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精鉴【一】

2020-12-08 02:33 楼主

《脏腑精鉴》​

歧伯天师雷真君传 泥沱月色 前天
《脏腑精鉴》
人卷 儿

仙师陈远公,字敬之,别号朱华子,浙江山阴人,治病多奇中。得自异人传授而著书甚富,只惜多亡佚。但幸今有存世医书八部,并广为流传,是书篇篇至理,方方奇效,可为天下医者万世之楷模。但据史料记载,未能流传今世所佚之书亦多,其中《脏腑精鉴》今日即唯有其名而书已不得,吾对此深感为憾,并多方搜索无功。但因近日身患疾恙多次用方才致脱困,并深感学艺不精而致今日不堪,乃立志再学。但读《外经》后归纳,并欲立前人之志,将佚失之《脏腑精鉴》恢复,以为医者之法则也。但愚人因学疏才浅心有余力不足,而唯唯嗟叹也!叹年华似水已往不复,叹己性愚钝妄负仙贤殷殷。后偶阅《石室秘录》一百二十八法未尾,见有天师题词,并署传书日期。而后各篇之论五行,论脏腑,论阴阳,论气血等等诸篇皆精炼至极,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脏腑精鉴》吗?细阅才知此即医学万世之法也!至此方悟今世流传之《石室秘录》实乃两经合刊。真是天地造化,命运弄人。今宝鉴复出,九九归一,医者有道可依,民受惠,而后万众可永享上帝之恩矣!己亥年立冬后十日琅琊医痴书于上池斋
凡例
一:是书全自辑于《石室秘录》后半部分,即一百二十八法之后——岐天师传相舌秘法至篇末全
部章节。吾所为之仅仅重新排序而己,以便易于医者学习查阅,以吾之能又何敢增删仙传一
文一字也。
二:是书分为人地天三卷,人卷为小儿科精论,共十篇,合十天干之数。地卷为成人科精论,
共四十九篇,七七大衍之数。天卷为医法精论,共一十八篇,合九九归一之数。至于为何将人卷小儿科排先,天卷医论排后,实为先易后难,见微而知著之意也!
三:是书三卷首篇皆岐天师传相舌三十秘法,何也?答曰:相舌辨证与问症辨证和切脉辨证乃
时人常用识病辨证之法也,而相舌辨证和问症辨证相比切脉更易学也,对于不会脉者可先学
此二法,问症辨证读《辨证录》可学,而相舌辨证读此篇即可精通也!故此书人地天三卷首篇皆是岐天师传相舌秘法,以便时时学习巩固之意也!
:至于为何将小儿科卷排前,而将成人科排后也!答曰:小儿乃娇弱柔嫩之体,用方用药皆精微见著,虽人云小儿哑科最难掌握,然世间万物皆有其道,通晓儿科之道则哑科亦不难矣。故精通儿科则知成人科亦非难事。如先知成人科再以成人眼光医治小儿,则小儿危矣。故将
小儿科排于成人科之前。
:至于成人卷各篇,实精辟至极,前者乃风寒暑湿热燥之六气篇各自一篇,后者乃内外科诸
症各自一篇,并每篇各有病例解析及方治。此之诸门四十九篇,实医学至宗,亦是至简医学法门也!
:至于为何将医论排于后而将医术排于前也?答曰:所谓医者乃医病者也,若医者医术不通
而精通医论又有何用哉?夸夸其谈枉自误人罢了。故置术于前而排论于后,好医者必先精于
术而后求于论,最后有论可依则如虎添翼,岂能不展翅而翱翔乎?
:以上皆言出肺腑,行于实践,不敢枉言惑众而误人也!故医者重论而轻术则必混沌,重术而轻论则必迷惘。重医而轻病则必不平,重病而轻医则必不治。是以无论人体阴阳水火,还是气血虚实寒热,总以平衡为度。不平则人病矣。治则泻实补虚,驱逐病邪,方为医正法。至于强攻硬取,重剂横扫,实非为医之道也!有鉴于此,特发此论,欲以效尤也!
上池斋主人洪刚识


