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13种 15册 PDF 下载

2022-08-13 15:50 楼主
file://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0 folders, 15 files, 984 MB, Total: 0 folders, 15 files, 984 MB.)
本草备要.pdf 16.9 MB
老老余编 养生余录.pdf 12.4 MB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上).pdf 139 MB
伤寒论后条辨 读伤寒论赘余(下).pdf 137 MB
伤寒论条辨.pdf 127 MB
伤寒论条辨续注.pdf 96.5 MB
孙文垣医案.pdf 132 MB
望诊遵经.pdf 11.5 MB
杏轩医案.pdf 89.9 MB
医方集解.pdf 20.9 MB
医说.pdf 21.6 MB
医学心悟.pdf 16.7 MB
医学原理(上).pdf 14.8 MB
医学原理(下).pdf 135 MB
医旨绪余.pdf 10.2 MB 本草备要_12466174.jpg 伤寒论条辨_12452708.jpg 望诊遵经_12466179.jpg 医方集解_12466176.jpg 医学心悟_12466178.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2-08-13 15:51 2楼
【作 者】(明)徐春甫编著;汪沪双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200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46-8
【中图法分类号】R2
【原书定价】24.00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明代
【参考文献格式】 (明)徐春甫编著;汪沪双校注. 新安医学老老余编、养生余录.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今次点校《老老余编》和《养生余录》,底本采用199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陈长卿初刻本影印本。主校本采用日本明历三年立野覆刻本(简称日·明历本),现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参校本选用宋·陈直《养老奉亲书》明万历三十一年胡氏文汇堂刻本,现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宋·陈直原著、元·邹铉增续《寿亲养老新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医家类》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明刻本,现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徐春甫在编著《老老余编》和《养生余录》时,多处采用上述三书的内容,故均作为参校本。 本次校注《老老余编》《养生余录》,采用《简化总字表》简化字,并遵循卫生部《中医古籍校注通则》的要求,力求不误不漏,注释条文以准确、简明、有据为大要,尽可能恢复陈长卿梓行本《古今医统大全》所载《老老余编》和《养生余录》原书面貌。 《老老余编》原“《和剂》脾约丸,方见秘结门”略,为方便读者查阅,将《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九“秘结候脾约丸方”正文,附上。另,正文后附编《老老余编》方名笔画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老老余编》诸方。
2022-08-13 15:51 3楼
【作 者】(清)洪昂撰【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形态项】 338【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0【ISBN号】978-7-80231-747-5【中图法分类号】R281.3【原书定价】40.00【主题词】本草-中国-清前期【参考文献格式】 (清)洪昂撰. 新安医学本草备要.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0.
内容提要:
汪昂(1615~16957),字切庵,安徽休宁人。他有感于古之本草书目不无缺憾,李时珍《本草纲目》备而未能要,《药性歌赋》之类要而未能备,因衷集诸家本草,由博返约,既取其备,又欲其要,精选适用者479味,著为《本草备要》。每药先辨气味形色,次著所入经络,再为发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症具列于后。通过四步之序,使人开卷了然,用之不致舛误。文体锻炼成章,便于诵读。 《本草备要》自刊行以来,风行海内,其版次之多,为本草著作之冠。其内容深入浅出,实用便捷,既是清初以来初学中医者的必读之书,更是一部既备且要的优秀本草普及读物。现代著作,盛行数十年已属不易,而《本草备要》风行数百年不衰,实属罕见。在校注过程中,我们渐渐体悟了作者之用心良苦。 本书l683年初刊,载药402味。1694年增订,增至479味。作为本草普及读物,《本草备要》是成功之作。由于当时印刷技术有限,曾给汪昂留下遗憾,他在凡例中写道:“若以本文(指正文内容)另誊,尤便诵读。”
2022-08-13 15:51 4楼
【作 者】(明)方有执撰,储全根,李董男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253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45-1
【中图法分类号】R222.22
【原书定价】25.00
【主题词】伤寒论-注释
【参考文献格式】 (明)方有执撰,储全根,李董男校注. 伤寒论条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伤寒论条辨》八卷,将《伤寒论》的编次认真进行重考修辑,对条文作了系统的分类和归纳,调整编排秩序。其主要学术思想与成就,首先体现在倡言“错简重订”,重新编次《伤寒论》。本书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开《伤寒论》研究不同流派的先河。
