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言要慎重

2008-10-18 19:20 楼主
胡天雄

方勺《泊宅编》载:"提点铸钱朝奉郎黄沔久病渴,极疲悴。予每见必劝服八味丸,初不甚信,后累医不痊,漫服数两遂安。或问渴而以八味丸治之,何也?对日:汉武帝渴,仲景为处此方,盖渴多是肾之真水不足致然,若其势未至于消,但进此剂殊佳,且药性温平无害也。"按仲景献帝时人,方氏欲取信于人,故为诡说,后人学而不思,据为信史,于是张果(南宋人)引之入《医说》,赵养葵(明人)著之于《医贯》,周学霆(清人)援之为《三指禅》,不知献帝之去武帝已三百年。盲从附和,曾不一思,此岂方氏始料之所及耶!又养阴清肺汤为治白喉屡验不爽之方,而恽铁樵、陆渊雷两先生皆表示反对,谓白喉当用麻杏石甘汤云云。忆年轻时,同道邓伯揆患白喉且畏寒,余谓之日:白喉宜不宜麻杏石甘?忌不忌表?君是医生,病且具表证,请"以身试法",为医学作点贡献,此难逢之机会也。邓君欣然应允,余即为拟麻杏石甘汤方,捡药一帖,当晚煎服,翌晨访之,邓君喉中燥痛,病情加剧,二人不禁相对大笑,余立即改拟除温化毒汤(养阴清肺姐妹方:生地、葛根、银花、枇杷叶、桑叶、贝母、木通、竹叶、薄荷、甘草)与之,一方即愈。因叹著书立言之不可不慎也。方今职称晋升之际,大家竞相著书发文章,向学之风可喜,特举古今二例以与同道共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0-18 19:26 2楼
文字不多,但贵在精辟、有用。学习了。
2008-11-01 12:57 3楼
楼主所言极是,可惜现在人的著书立说,大多为了升迁或者晋级,学术的悲哀.
2008-11-23 16:09 4楼
注意剂量

麻杏石甘汤怎不可用?加用清热利咽之品亦是好法!单用原方,剂量足够,亦当有效呀。
2008-11-24 00:10 6楼
楼主帖中的张果,当为张杲吧。
2008-11-24 00:17 7楼
原帖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1-24 00:10 发表
楼主帖中的张果,当为张杲吧。

张杲,何许人也?不明白.
2008-11-24 12:57 8楼
原帖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1-24 00:10 发表
楼主帖中的张果,当为张杲吧。

渔翁先生所言极是。
2008-11-24 12:57 9楼
张杲张杲字季明,宋新安(今安徽歙县)人。他的伯祖张扩字子充(《中国人名大辞典》作:“张扩,宋歙县人,字子元。”今从《歙县志》作子充),曾受业于庞安时;听说蜀人王朴擅长太素脉,就前往从王学习。一年后,得素书诸诀归来,为人治病,神妙莫测。后来以医术闻名于开封、洛阳一带,受范忠宣赏识。张杲祖父张子发,曾受业于张子充门下,尽得其妙。父亲张彦仁,继承家学,而医术更精。张杲又继承家学,喜欢钻研医学。他从诸书听商录涉及医事者,编写成《医说》十卷(见《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张杲作张景,秀明撰,是传写之误)。前后搜集约30余年,分47门。前7门综述古来名医、医术以及针灸、诊视之类;再是杂证28门,杂病6门,妇人、小儿2门,疮及五绝、痹、疝3门,而以医功报应结束。其间有杂采小说,颇涉神坚的。然而它取材丰富,颇有启发,而且古人的专门禁方,也往往在内,在医学史上颇有贡献。张杲又兼通术数,著有《〈周易〉罔象成名图》一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子张九万,是邺郡(今河南安阳)庠,聪明能文。
2008-12-19 21:43 10楼
已阅,翻译成白话文好了
2008-12-20 17:14 11楼
不看广告,看疗效


广告是别人的,疗效是自己的
⬅ 毕业奋斗八年终于成功 写给年轻人10个忠告 老茶馆 王国强在澳门考察中医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