《脏腑精鉴》
地卷 男女科
导言
古人有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余读《脏腑精鉴》之小儿科精论,方知儿科虽为哑科,但儿科比及成人科和妇科实乃至简之学也!也?盖小儿虽不会言语,但小儿患病则可直接显现于身而最易于辨认也!小儿之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余无他病。或心疼腹痛,或有痞块,或有疮疔,可一览而知也。而小儿用药,书中自有详列,心查阅便知,所以精鉴在手,小儿无忧也!而成人科则不然,盖成人处于天地之间,因受五运六气影响,而遭风寒暑火湿燥之侵,故成人之
症最是复杂,而难中之难者,最属伤寒。此书中所列伤寒症状二十三例,产后伤寒一十七例,皆属难医之疾,如非明医,大多枉命。而上天慈悲,特遣雷公神方传世,以救枉死,实天下黎民之幸苍生之福也!何有此说?今虽五洲时有不定,而吾中华国泰民康,何有如述之危症也?答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欲习医必读前人经典,经者,经验也;典者,标准也,法则也。故经典乃前人经过实践而得到的标准法则,可以为师矣!不读经典,怎知疑难杂症?不学经典,怎会医治百病而妙手回春?故经典虽多常人不治之症,但经真人解析,大多一一化解,虽然亦有不治,实人已病入膏盲,而药力已无力回春之故也!故经典不可不习,未见之疑难病症亦不可不知也!而通经典知疑难者怎能不临症化解而妙手回春乎?上池斋主人洪刚识


《脏腑精鉴》
天卷 医论
导言
天下为医者有术无论则惘,有论无术则惑。初学者皆精于术而疏于论,但随着医术的提高,必有求于论而再登高阁。但术易学而论难悟!何也?盖天下医者无论高下,皆有术可依。或偏方,或自拟,或经方,或秘方。千变万化,一病多方;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治法不一,效果不定;时效时不效,有灵有不灵;故不一而就,没有正法。此皆无论故也!
或曰:术皆论出,岂无论乎?我曰:差矣,无真论矣!无高论矣!无至论矣!因所依之论不真,不高,不至,故,药不一,方不定,术不精矣!或曰:术何为精乎?我曰:精者,无药不效,无方不灵,无病不治者也!而今有不治之症颇多,岂非无至高至真可依之论乎?或曰:何为至高至真之论也?我曰:无源不知,无症不通,无病不解之论者也!或曰:汝乃说医神,医仙,医圣,然今世之无也?我曰:今世无而古世有,当面无而书中有,书中无而经中有也!或曰:吾实不知,敬请述说。我曰:世间万物,皆有其源,皆有其宗也!而医学之源,追朔上古,医有岐伯,有雷公,有俞跗,术有内科有外科,经有外经。此时有术有论也!而传至商汤,医有尹伊,经有汤液。虽有术无论,却亦传世至高经典,无可比拟。而至秦汉以后,汤液亦失,而唯有仲景汤液广为大法而已。故世有经法,后世有法可依,便可屡出神医,如长桑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等。而自汤液经失传以后,后世就鲜有神医临世了。此何因也?皆因医者无法可依故也!
后唐宋元明,虽也人才辈出,但已远不如往昔。唯一家一论,各自为之罢了!后至明末终有一人,凭天人之资慧,汇人间之精华,将医术医论发挥极至,而成天下至巅医学。此人就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大医学家,有书海,医圣之称的傅青主先生。医圣将毕生所得授于弟子陈远公,故陈远公将医圣所传医籍汇集整理,乃成医书八部,传于后世,乃成今日天下医学正宗。此书乃救万世之书,医术无药不效,无方不灵,无病不治。而医论无源不知,无症不通,无病不解,真真天巅之学也!或曰:既通此术,汝且解析今之疑难之癌症,以服天下,如何?我曰:敬听述说,癌,冷凝也;痈疡,火发也,此癌与痈疡之别也,一为冷寒,一为虚火,此病之源也!或曰:皆何来之?我曰:癌者,源自内寒,寒因内湿,湿因水侵。水侵脾胃,皆因脾胃之寒也!脾胃之寒源于肾水溃乏也,肾水溃乏则火微,心火亦微,心火微则不能生脾胃之土,故胃最易寒,胃寒则脾易湿,脾湿则肾水愈乏而肾火愈衰,而火不化水,故湿,故寒,故凝,故积,故瘤,故癌也!或曰:何以治之?我曰:古来人体五行,心肝脾肺肾而已,而身体百病,皆归五脏五行治之,未有不治者也。脏虚则补其母,脏实则治克母之脏可也!或曰:但请举例详之。我曰:如胃癌,胃者,土也,与脾为表里。土乃火生,火,心火也。克火者水也,水,肾水也。因真水溃乏而水盛故克心火,致心火不能生土,胃土病。所以治则先治肾,使水不克火,则火可生土。胃舒,兼加舒肝和胃之剂,则痼疾可愈。
或曰:可有成方?我曰:辅行诀大泻脾汤是也!
大泻脾汤: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三两)黄芩 大黄 芍药 枳实甘草(炙,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或曰:大泻脾汤乃治脾之方,此乃胃病,乃何治之?我曰:脾脏胃腑,互为表里,土也。经曰,脏病治脏,腑病亦治脏也。故胃病治脾可也!而经亦云,脏虚则补母,脏实则治克母之脏,即治肾也!而此病乃冷凝所致,而冷凝乃火微不能化水所致。
故方中有附子以生命门之火也;
以枳实大黄以泻脾胃之邪也;
以干姜芍药甘草以舒肝和胃祛寒也;
因肾可补不可泻,故用黄芩泻肾子肺金之火以治肾也。
此方有补有泻,有母有子,有生有克,最合医圣经旨,所以乃治胃癌之绝妙神方也!
或曰,此胃癌之治法也,然世之痼疾多矣,可能一一解之治之?我曰:皆可,世之诸般痼疾,皆不出心肝脾肺肾大泻汤五方之内,只可分辨疾病属何脏主之即可。或曰:世之天感流行疾病,可有方治之?我曰:有之,可查阅辅行诀之二旦六神汤治之即可。或曰:世之疑难杂病可有方治之?我曰:查阅辨证录或脏腑精鉴各门辨证用药即可。或曰:有汝此之说,世无难病矣!我曰:是矣!我曰之书乃中医瑰宝,学之用之不仅可祛病养身,亦可保家人无忧,永享安乐,故可为家中必备之书也!
上池斋主人吕洪刚书于己亥年冬月小雪后五日也


