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耕者有其田

2010-07-03 13:19 楼主
让中医耕者有其田
——读赵宏杰老师中医973科学论文有感


赵宏杰老师:
准备参加973会议的大作已拜读,气势恢弘,用心良苦,立意也相当高。但赞叹之余,总感觉有点“空”,总好像少了些什么?静下心来反思,(既然您想听听在下的批评声音)故归纳了几条不同陋见在此罗嗦一番,冒昧之处权当一个无知民间中医的牢骚、笑料耳!

一、处君之地位,不应当求大、求全、求高,“位当”即好。
1、建议继续用您的血指纹图谱谋立足之本,求大求全不切实际,也与您的身份不符。
2、了解民间中医(包括非中医)新思想、理论、方法动态是您的长处,把民间中医、非中医的闪光点(负熵)介绍进“官僚”中医圈子,对于中医事业的后来,此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放眼海内也唯有君适。

二、自上而下构建理想计划中“大而全”的中医、中西医大系统此路不通。
1、历史经验:唐宋元明清、代有皇帝“雄心壮志”想规范统一中医,宋徽宗更是亲力亲为,结果虽表面上为中医事业做了一些事情,终阻碍窒息了中医发展。
2、解放五十年的中西结合史已经证明:科研路线救中医的中西融合常常事倍功半,……当年伟大的科技发明,至今还在遭受“中西结合墓志铭”的嘲笑。
3、中医大系统是天道,“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组织、自稳态大系统”,不懂得顺势而为,好大喜功、妄图建立人为意志下的“丰功伟业”,必劳民伤财!
易中天谈先秦诸子百家有句总结性概括颇为深刻:“历史上大凡希望建立一个人间天堂的,结果大都造就了一个人间地狱。”理想中的‘计划经济’因缺乏‘市场上帝调控’结果闹了一个“三年自然灾害”;与两千年前古人都江堰的巍然相比较,不谋天人合德,当年几乎倾全部国力“一定要把黄河修好”的刘家峡、三门峡水库,只短短几十年,今天已成断流之摆设;此类心魔代替佛觉离道失德之举今天却常常是人们努力的“科学”追求!“夫治人治国一理也”,(参见拙文《桢涵茶的‘黄帝内经’思路》)。
4、国际自然医学发展史研究权威言:“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历史上大凡自然医学未有不受主流文化打压的。”“各种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导致了自然医学在西方的普及,也使得其有了今天的位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反主流文化运动寻求的是自力更生和独立于政府之外,但今天的自然医学权力中心却在通过注册、管制和基金会来寻求政府的支持。这看来是中产阶级渴望被接受、得到承认、获得更多收入、寻求安全保障的一种表现。”(皮特•肖伍德)。

