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金匮要略(明吴迁抄本) 伤寒论(明赵开美本) 肘后备急方( 明万历刻本)诸病源候论(宋刊本) 金匮玉函经( 陈士杰刻本)脉经(日藏影刻宋本)等几部 PDF 下载

2022-07-30 21:19 楼主
这套书是柳长华老师选的书,我买了其中的《金匮要略 明吴迁钞本》和《神农本草经 日森立之辑本》,都仔细看完了,只能说古籍整理不容易,还是有些明显的错字,但版本还是很不错的,这里面的一些版本目前很罕见。我目前只能获取到这几本书,还有以下几本无法获取,欢迎有能力的朋友上传分享,以成完璧:

《难经集注 清阮元本》
《黄帝内经灵枢 明无名氏本》
《黄帝内经素问 日藏古钞本》怀疑未出版
《中藏经 医统正脉本》
《伤寒论 明赵开美本》 @sk133122 朋友已跟贴上传,感谢。
《经效产宝 凌氏刻本》
《针灸甲乙经 明汲古阁本》
《刘涓子鬼遗方 宋刻本》
《抱朴子内篇 白云观藏本》怀疑未出版

file://F:中医学资料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0 folders, 6 files, 157 MB, Total: 0 folders, 6 files, 157 MB.)
神农本草经 日森立之辑本.pdf 9.86 MB
金匮要略 明吴迁抄本.pdf 11.6 MB
金匮玉函经 陈士杰刻本.pdf 17.5 MB
脉经 日藏影刻宋本.pdf 24.2 MB
肘后备急方 明万历刻本.pdf 30.0 MB
诸病源候论 宋刊本.pdf 64.0 MB 20220730_213748.jpg 诸病源候论 宋刊本.jpg 肘后备急方 明万历刻本.jpg 神农本草经 日森立之辑本.jpg 脉经 日藏影刻宋本.jpg 金匮玉函经 陈士杰刻本.jpg 金匮要略 明吴迁抄本.jpg 伤寒论 明赵开美本_14252090.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2-07-30 21:20 2楼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诸病源候论

【作 者】柳长华主编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5
【ISBN号】978-7-5304-6836-4
【中图法分类号】R289.337
【参考文献格式】 柳长华主编.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肘后备急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5.
内容提要:
全书八卷七十三篇,每篇前面均简明扼要地写出该方所要治疗病症的特征,包括很多方,切合实用,治疗简便。该书卷一至卷四,是脏腑经络;卷五至卷六,是四肢九窍;卷七,是假他物横来伤害的他犯病;卷八,是百病备急药方。

巢元方、柳长华主编刘宇、孙冬莉点校的《诸病源候论(宋刊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以下简称《病源》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成书于隋大业六年(610)。又名《巢氏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总论》,或称《巢氏病源》。 《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和卷数,历代记载不一。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始著录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而无吴氏书。唯《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实只一书。《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九云:“考《隋书.卷六十四·麦铁杖传》云:铁杖自为荷恩深重,每怀竭命,辽东之役,请为先锋,顾谓医者吴景贤日: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艾炷灸颂,瓜钮祷鼻,疗黄不差,而卧死儿女手中乎!是景贤正大业中医者,必即作此书之人无疑。”则《病源》一书应该为多人撰集,因巢、吴均参与其事,故作者或题为吴氏,或题为巢氏。 由于史料记载很少,所以巢元方其人生平、籍贯均待考。《隋书》无巢元方传记,宋代传奇小说《隋炀帝开河记》中有一段关于巢元方的记载:隋大业五年八月,隋朝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病”,起坐不得,头晕作恶,不能饮食,隋炀帝请巢元方为其治疗,他诊断为“风入腠理,病在胸臆”,处方用嫩羊肉蒸熟,掺上药末食之,病得痊愈。 据记载,巢元方尚有其他著作,如《巢氏伤寒论》一卷,见《通志·艺文略》、焦弘《国史经籍志》;《巢氏水气论》一卷,见《国史经籍志》。均已亡佚。 《病源》一书对病因证候学的研究成就最为卓越。该书50卷,分为71类,载述疾病病源证候共1739门,是我国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也多首引《病源》之论,后述治疗医方。《病源》一书对临床各科疾病广收博采,对每一病证逐个深入研究,在病因方面多有发现,或以其新的认识,提出符合实际的推断,把隋以前和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病证加以整理。同时《病源》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所载古代医书近三百种,但流
2022-07-30 21:20 3楼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肘后备急方