2022-08-13 15:52 5楼
【作 者】(清)程应旄撰;王旭光,汪沪双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532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58-1
【中图法分类号】R222.29
【原书定价】57.00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参考文献格式】 (清)程应旄撰;王旭光,汪沪双校注. 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 下.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2022-08-13 15:52 6楼
【作 者】(明)孙一奎撰;张玉才,许霞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134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55-0
【中图法分类号】R2
【原书定价】18.00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中国-明代
【参考文献格式】 (明)孙一奎撰;张玉才,许霞校注. 新安医学医旨绪余.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医旨绪余》作者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嘉靖、万历问安徽休宁人。幼承庭训,攻儒研经,稍长,访伯兄于浙江括苍,遇异人授医术及方书,读而验之,多见奇效。载归后经父允遂攻读轩岐及诸医籍,三年无间寒暑,从汪机弟子黄古潭学。“不以丘里自隘”,挟医术游历庐山、三吴等地凡三十年,遇有所长,即往请益,治疾多验。晚年名振三吴。有《赤水玄珠全集》(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三吴医案》)及《痘疹心印》)传世。 《医旨绪余》二卷,孙一奎著,其子泰来、朋来参订。该书从基础理论到辨治、方、药诸方面,分78个专题作了辑录和论述。其以“太极”述命门,以无形话三焦,承师说而倡温补,持平议论历代名医长短等,对中医学术的继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022-08-13 15:53 7楼
【作 者】(明)汪机撰;储全根,万四妹校注【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形态项】 270【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ISBN号】978-7-80231-751-2【中图法分类号】R2【原书定价】66.00【主题词】中国医药学-中国-明代【参考文献格式】 (明)汪机撰;储全根,万四妹校注. 医学原理 上.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医学原理》十三卷,是汪机晚年撰就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其中所论病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贤格言”。综观全书,可以感受到汪氏受朱震亨影响很大,在论述诸证治疗时,均将朱丹溪的经验列于前面,但他又不拘泥株守,而是有所发展。本书是集汪氏学术心得与临床经验的成熟之作。其中所论病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贤格言。朝究暮绎,废寝忘餐,经历八春而始克就。惟欲吾之后人,乐守是道,以承吾志。观病机即知病源之始终,阐脉法即知病症之生死,读方旨即知立方之主意,各条端绪。
2022-08-13 15:53 8楼
【作 者】(明)方有执撰;(清)郑重光注,黄金玲,桑方方校注【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形态项】 184【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ISBN号】978-7-80231-753-6【中图法分类号】R222.22【原书定价】24.00【主题词】伤寒论-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明)方有执撰;(清)郑重光注,黄金玲,桑方方校注. 新安医学伤寒论条辨续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郑重光,字在辛,号素圃,晚号完夫。安徽歙县人。生于1638年,约卒于1711年。郑氏长期在江苏扬州一带行医,精于医术,通伤寒、温病之学。他研究伤寒学说的成果之一便是撰就《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 郑氏宗仲景之论,崇有执之学,认为“自前世以来”能“发明乎长沙之所以法与方者”,“惟吾乡方中行先生《条辨》一书为最”。然因《条辨》“全力独注太阳三篇”,而“三阴间晦经旨”,于是“原本《条辨》一书,删其支词,更旁及《尚论》、《缵论》、《后条辨》、《伤寒论翼》诸书,谬以己意,折中一是”,于清·康熙乙酉年(公元1705年)撰成《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此书卷一、二、三为辨太阳病脉证治法上、中、下篇,卷四、五为辨阳明病脉证治法前、后篇,卷六为辨少阳病脉证治法全篇、辨合病并病脉证,卷七为辨太阴病脉证治法全篇,卷八、九为辨少阴病脉证治法前、后篇,卷十为辨厥阴病脉证治法全篇、辨差后劳复阴阳易病脉证,卷十一为辨温病风温脉证、辨霍乱病脉证、辨痰病水病脉证,卷十二为辨痉湿喝病脉证等。篇中诸条文字一遵经文,各篇之首皆发明大意于前,精详辨注于后,且颇有发挥。
2022-08-13 15:53 9楼
【作 者】(宋)张杲撰;王旭光,张宏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393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52-9
【中图法分类号】R2
【原书定价】48.00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中国-两宋时代
