩篱。故太阳为外邪所损,乾卦破体,阳气损伤,而见恶寒之证。故《伤寒论》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者,病在表也。

说卦云:巽为木为风,其究为躁卦;又云:震为雷,为决躁。究者,极也,故巽极则为震,风急则为雷。巽风性缓,性顺喜入,震雷急切,性刚喜出。故风分阴阳,卦分巽、震。故太阳中风,当有刚柔之分,柔者,风天小蓄;刚者,雷天大壮。
风天小蓄卦,三至五爻为离,为外卦巽之互体;二至四爻为兑,为内挂乾之互体。故风天小蓄为太阳中风柔证之本卦,火泽睽为太阳中风柔证之互卦。互卦蕴含的是,事物的内在变化因素,也代表者事情的发展方向。风天小蓄,乾在内,巽在外,乾主完满故内不病也;巽风在外,其性下伏,故太阳中风者,风束体与外也,故太阳中风当见恶风;巽卦为风,与离相互,故有风火交炽之象,且风火同具发散之性,同居与上,此非风邪与卫气相结乎?故太阳中风当见发热;又离卦外阳而内阴,为心,心主营,营为阴,故离中之一阴为营也。此一阴正巽卦之下爻,下爻之上,二阳相逼。此非卫强营弱之象乎!风火逼营阴外出,故太阳中风当见身汗;巽风性缓,与火上浮,故太阳中风当见脉浮缓!故伤寒论云: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雷天大壮卦,三至五爻为兑,为外卦巽之互体;二至四爻为乾,为内卦乾之互体。故雷天大壮为太阳中风刚证之本卦,泽天夬为太阳中风刚证之互卦。雷天大壮二阴在上,四阳在下,为大兑,兑在西为金,肺为金,众阳决阴,故当见发热喘闷之证;震为外卦,二阴在上,一阳在下,阴在上主收敛,故知其肌表无汗而恶风寒;震卦互兑,兑为阳明主肌肉,肌表为阴寒说收引,故当见身体疼痛一证;震为风,兑为金,风亢侮金,肺金能行治节之能,故见骨节疼痛一证;震为雷,为东方,主腰脊,司升阳,二阴在上阳气受抑,故当见背脊强直或腰疼之证;震为决躁,众阳决阴,故当见烦躁之证;二阴在外肌表受邪,风性升浮,故当见脉浮紧。故伤寒论云: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寒中太阳,卦应水天需。需卦,三至五爻为离,为外卦坎之互体;二至四爻为兑,为内挂乾之互体。故水天需卦为太阳中寒之本卦,火泽睽为太阳中寒之互卦。坎为水为寒,故伤寒必然恶寒;坎之互卦为离,离为火,坎中伏离,此正寒郁内火之证,故伤寒初虽不发热,然终究当见发热之证;坎为陷主收引,水天需卦上六爻之阴正应三爻之阳,三爻所在正为兑卦,兑为胃主肌,故寒在肌故当见身体疼痛之证,寒在胃与火向搏,而见呕逆之证。寒主收引,故伤寒之脉,当阴阳具紧。故《伤寒论》云: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对比太阳中风和伤寒,可以看的出,中风柔证与伤寒他们的互卦,皆为火泽睽,火泽睽者,火从泽出,胃中热彰;中风刚证互卦为夬卦,五阳决与一阴,众阳结聚,性烈可知,为三证当中最先入阳明之证也。故以理推之,三证皆可转轨为阳明,而有缓急之别。


另:此文之成,多赖沈仁睿(儒释道)先生屡屡质问,是看过此文有会心者,当感谢沈仁睿先生的促成之因。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17 16:56 2楼
恩,不错啊!!!!
⬅ 一例精液异常的治疗医案 老茶馆 随心小案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