【作 者】柳长华主编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5
【ISBN号】978-7-5304-6836-4
【中图法分类号】R289.337
【参考文献格式】 柳长华主编.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肘后备急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5.
内容提要:
全书八卷七十三篇,每篇前面均简明扼要地写出该方所要治疗病症的特征,包括很多方,切合实用,治疗简便。该书卷一至卷四,是脏腑经络;卷五至卷六,是四肢九窍;卷七,是假他物横来伤害的他犯病;卷八,是百病备急药方。
2022-07-30 21:20 4楼
金匮玉函经 陈士杰刻本

【作 者】(汉)张仲景撰;陈萌点校;柳长华主编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形态项】 114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1
【ISBN号】978-7-5304-6807-4
【中图法分类号】R222.32
【原书定价】25.00
【主题词】《金匮玉函经》
【参考文献格式】 (汉)张仲景撰;陈萌点校;柳长华主编. 金匮玉函经 陈士杰刻本.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内容提要:
本次出版中医古籍精校范本填补了行业空白,展示了中医古籍版本的新发现、新成果,体现了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反映了知名专家中医古籍研究之多年成果。全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以点校为主要古籍整理方式,原则上只收录原文,不做校记,使读者阅读顺畅,渐悟真谛。本?

张仲景、柳长华主编陈萌点校的《金匮玉函经(陈士杰刻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是张仲景的伤寒病学专著。“金匮”“玉函”,寓有珍藏之意,可能来源于葛洪的著作书名。后人推重张仲景的著作,遂引而用之。 在《伤寒论》的众多别本中,《金匮玉函经》是最重要的一部,其学术价值甚至超过《伤寒论》,因为很多证据表明:它比宋本《伤寒论》更为古老,体例和内容也更加接近原著的面貌。北宋时期,林亿等校书臣整理张仲景的著作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之外,还校正了此书,说明他们认为《伤寒论》并非善本,故并存之。 虽然经过了官方的校订,但《金匮玉函经》并未流传开来。元代以后,知道此书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一些藏书宏富、学识渊博之士,也误将其混作《金匮要略方》。清代初年,一直致力于搜求此书的陈士杰终于从何焯手中获得了此书的手抄宋本,又历经四年的校勘,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阳月(1716年lO月)雕版发行。此书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金匮玉函经》共八卷,总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全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卷一的“证治总例”是后人追加的中医证治要点;卷二的“辨痉湿喝”是从鉴别的角度论述了几种容易和伤寒病相混淆的常见外感病,“辨脉”是张仲景的脉学参考文献;从卷二的“辨太阳病形证治上”到卷四的“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形证治”,是全书的核心部分,详细论述了伤寒病的六经证治,以及由其他角度切人的证治;卷五和卷六,习惯上被称为“可与不可诸篇”,是依据治法宜忌对六经证治原文进行的重编,推断应为王叔和整理编次《伤寒论》时所为;卷七和卷八,是全书的方论部分。从本书前论后方的行文体例上看更接近《伤寒论》原理,为《伤寒论》早期传本之一。
2022-07-30 21:21 5楼
金匮要略 明吴迁钞本