三、西医、西学与中医、中西结合区别在于“耕者有其田”。
与西医、西学相比较,当今中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症结在于西医西学“耕者有其田”,非常清楚自己在整个系统的地址和价值(不仅自己而且大家公认,基本不用争),所有学问基本都能和谐共生,故发展空间无限,于是东方哲学(大道)成了“西方科学的灵感来源”。反之,中医、中西结合各种流派、学问常常找不到自己地址和价值(“科学”和老百姓都在打问号),故谁都必须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于是常常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唯我独尊”时有发生。结果大量土生土长的中医成果在自己泱泱中医大国中“水土不服”,常常需要到国外兜一圈才方能得以立足。
今天中医这棵大树,本来经济是水分,环境是土壤,科技是养料,政策是阳光,民间中医是根须,主流中医是树干,各个流派方法是枝叶,项目研究是花朵,研究成果是果实,所谓各得其所,和谐共存,方成天然大系统。而现今从上到下急功近利、弃大道而求小术,眼中只有美丽花果而无其它,常常满足于特色水分、养料培育催熟的艳丽花果。久而久之,根须荒废了,树干萎缩了,何须众多枝叶?大树不再是大树,或是必须嫁接于西医平台方得以生存的歪把子树,或成实验室培养无根须、细茎叶不经风雨的艳果。……为了生存,树干在呐喊,根须要发芽,枝叶仅剩而已,谁都想争当这艳丽的花朵,于是常常谁都找错了自己的位置,这才是今天中医的症结所在。(故在下有拙文《继何为道?论当今三级贯通缺失的种种尴尬》)
因为耕者无其田,故弃大道而求小术(“有之以为利”大道不赚钱,小术赚钱),典型莫若今下张悟本事件……。所谓“没有规据不成方圆”,中医界缺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数”,让本来定位于食疗养生的绿豆茄子,鸡犬升天走上神坛,结果2000元的高额诊费毁了市场规矩,让众多赖此食物链寄生者眼馋,于是群起而攻之,让张悟本迅速沦为骗子。反思倘若定位准确,胡万林、林光常、刘太医、张悟本……之流,哪一个没有三分三?没有当年的全民打鸡血、养红茶菌,能有今天高科技的干扰素、有益菌吗?
因为没有“礼数”,不能让共生于中医这棵参天大树的所有细胞和谐共处,自然缺乏生存发展空间,为了争夺那这有限的的剩于蛋糕(老祖宗的遗产),中医界内讧、排挤、打压常是必然。让不懂养生的中医专家(隔门子婆婆)出来批评,事后诸葛亮求全责备,中科院中医博士大放厥词:“理论是荒唐的,疗效还是有一些的……”。请问这与否定中医“中医理论不科学,中医只是经验……”有何区别?要您中医博士何用?是否有“占着茅坑不拉屎之嫌”?(见百草居武汉叶苗ksjyjs文章)
又因为内讧“堡垒垮于内部”,大可不必让否定者有多少作为,政府虽投入大量钱财物力人力,(利益驱使,跨越自己的位置排挤他人可以获得最大的一亩三分)反使中医这棵本已千疮百孔的大树更陷生死存亡。同理,有所谓的“科学中医”“正统中医”的垄断,政府希望“发展有作为民间中医”的公文,自然形同一张废纸,因为按照这些中医“权威”的标准,就是出来了,也只顶多又是一个张悟本之流,又有什么奇怪!
天然中医大树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中医的(基层)细胞不能“耕者有其田”自然不可能有整齐之系统,寄希望于几个973的科研成果,妄图重新培育一个实验室的克隆中医,即使有所收获,也只不过多了几个好看的装饰花果而已,能够改变这个当今中医生存环境吗?中医大树生存环境不改变,大树能健康发育吗?
故在下在此斗胆以为:让中医“耕者有其田”应该是当今谋中医事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973国家中医战略计划是否将此忽略了?

四、团结起来、谦让三分规划中医“礼数”让“耕者有其田”则中医有望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实已让许多中医明白“……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夫所谓与西洋医学相周旋,初非舍己从人之谓(全盘西化),……又非漫然杂糅之谓(失其体系),……必须有整齐之系统,独立之组织。譬之流水,汇众流以为江河,而名从其源;譬之树木,吸肥料以荣枝叶,而生机在本。……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须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以产生新中医。……天下断无不能知己知彼,而能取诸人以为善者,故求吸收、求化合,当先求知己知彼,……。”(恽铁憔《群经见智录•序言》)
今之做学问者当有上世纪著名学者梁漱溟之胸襟,回顾他当年的名言与诸中医同仁共勉之:“人能常常看见他人的长处,而动佩服之心,自己就会常向长进里去。对旁人人格总不怀疑,对自己知识见解总觉得不够,人类彼此才可以打通一切。这态度是根本的。顶要紧的是彻始彻终不怀疑人家心术,彻底地觉得自己的知识见解不够。彻始彻终追求下去,才能了解各派,了解各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超越各派到什么程度,最后的真理获得是可能的。只怕你自满,只怕你不去追求。”(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凡学问家都是收集各种偏,而人类心理都是要求统一,不断地要求统一,最后必可做到统一。最有学问的人,就是最能了解错误来源的人;有最高见解的人,是能包括种种见解的人。人类心理有各种的情,常常表现在各种的偏上,好恶可以大相反,可是聪明一点的人,生命力强感情丰富的人,他能了解各种偏的来源,而能把种种的偏都包含进去,所以他就能超。圣人能把各种心理都容进来,他都有,所以他是最能了解一切的人而通天下之情。所以说真理是通天下之见,是对一切对或一切错的总汇。”
“孟子说:‘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圣人对人都有同然;性情很好的人,圣人与他有同然,性情极怪的人,圣人也有与他有同然。圣人完全了解他,所以同然。圣人与天下人无所不同然。最有高明见识的人,才是最能得真理的人;他对于各种意见都同意,各种错误都能了解。”相当于今天“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包含相对真理。”
倘若能以此境界规划中医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数”,让中医“耕者有其田”,则中医有望矣!

罗嗦至此,已经跑题很多,就此搁笔。此致
礼!
中医之友 马桢伟
2010、7、2、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议留针久暂与深浅 老茶馆 要致富先修路,要养生先祛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