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论盗汗未必尽属阴虚

2008-10-22 17:00 楼主
辨盗汗证机如天王补心丹治疗心阴虚盗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盗汗,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阴虚盗汗,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盗汗,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盗汗证机则未必尽属于阴虚。
其一,太阳温病证。如134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其证机是邪热肆虐营卫,邪热乘卫气行于内而迫津外泄。其治当清泻营卫邪热,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或用银翘散。
其二,阳明热郁证。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其证机是阳明胃热欲外攻而不能且内郁,郁热因阳明之气盛而蒸发于外则盗汗。其治当清泻郁热,以栀子豉汤或与白虎汤加减治疗。
其三,少阳病证与太阳阳明病证相兼。如268条:“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注解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知三阳合病,胆有热也。”《伤寒内科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目张则卫气行于外,目合则卫气行于内而失护于营,少阳胆热外蒸营阴则盗汗出。”其证机是邪热内郁而蒸动阴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从少阳,以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穴。
其四,阴阳两虚证。如《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金匮要略心典·血痹虚劳病》:“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微,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审盗汗证机既有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又有阳虚不能固摄。其治当温阳益气,育阴清热,可用炙甘草汤或薯蓣丸。
其五,虚劳病证。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其证机是正气虚弱,或虚热内生而迫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扶正益虚,可用黄芪建中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0-22 18:01 2楼
学习了。教材中只是简单地讲盗汗“多见于”阴虚,没这么详细。
2008-10-22 20:37 3楼
不错,很有实际意义,学习了。
2008-10-22 21:09 4楼
何谓盗汗呢?
2008-10-22 21:18 5楼
盗汗
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
2008-10-22 21:31 6楼
我也没有考证的功夫,但是我知道一个事实——其实我们很多争论都是不必要的,因为大家对同一个词汇或者说术语的内涵理解不同,就造成了很多纷纷聚讼的现象。比如“盗汗”,如上文所云,那些汗出症状都是“盗汗”吗?那些“盗汗”说的是一回事吗?我看很成问题。
2008-12-01 15:12 7楼
请各位分析下:睡觉躺下后,上身丝毫不觉热,还有点怕冷,特别是后背。但臀部以下则汗如水洗,等入睡后就好些。

请教大家是什么原因?
2008-12-02 14:33 8楼
我个人看法,只有理解了人的生理上为什么会出现盗汗,才能真正理解条文的意义,只是在名义的或是名词上的比较,意义并不大。
2008-12-03 04:35 9楼
其一,太阳温病证。如134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其证机是邪热肆虐营卫,邪热乘卫气行于内而迫津外泄。其治当清泻营卫邪热,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或用银翘散。
【温病的本质就是阴虚】
其二,阳明热郁证。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其证机是阳明胃热欲外攻而不能且内郁,郁热因阳明之气盛而蒸发于外则盗汗。其治当清泻郁热,以栀子豉汤或与白虎汤加减治疗。
【内经四时理论明确指出:肺为阳明对应秋,为阴气之始。】
其三,少阳病证与太阳阳明病证相兼。如268条:“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注解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但欲眠睡,目合则汗,知三阳合病,胆有热也。”《伤寒内科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目张则卫气行于外,目合则卫气行于内而失护于营,少阳胆热外蒸营阴则盗汗出。”其证机是邪热内郁而蒸动阴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从少阳,以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穴。
【三阳合病乃热邪伤阴所致。小柴胡汤用黄芩、柴胡本意即在于此--升散内郁之相火。】
其四,阴阳两虚证。如《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金匮要略心典·血痹虚劳病》:“平人,不病之人也,脉虚弱细微,则阴阳俱不足矣,阳不足者不能固,阴不足者不能守,是其人必善盗汗。”审盗汗证机既有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又有阳虚不能固摄。其治当温阳益气,育阴清热,可用炙甘草汤或薯蓣丸。
【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产漏下。前用桂枝龙牡-五行去水,后用桂枝茯苓-五行去火。前为阳虚,后为阴虚。】
其五,虚劳病证。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其证机是正气虚弱,或虚热内生而迫津外泄则盗汗出。其治当扶正益虚,可用黄芪建中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
【此条才是真正的阴阳两虚。】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
伤寒杂病论之伤寒乃广义,非只狭义也。
2008-12-04 11:26 10楼
各位老大发表那么多理论,有能分析下这个症状的吗?多谢!


睡觉躺下后,上身丝毫不觉热,还有点怕冷,特别是后背。但臀部以下则汗如水洗,等入睡后就好些。
2008-12-04 23:33 11楼
回复 12# 今古子 的帖子

金老师可否出一方治?
⬅ 仲景方剂临床应用26例 老茶馆 新医改——“绕弊而行”的八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