【参考文献格式】 (宋)张杲撰;王旭光,张宏校注. 新安医学医说.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医说》,全书共十卷,撰者为南宋医家张杲。 张杲,字季明。生年不详。目前只能确定约在1189年时,“盛年”的张杲曾请罗顼为《医说》作序,此时他应已成年或将步人中年。确切卒年亦不详。1224年,李以制在《医说》跋中说张杲“今老矣”,尚在为《医说》搜求资料;1228年,诸葛兴在《医说》跋中说他奉“越帅待制汪公”之命,整理张杲书稿以付梓。由此推理,1224年时张杲尚在世,至1228年时已辞世,不得已由诸葛兴整理《医说》付梓,所以张杲应卒于1224至1228年之间。 张杲出身于世医家庭,伯祖张扩(字子充)、祖张挥(字子发)、父张彦仁均为医家,其中伯祖张扩曾师从宋代著名医家庞安时。南宋人罗愿在《罗鄂州小集》卷六《张承务扩传》中说:“张扩,字子充,歙县人。”(见《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罗鄂州小集》卷六第35页)既然张杲伯祖张扩为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那么张杲的里籍也应是歙县。张杲是新安医学的大家,他的后人甚至有在日本国从医的。郭秀梅即明确地指出,日本医家“山本恭庭,又称山本惟允,宋张季明之后裔,流寓日本,更姓山本”,“天保六年(1835)卒,年八十八。所著《诸病源候论解题》,对研究《诸病源候论》颇有参考价值。”
2022-08-13 15:53 10楼
【作 者】(清)程杏轩撰;储全根,李董男校注【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形态项】 170【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ISBN号】978-7-80231-748-2【中图法分类号】R249.49【原书定价】21.00【主题词】医案-汇编-中国-清代【参考文献格式】 (清)程杏轩撰;储全根,李董男校注. 新安医学杏轩医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本次整理点校,以安徽人民出版社1959年线装排印本为底本,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排印本《中国医学大成》第8册内的《程杏轩医案》为对校本(简称医学大成本)。在整理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原则是:1.统一目录。底本存在着的少数正文标题与书前目录不一致的地方,现统一目录,使正文标题与书前目录一致。2.繁体字改为规范的简化字。但人名、地名中的繁体字如会产生误解,则仍保留原貌,不加改动。3.底本中属笔画小误的错字,径改。如“日”误作“日”,“已”误作“己”,“大”误作“太”之类,均予径改。4。底本与校本文字不同,若底本较优,则依底本;若系底本错讹者,则据校本改正后出校;如属校本有误而底本不误者,则不出校;若难以肯定何者为是,或两者文字均有可取需并存者,则不改,出校。5.对某些疑难词语和专业术语酌加注释。
2022-08-13 15:54 11楼
【作 者】(清)汪宏撰;陈雪功,张红梅校注
【丛书名】新安医学名著丛书
【形态项】 154
【出版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11
【ISBN号】978-7-80231-754-3
【中图法分类号】R241.2
【原书定价】21.00
【主题词】望诊(中医)
【参考文献格式】 (清)汪宏撰;陈雪功,张红梅校注. 新安医学望诊遵经.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1.
内容提要:
《望诊遵经》版本主要有: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求志堂刻本、光绪十四年歙东汪村竹里汇刻《汪氏医学六种》本、1937年大东书局繁体字竖排《中国医学大成》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繁体字竖排本、1990年岳麓书社影印上海大东书局《中国医学大成》本、199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校印《中国医学大成》本、199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简体字横排《中国医学大成》本、1997年华夏出版社《医经病源诊法名著集成》本等。此次校注,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光绪元年求志堂刻《望诊遵经》为底本,以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繁体字竖排本《望诊遵经》为主校本(简称上海科技本),以199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简体字横排《中国医学大成》本(简称医学大成本)为参校本。具体校注方法如下: 一、底本与校本文字不同,若底本正确,则依底本,不改不注;若底本与校本均可助读,均不改底本而出校说明异文;若显属底本有误,如“方上”、“大牢”等计10余处,则改后出校;底本之脱文则据校本补之,并出校记说明。 二、繁体字径改为规范的简化字。异体字、古今字一般情况下亦径改为通行字,必要时则出注说明。通假字予以保留,并出注说明,如“班”通“斑”等。不属于通假字的俗称,如栝楼之“楼”等,均保留原字,出注。 三、汪氏引经据典较多,对于引用《素问》、《灵枢》、《金匮要略》等的内容,如“王相休囚”、 “目曩系绝”、“跌蹶”等均据他校并加注。 四、若底本有误,但对校无据,采用他校。如“阴阳合传而精明”中的“传”,据《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而两精相搏谓之神”,改为“搏”。
⬅ 《针灸大成》导读 陈泽林 著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PDF 下载 老茶馆 新安医学流派研究 王键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PDF 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