【作 者】(汉)张仲景撰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形态项】 92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1
【ISBN号】978-7-5304-6802-9
【中图法分类号】R222.3
【原书定价】18.00
【主题词】金匮要略
【参考文献格式】 (汉)张仲景撰. 金匮要略 明吴迁钞本.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内容提要:
本次出版中医古籍精校范本填补了行业空白,展示了中医古籍版本的新发现、新成果,体现了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反映了知名专家中医古籍研究之多年成果。全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以点校为主要古籍整理方式,原则上只收录原文,不做校记,使读者阅读顺畅,渐悟真谛。
张仲景、柳长华主编陈萌点校的《金匮要略(明吴迁钞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是《金匮玉函要略方》经删补重编而成,主要保存了张仲景的杂病学和妇科学部分。“金匮”“玉函”,寓有珍藏之意,可能来源于葛洪的著作书名。后人推重张仲景的著作,遂引而用之。 虽然经常被当作《伤寒论》的姊妹篇,但《金匮要略方》的内容丰富程度却远远高于前者,代表了汉以前对疾病的认知范围和深度。北宋时期,“张仲景医学全集”形式之一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发现,校书臣林亿等删去已独立成书的伤寒病学部分,再将方论部分的经方移至条文之下,又广泛搜集保存在《千金》《外台》等著作中的张仲景杂病学与妇科学内容,附在每篇之末,命名为《金匮要略方》。 绍圣三年(1096),由于大字本部帙巨大,价格昂贵,不利于传播,国子监刊行了此书的小字本。南宋以后,大小字本均告亡佚。元代,邓珍发现一种传本,加以校正,刊成《新编金匮方论》。该本后来又衍生出了几个刊本。2007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种明洪武二十八年的钞本《金匮要略方》,系钞自北宋的小字本,是当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最精善的版本,有助于解开通行本中的很多谜团。 《金匮要略方》共三卷,总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全书可以分为六部分:卷上的导言和“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张仲景医学全集”的总纲,不限于杂病;从卷上的“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到“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论述了非伤寒的外感病,此为第一类杂病;从卷上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到“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内伤病,此为第二类杂病;卷中的“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和“趺蹶手指臂胫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论述了特殊的杂病,此为第三类杂病;从卷下的“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到“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妇科病;卷中的“杂疗方”、卷下的“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疑为后人所加。需要指出的是,《金匮玉函要略方》将“疗妇人”置于方论之后,《脉经》将其在杂病之外独立编为一卷,《隋志》记载有《张仲景疗妇人方》,都说明妇科病不属于杂病。
2022-07-30 21:21 6楼
神农本草经 日森立之辑本

【作 者】(日)森立之辑;罗琼,赵永亮点校;柳长华主编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形态项】 91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1
【ISBN号】978-7-5304-6903-3
【中图法分类号】R281.2
【原书定价】22.00
【主题词】《神农本草经》
【参考文献格式】 (日)森立之辑;罗琼,赵永亮点校;柳长华主编. 神农本草经 日森立之辑本.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内容提要:
本次出版中医古籍精校范本填补了行业空白,展示了中医古籍版本的新发现、新成果,体现了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反映了知名专家中医古籍研究之多年成果。全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以点校为主要古籍整理方式,原则上只收录原文,不做校记,使读者阅读顺畅,渐悟真谛。本?

柳长华、罗琼主编赵永亮点校的《神农本草经(日森立之辑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上古时代文字未立,神农不可能为《神农本草经》立书。今人研究多认为《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东汉的医官“本草待诏”,从《神农本草经》集结之众多药物知识考虑,其编撰者势必有相当的官方背景,方有条件掌握大量文献和人力资源。由于古人传书之难,一般人能得一家之学已属不易,况以一人之力收罗、融会百家之学。依此推之,只有依托相当官方背景、掌握大量文献资源、集合众人之力者,方有可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整理出《神农本草经》这样的集大成著作来。这绝非普通的儒生、方士、医家可以达到。在宫廷专司本草事宜的“本草待诏”编纂该书可能性很大。“本草待诏”长期从事药物工作,从医家处获得药物医疗知识,从神仙家处获得养生服食知识,融会贯通了儒家、道家思想和医学知识,在汉代“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下撰写出《神农本草经》。综上,《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很有可能是熟识药性的“本草待诏”汇集了各家文献,在官方支持下统一整理编撰的产物。 该书约成书于东汉,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及此前的梁·阮孝绪《七录》中,著录五种《神农本草》、九种《本草经》。东汉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众多零散的药物知识尚未形成体系,本草知识与汤液合为一体,故西汉刘向等校书皆归人“经方”类。延至东汉,师承授受更为普遍,学问开始广泛传播,各类学问异彩纷呈。医经与经方的传播也更为普及,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受学,到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汤液经法》等著《伤寒杂病论》,表现出医经与经方融合的趋势。医经与经方的融合,使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得以普遍应用。汤液的创制,表明中医学已发展至用药组方来治病的高度。中医治病“不用药而用方”,即不是用单味药,而是用药如用“兵”,组方“布阵”以攻病。规范的药物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中医组方服务。早期成方治病,识证便可,而辨证论治,必须熟识药性,才可随证立方。辨证论治的广泛应用凸显了药物知识的重要性,使得原本散在于经方文献中的药物知识有被分离出来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药物知识的析出,必然要经过筛选、提炼共性特征的过程,从而形成药物使用的指导性文献,即现今所谓的药物规范,或是标准。可见,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本草最终脱离经方而独立。以《神农本草经》的产生为标志,药物
2022-07-30 21:22 7楼
脉经 日藏影刻宋本

