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几:《周易》智慧之纲

2010-07-05 07:50 楼主
知几:《周易》智慧之纲 【转帖】
知几:《周易》智慧之纲





曲庆彪发布时间: 2009-04-20 08:20光明日报



宇宙万象,包罗变幻,人生百年,风云际会。对于“显诸仁、藏诸用”的易来说,其终极目的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生命流程中知变与适变。知变的前提就是知几,适变的方法无非见几而作。 “研几”是对易的最高层面的把握,颇有些可以意得而不可言传的蕴味。《周易》认为,“几”“微”到极处、恍惚似无,却又蕴含着事物发

展变化的全部信息,能够预示事物发展的结局是吉是凶。处置得当,悔吝能变成贞吉;反之,小眚则铸成大错。由此可见“几”在易学中的纲领地位,知几与见几而作在用易中的枢机作用。 “几”之释意,十分丰富。从字源上说,繁体几(幾)字,从口(文中是一小框),从戍,是发现细微迹象而用兵把守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微也,殆也。”林羲光《文源》:“口(文中是一小框)者,幽省。幽处多危,人持戈以备之,危象也。”由此可知,“几”初始的含义为微末、细小,引申为迹兆、苗头的意思,又引申为在危险之中懂得机宜、策略,在为人处事时能够把握分寸与尺度的意思。在《周易》中,“几”是“因”、“蕴”的综合、积累与初显的抽象,是事物萌芽前的半明半昧、半隐半显状态,即由阴入阳、由阳转阴的初动之微;同时也指事物发展过程中达致质变之前一个个相衔相别的“量变”,是一切偶然之中蕴含的全部必然的分解。它有时如滥觞之伏流,微细可见,有时如挂角之羚羊,无迹可求。因而难以预知和把握。也正因其难,知几才成为用易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知几无碍、见几而作?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理者物之理也,性者天之性也,命者,处理性者也。知几便要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理穷而后知性,性尽而后知命,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敏感性、预见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修持自己的自控力、驾驭力,从而把握命运的节律与径向。 第一,外察内观。《周易》把人对自然的了解和效法归结为“观”与“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永乐大典》六百年 老茶馆 中医师承纵横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