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帮{水火共制法}:一种繁复耗时的〈附子〉炮制古法

2021-05-19 07:24 楼主

建昌帮{水火共制}的〈附子〉炮制古法

第一步:生附子在盐水中进行四天的浸泡(十二次清洗)
第二步:在露天场地火煨:至少一天一夜
第三步:蒸十四个小时让毒液流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1-05-19 07:25 2楼








2021-05-19 14:08 3楼
这样折腾出来的附子毒性肯定很低,但是药效恐怕要大打折扣!
有实验数据表明:按照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附子总物碱损失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医圣仲景,一般就是用一枚附子,没怎么折腾,甚至没有说要久煎,却也能起死回生。
现在用附子,少则几十克,多则数百克。原来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都成药渣子了……
2021-05-19 14:16 4楼
医圣仲景所用的附子,一枚大概是二十克(干货),估计比现在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一百克都强。如果考虑到古代附子的野生这个因素,估计医圣所用的二十克附子的药力相当于现在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一百五十克。
2021-05-19 14:21 5楼
山外青山976 说:
这样折腾出来的附子毒性肯定很低,但是药效恐怕要大打折扣!
有实验数据表明:按照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附子总物碱损失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医圣仲景,一般就是用一枚附子,没怎么折腾,甚至没有说要久煎,却也能起死回生。
现在用附子,少则几十克,多则数百克。原来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都成药渣子了……

这是以剂量换安全方便的做法。

经过这种古法一系列的炮制,乌头碱可能几乎全部被祛除,一部分转化成了次乌头碱,另一部分彻底分解失效。
药效就是来源于这一部分转化出来的次乌头碱,炮制越深转化率越低,但剧毒的乌头碱被去除得也越干净,成品附子饮片的“量-效”曲线越平缓,安全剂量范围越宽广,处方时用量的化裁越方便。
2021-05-19 14:32 6楼
医圣用生附子救人会不会使人中毒呢?应该没有吧!如果有的话,那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早就加以修正了或淘汰出局了。
附子明明有毒,为什么医圣用了却不会使人中毒?我猜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用量不大。医圣一般用生附子时也就一枚,大概二十克。
第二,用药对症。用药对症了,就会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药之毒基本上都去攻病之毒了,对人的损害就小。古医有云:有病病受,无病体受。
第三,以药解毒。配方中的其它药物对附子的毒性有降解作用。医圣用附子总是配姜或姜草,姜草主要就是用来解毒的。这个现在药理研究已经证明。
2021-05-19 14:36 7楼
山外青山976 说:
医圣仲景所用的附子,一枚大概是二十克(干货),估计比现在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一百克都强。如果考虑到古代附子的野生这个因素,估计医圣所用的二十克附子的药力相当于现在反复折腾出来的附子一百五十克。
现在的附子一枚平均大概只有15克,古时候野生的平均估计只有10克不到,大者可能有20克。
2021-05-19 14:39 8楼
梦回杏林 说:
现在的附子一枚平均大概只有15克,古时候野生的平均估计只有10克不到,大者可能有20克。
赞同你这个说法。古代野生附子应该个头比较小。如果按这样算,那医圣的附子用量就很小。
2021-05-19 14:40 9楼
医圣用附子量小效宏,节约资源。
2021-05-19 14:40 10楼
山外青山976 说:
医圣用生附子救人会不会使人中毒呢?应该没有吧!如果有的话,那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早就加以修正了或淘汰出局了。
附子明明有毒,为什么医圣用了却不会使人中毒?我猜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用量不大。医圣一般用生附子时也就一枚,大概二十克。
第二,用药对症。用药对症了,就会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药之毒基本上都去攻病之毒了,对人的损害就小。古医有云:有病病受,无病体受。
第三,以药解毒。配方中的其它药物对附子的毒性有降解作用。医圣用附子总是配姜或姜草,姜草主要就是用来解毒的。这个现在药理研究已经证明。
有实验表明,单用附子具有较大毒性,而四逆汤(附子9-12g,干姜6-9g,炙甘草12g)毒性大为减轻,二者口服LD50(小白鼠半数致死率)相差4.1倍。其原因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可与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结合成难溶的盐类。
2021-05-19 14:44 11楼
山外青山976 说:
医圣用附子量小效宏,节约资源。
仲师艺高人胆大,胆大而心细。
现在的普通人对生品的把控能力和经验不及医圣。
⬅ 防风什么味,我咋尝着咸呢! 老茶馆 各位前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