人卷 儿科

伤寒相舌秘法
【一】小儿山根现六色辨证法
小儿数脉辨证法
三方通治小儿脾胃弱症
外感症方
虚寒症方
【二】小儿山根现青筋红筋黄筋用方
小儿四季发热方治
【三】小儿惊 疳 吐 泻
生下不肯食乳
初生脐汁不干
肚脐突出诸症方治
【四】小儿感冒风寒方
痢疾
疟疾
咳嗽
口疳口烂
便虫
虫积诸症方
【五】小儿痘疹初起方
痘疮出齐方
痘疮将回方
热疹方
【六】传痘疮五日方
痘疮坏病身黑方
四时之疹方
【七】痘疮神方
【八】回毒方
夏日发热疹方
水痘方
【九】回毒久不愈方



地卷 男女科

伤寒相舌秘法
一 伤寒门
二 中寒门
三 中暑门
四 水湿门
五 热症门
六 燥症门
七 中风门
八 心痛门
九 胁痛门
十 腹痛门
十一 阴阳脱门
十二 怔忡门
十三 痨病门
十四 离魂门
十五 反胃门
十六 失血门
十七 癫痫门
十八 中邪门
十九 中恶门
二十 晕眩门
二一 呕吐门
二二 泻症门
二三 喘症门
二四 消渴门
二五 梦遗门
二六 痿症门
二七 痹症门
二八 阴蛾门
二九 水臌门
三十 气臌门
三一 虫臌门
三二 血臌门
三三 血症门
三四 腹痛门
三五 喉痛门
三六 气郁门
三七 癫症门
三八 狂症门
三九 呆病门
四十 厥症门
四一 斑疹门
四二 亡阳门
四三 痢疾门
四四 五绝门
四五 砒毒门
四六 虎伤门
四七 汤火伤门
四八 痈疽并无名疮毒门

天卷 医论

伤寒相舌秘法
一、论五行
二论脏腑
三论阴阳
四论昼夜
五论四时
六论气色
七论脉诀
八论强弱
九论寒热
十论生死
十一论真假
十二论老少
十三论气血
十四论命门
十五论任督
十六论子嗣
十七论瘟疫



脏腑精鉴
人卷 儿科


天师传伤寒相舌三十秘法

天师曰∶我有伤寒相舌法。

①凡见舌系白苔者,邪火未甚也,用小柴胡汤解之。

②舌系黄苔者,心热也,可用黄连、栀子以凉之。

③凡见黄而带灰色者,系胃热也,可用石膏。知母以凉之。

④凡见黄而带红者,乃小肠膀胱热也,可用栀子以清之。

⑤见舌红而白者,乃肺热也,用黄连、苏叶以解之。

⑥见舌黑而带红者,乃肾虚而挟邪也,用生地,元参,又入柴胡以和解之。

⑦见舌红而有黑星者,乃胃热极也,用石膏以治之,元参、干葛亦可,终不若石膏之妙。

⑧见舌红而有白点者,乃心中有邪也,宜用柴胡、黄连以解之,心肝同治也。

⑨见舌红。而有大红点者,乃胃热而带湿也,须茵陈五苓散以利之。盖水湿必归膀胱以散邪,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但止可用一二分,不可多入。

