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正宗生附子

2022-06-10 14:43 楼主
江油正宗生附子,生者仅是接触皮肤,即感痛痒难耐,悍戾之性,可见一斑。 IMG_20220610_144333.jpg IMG_20220610_144143.jpg IMG_20220610_144131.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2-06-10 16:37 2楼
蒸过的生附子。。
2022-06-10 16:44 3楼
品质可以的。
2022-06-11 07:58 4楼
提倡按医圣之法用附子!现在经过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基本上都成药渣子,这是现代医家用几百克都没事的主要原因。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是治少阴伤寒重症的救命方,附子才用一枚。
伤寒论: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022-06-11 08:12 5楼
医圣用生附子,“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这最多不过煮半小时而已。
为什么医圣用生附子在不久煮的情况下,不但不中毒、反而能救人?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用药对症。有病病受,无病体受。
第二,用量少,只有一枚。一枚附子晒干了有多重?
第三,姜(生或干)和甘草能解附子毒。
2022-06-11 08:16 6楼
医圣那个时代的附子,是野生附子,比现代人工培植的附子要厉害得多。
以医圣之法用附子,能大大提高疗效、节省药物。
2022-06-11 08:44 7楼
小火煎药大概每10分钟蒸发掉200毫升水(汉代的一升)
微火煎药大概每15分钟蒸发掉200毫升水(汉代的一升)
(实测数据)

[四逆汤]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水减少一升八合(360毫升)
其中还包括药材膨胀的吸水量,保守估计不会低于60毫升。

姑且按微火煎药、蒸发掉300毫升水算,最多煎23分钟。
[四逆汤]按汉代张仲景的煮法,平均大概也就只煎20分钟。
2022-06-11 08:56 8楼
现在跟患者抓药的,一般是用制附片,也就是黑附片,我都没有让患者提前煎煮,一般都是让患者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直接吃,绝大多数没有问题,但是偶尔有个别患者感觉到嘴巴麻,这样就只好让他们煎到四五十分钟就解决问题了,生附片的话,30分钟太短了,估计没有哪个医生敢搞,宁肯没效果,也不冒这个险。
2022-06-11 08:57 9楼
我自己做丸散的话,一般是用生附片蒸三四十分钟以后就可以了,从来没有人中过毒。
2022-06-11 10:38 10楼

附子炮制的意义是以{多耗药材}换取{安全易用}。

生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乌头碱},充分炮制的附片主要有效成分是{次乌头碱},两者毒性相差数百倍至上千倍。

所以将生附子炮制之后,其安全剂量范围由{很窄},变成{很宽}(几克到几百克),
既便于根据所需药效的大小来精细调整使用剂量,又使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缺点是需要消耗更多的原生药材。
2022-06-11 11:29 11楼
百草老中医 说:
现在跟患者抓药的,一般是用制附片,也就是黑附片,我都没有让患者提前煎煮,一般都是让患者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直接吃,绝大多数没有问题,但是偶尔有个别患者感觉到嘴巴麻,这样就只好让他们煎到四五十分钟就解决问题了,生附片的话,30分钟太短了,估计没有哪个医生敢搞,宁肯没效果,也不冒这个险。

张仲景用四逆汤,那是在真正需要回阳救逆的时候,不会像今天这样乱用。

抢救生命必然是要冒风险的,今天的西医同样如此,
高压电击心脏复率……激素冲击疗法……体外循环……,风险都很高吧。
古代中医没有西医这些现代手段,急煎四逆汤就相当于今天的这些抢救措施。

而且一把钥匙一把锁,如果确实是寒极的危证,对生附子乌头碱的耐受性就要远大于一般人,更远远大于实热证和热性体质的人。
所以用普通轻度阳虚患者身上得到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来套到需急当回阳救逆的病人身上,会有很大误差。
⬅ 顶级品质,安徽岳西茯苓 老茶馆 全开地龙,无泥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