【作 者】(晋)王叔和撰;陈婷宇点校;柳长华主编
【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
【形态项】 195
【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1
【ISBN号】978-7-5304-6834-0
【中图法分类号】R241.11
【原书定价】35.00
【主题词】《脉经》
【参考文献格式】 (晋)王叔和撰;陈婷宇点校;柳长华主编. 脉经 日藏影刻宋本.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内容提要:
本次出版中医古籍精校范本填补了行业空白,展示了中医古籍版本的新发现、新成果,体现了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反映了知名专家中医古籍研究之多年成果。全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以点校为主要古籍整理方式,原则上只收录原文,不做校记,使读者阅读顺畅,渐悟真谛。

柳长华主编陈婷点校的《脉经(日藏影刻宋本)/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魏·王叔和撰。叔和名熙,生卒年代不详,为魏太医令。据《名医传》:“高平(即今山东高平,邹县西南郭里集)人,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其主要著述有《张仲景(药)方》《脉经》等。 《脉经》全书10卷,97篇,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以前医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卷一、卷二及卷四论脉;卷三论脏腑;卷五载张仲景、扁鹊、华佗等论脉及察声色;卷六论五脏六腑病证;卷七载张仲景论伤寒;卷八及卷九载张仲景论杂病;卷十为手检图。林亿盛赞此书:“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使人占外以知内,视死而别生,为至详悉,咸可按用。” 《脉经》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其子部·医方类著录:“脉经十卷。王叔和撰。” 《脉经》至宋代,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林亿校定《脉经》序云“大抵世之传授不一,其别有三”,可知宋臣校勘《脉经》时,传世之版本主要有三种。即除林亿等据作底本的一种外,其余两种是:“有以隋·巢元方时行《病源》为第十卷者,考其时而缪自破;有以第五分上下卷,而撮诸篇之文别增篇目者,推其本文而义无取稽。是二者,均之未睹厥真,各秘其所藏尔。” 北宋熙宁元年(1068)《脉经》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后,由国子监刊行大字本。此次校正“臣等各殚所学,博求众本,据经为断,去取非私”且“考以《素问》《九墟》《灵枢》《太素》《难经》《甲乙》、仲景之书,并《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之,除去重复,补其脱漏,其篇第亦颇为改易,使以类相从,仍旧为一十卷,总九十七篇。”继熙宁初刊大字本之后,“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州军施行”,故北宋绍圣三年(1096)国子监又刊行了《脉经》的小字本。 南宋时期《脉经》的刊本既知有四种。第一种是刊年不详的福建建阳书坊刊本。据陈孔硕序云:“更访老医,得《脉经》十卷……验之乃建本”,然此本“求之建阳书坊,绝无鬻者,板亦不存”。第二种是嘉定二年(1209)广西漕司刊本。据陈孔硕序云“因取所录建本《脉经》,略改误文,写以大字,刊之广西漕司”,可知该本系以福建建阳刊本为底本,略改误文而成。第三种是嘉定十年(1217)何大任刊本。该本乃据“家藏绍圣小字监本……博验群书,孜孜凡累月,正其误千有余字”。第四种是未详宋
2022-08-20 10:32 8楼
百草老中医 说:
《伤寒论 明赵开美本》
买到这本电子版了,实体书要几百,还是二手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2022-08-20 11:04 9楼
sk133122 说:
买到这本电子版了,实体书要几百,还是二手的。不知道什么情况。
几百肯定是不划算的,估计是“精校”两个字让该套书身价倍增,实际上,这精校也没多精,大家弄点低成本的电子版就行了,欢迎大家补传残缺版本,本套书残得有点严重。谢谢。

伤寒论 明赵开美本
【作 者】柳长华主编【丛书名】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形态项】 165【出版项】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09【ISBN号】7-5304-6763-3【中图法分类号】R222【原书定价】36.00【主题词】《伤寒论》【参考文献格式】 柳长华主编. 伤寒论 明赵开美本.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9.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十卷,展示了中医古籍版本的新发现、新成果,体现了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新进展,反映了知名专家中医古籍研究之多年成果。全书采用简体横排的出版形式,以点校为主要古籍整理方式,原则上只收录原文,不做校记,使读者阅读顺畅,渐悟真谛。全书共分为十卷。
⬅ 阎德润伤寒论评释 阎德润 编著 顾志君 王京芳 点校 王致谱 农汉才 主编 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 PDF 下载 老茶馆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 黄龙祥 黄幼民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PDF 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