⑩见舌白苔而带黑点,亦胃热也,宜用石膏以凉之。见舌黄而有黑者,乃肝经实热也,用柴胡、栀子以解之。

(11)见舌白而黄者,邪将入里也,急用柴胡、栀子以解之,不使入里;柴胡乃半表半里,不可不用之也。

(12)见舌中白而外黄者,乃邪入大肠也,必须五苓散以分水,水分则泄止矣。

(13)见舌中黄而外白者,乃邪在内而非外,邪在上而非下,止可加柴胡、枳壳以和解,不可骤用大黄以轻下也∶天水加五苓亦可,终不若柴胡、枳壳直中病原,少加天水则更妥,或不加,用天水加五苓散亦可也。

(14)见根黄而光白者,亦胃热而带湿也,亦须用石膏为君,而少加去水之品,如猪苓、泽泻之味也。

(15)见舌黄而隔一瓣一瓣者,乃邪湿已入大肠,急用大黄、茵陈下之,不必用抵当、十枣汤也,若下之迟,则不得不用之。然须辨水与血之分,下水用十枣,下血用抵当也。

(16)见舌有红中如虫蚀者,乃水未升而火来乘也,亦须用黄连、柴胡以和解之。

(17)见舌红而开裂如人字者,乃邪初入心,宜用石膏、黄连以解之。

(18)见舌有根黑而尖带红者,乃肾中有邪未散,宜用柴胡、栀子以解之。

(19)见舌根黑而舌尖白者,乃胃火乘肾,宜用石膏、知母、元参以解之,不必论其渴与不渴不必问其下利也。

(20)舌根黑而舌尖黄者,亦邪将入肾,须急用大黄下之。然须辨其腹痛与不痛,按之腹痛而手不能近者,急下之,否则,只用柴胡,栀子以和解之。

(21)见舌纯红而独尖黑者,乃肾虚而邪火来乘也,不可用石膏汤,肾既虚而又用石膏,是速之死也,当用元参一两或二两以救之,多有能生者。

(22)见舌有中心红晕,而四围边防纯黑者,乃君相之火炎腾,急用大黄加生地两许,下而救之,十人中亦可救五六人。

(23)见舌有中央灰黑,而四边微红者,乃邪结于大肠也,下之则愈,不应则死;以肾水枯槁,不能润之推送,此时又不可竟用熟地补肾之药;盖邪未散不可补,补则愈加胀急,适所以害之也;必邪下而后以生地滋之则可,然亦不可多用也。

(24)见舌有纯灰色,中间独两晕黑者,亦邪将入肾也,急用元参两许,少加柴胡治之。

(25)见舌有外红而内黑者,此火极似水也,急用柴胡、栀子、大黄、枳实以和利之;

(26)若舌又见刺,则火亢热之极矣,尤须多加前药。

(27)总之,内黑而外白,内黑而外黄,皆前症也,与上同治,十中亦可得半生也。

(28)惟舌中淡黑,而外或淡红,外或淡白,内或淡黄者,较前少轻,俱可以前法治之,十人中可得八人生也。

(29)见舌有纯红而露黑纹数条者,此水来乘火,乃阴症也,其舌苔必滑,必恶寒恶水,下喉必吐。

(30)倘现纯黑之舌,乃死症也,不须治之。水极似火,火极似水,一带纯黑,俱不可治。

伤寒知舌之验法,便有把握,庶不至临症差误耳。

伤寒得仲景而大彰,今又得天师而大着,又得吾子之补论,而无遗蕴矣。兹相舌法,正天师所传,较《金镜录》更备,且无误治之虞,诚济世之慈航,救生之实录也。愿世人细心观之,保无有操药杀人之祸矣。吕道人书于燕市。(伤寒大成中,相舌法较备,可参看。李子永识)

雷公真君曰∶我受广成夫子之传,深知医道。世人止推我炮制,可慨也。今得远公陈子,可以尽泄吾秘。汝注《内经》,无微不扬,无隐不出,虽岐公之助,然亦妆之灵机足以发之也。第其中止可因经发明,不能于经外另出手眼秘奥。虽岐公传汝《石室秘录》,实为医术之奇,而其中尚有未备,我今罄予子,附于《石室秘录》之后,以广岐天师之未备,使后世知我医道之神,不止以炮制见长,亦大快事也。当详言之,子细记之可耳。


【一】小儿山根现红紫青黑白黄六色辨证法
小儿数脉辨证法
三方通治小儿脾胃弱症,外感症,虚寒症方


天师曰∶儿科得其要,无难治人。今传一法门,使万世小儿尽登仁寿。法在先看气色,后看脉。

小儿有疾,某颜色必鲜艳,以鼻之上眼之中间,中正精明穴上辨之。

①色红者,心热也,红筋横直现于山根,皆心热也。

②色紫者,心热之甚,而肺亦热也。

③色青者,肝有风也;
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
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
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也。

④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

⑤色白者,肺中有痰。

⑥色黄者,脾胃虚而作泻,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

止有此数色,无他颜色,故一览而知小儿之病矣。

大人看脉于寸关尺,小儿何独不然,但小儿不必看至数,止看其数与不数耳。

数甚则热,不数则寒也。
数之中,浮者风也,沉者寒也,缓者湿也,涩者邪也,滑者痰也,如此而已。

七表八里,俱不必去看。自知吾诀,则《脉诀》亦不必读也。有止歇者,乃痛也,余亦不必再谈。

小儿症,大约吐泻厥逆、风寒暑热而已,其余痘疹喑,余无他病。或心疼腹痛,或有痞块,或有疮疔,可一览而知也。然而,小儿之病,虚者十之九,实者十之一,故药宜补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儿诸症。

①第一方∶通治【小儿脾胃弱】病:

人参三分,白术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一分,陈皮二分,神曲三分,半夏一分,此六君子加减也,通治小儿脾胃弱病,神效。

如伤肉食者,加山楂五粒;

伤米食者,加麦芽五分;

伤面食,加萝卜子三分;

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姜三片;

泻者,加干姜三分,猪苓五分。


②第二方治【外感】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或惊悸,或角弓反张,皆以此方通治之,无不神效。

方用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五分,陈皮二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头痛,加蔓荆子三分;

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
按之不痛者,乃虚火也,加甘草八分,贯仲五分,广木香三分,乳香一分;

胁痛者,加芍药三钱;

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黄一钱;
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干姜三分;

有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

眼痛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

喉痛者,加山豆根三分。


③第三方∶治【虚寒】之症,夜热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迟语迟、龟背狗肚、将成痨瘵等症。

方用熟地三钱,山茱萸二钱,麦冬二钱,北五味五分,元参二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薏仁三钱,丹皮一钱,沙参二钱,地骨皮二钱,水煎服。

倘兼有外感,少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钱,白芥子一钱。余无可加减矣。


【二】小儿山根现青筋红筋黄筋和小儿四季发热方治


①山根之上有青筋直现者,乃肝热也,

用柴胡三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半夏三分,白术五分,茯苓一钱,山楂三粒,甘草一分,水煎服。

有青筋横现者,亦肝热也,
但直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亦用前方,多加柴胡二分,加麦芽一钱,干姜一分。

②有红筋直现者,乃心热也,
亦用前方,加黄连一分,麦冬五分,去半夏,加桑白皮三分,天花粉二分。

有红筋斜现者,亦心热也,
亦用前方,加黄连二分。盖热极于胸中也,亦不可用半夏,用桑白皮、天花粉。

③有黄筋现于山根者,不必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
或水泻,或上吐,或下泻,或腹痛,或不思饮食,余定一方皆可服,服之无不神效。

如皮黄,即黄筋也,
方用白术五分,茯苓五分,陈皮二分,人参二分,神曲一分,麦芽二分,甘草一分,水一钟,煎半酒盏,分二起服,加淡竹叶七片。

有痰,加半夏一分,或白芥子二分,或天花粉二分;

有热,如口渴者是,加麦冬三分,黄芩一分∶

有寒者,加干姜一分;

吐者,加白豆蔻一粒;

泻者,加猪苓五分;

腹痛者,如小儿自家捧腹是,须用手按之,大叫呼痛者,乃食积也、加大黄三分;枳实一分;
如按之不痛,不呼号者,乃寒也,再加干姜三分。

④如身热者,不可用此方,予另立一方。
万全汤∶凡小儿发热者,毋论夜热、早热、晚热,用之无不神效。

方用柴胡五分,白芍一钱,当归五分,白术三分,茯苓二分,甘草一分,山楂三粒,黄芩三分,苏叶一分;麦冬一钱,神曲三分,水一钟,煎半酒钟服,或分二起服。

冬天、加麻黄一分∶

夏天,加石膏三分∶

春天,加青蒿三分,

秋天,加桔梗三分;

有食,加枳壳三分;

有痰,加白芥子三分;

泻者,加猪苓一钱;

吐者,加白豆蔻一粒。

小儿诸症不过如此,万不可作惊风治之。

有惊者,此方加人参五分,即定惊如神。

有疳者,用脾胃方,加蒲黄三分,黄芩三分可也。


【三】小儿惊 疳 吐 泻 ,生下不肯食乳, 初生脐汁不干 ,肚脐突出诸症方治


小儿病,惊、疳、吐、泻尽之矣。然而惊、疳、吐、泻,不可不分别言之也。


①世人动曰【惊风】,谁知小儿惊则有之,而风则无。小儿纯阳之体,不宜有风之入,而状若有风者,盖小儿阳旺则内热,热极则生风,是风非外来之风,乃内出之风也。内风何可作外风治之,故治风则死矣。法当内清其火,而外治其惊,不可用风药以表散之也。

吾今特传奇方,名为清火散惊汤:

方用白术三分,茯苓二钱,陈皮一分,甘草一分,栀子三分,白芍一钱,半夏一分,柴胡三分,水煎三分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药,肝平则火散,脾健则惊止,又加去火散痰之品,自然药下喉而惊风定也。


②【疳症】乃脾热也,然亦固心热而脾火旺极,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而湿热上蒸,口涎正不能遽止。治法不可徒清脾火,而当先散心火。

方用止疳散:

芦荟一钱,黄连三分,薄荷三分,茯苓二钱,甘草一分,桑白皮一钱,半夏三分,水煎服三分。

此方心脾两清之圣药,不专清脾。引水下行,则湿热自去,湿热去,疳病自愈也。


③【吐症】,虽胃气之弱,亦因脾气之虚。盖小儿恣意饱餐,逐至食而不化,久而停积于脾中,又久之而上冲于胃口,又久之而大吐矣,故治吐必先治胃,而治胃尤先治脾。

吾有奇方,止吐速效,方名定吐汤:

人参一钱,砂仁一粒,白术五分,茯苓二钱,陈皮二分,半夏一分,干姜一分,麦芽五分,山楂三粒,水煎服。

夏月加黄连三分,冬月加干姜一分,无不愈者。

此方即六君子之变方,乃治脾胃之圣药。脾胃安而化导速,自然下行,不至上吐。沉方中加减得宜,消积有法,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④泻症,则专责之脾矣,论理亦用煎汤,可以取效,然而泻有不同,有火泻,有寒泻,不可不分。
【火泻】者,小儿必然身如火热,口渴舌燥,喜冷冻饮料而不喜热汤,若亦以前方投之,则益苦矣。

予另有奇方,名为泻火止泻汤:

方用车前子二钱,茯苓一钱,白芍一钱,黄连三分,泽泻五分,猪苓三分,麦芽一钱,枳壳二分,水煎服。一剂即止泻。

车前茯苓,泽泻猪苓,皆止泻分水之圣药。
白芍以平肝,使不来克脾。
黄连清心火,不来助脾之热。
而麦芽、枳壳消滞气以通水道,不必止泻,泻自止也。


⑤【寒泻】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干而舌滑,喜热汤不喜冷冻饮料,又不可用泻火之汤,五苓散可也,然而五苓尚欠补也。盏小儿致于寒泻,未有不大伤脾气者,脾气既伤,非人参不能救。五苓散无人参,仅能止泻,元气未能顿复。

我今传一奇方,名为散寒止泻汤:

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二钱,肉桂二分,甘草一分,干姜二分,砂仁一粒,神曲五分,水煎服。

此方参、苓、白术乃健脾补气之神品,分湿利水之圣药也。
又加肉桂、干姜以祛寒。
砂仁、甘草、神曲以调和之,则寒风自然越出,而泄泻立止矣。


⑥雷公真君曰∶小儿【惊症】,皆本于气虚,一作风治,未有不死者。或治风而兼补虚,可以苟全性命,要之断断不可作风治也。

我今特传奇方,名压惊汤。

人参五分,白术五分,甘草三分,茯神一钱,半夏三分,神曲五分,砂仁一粒,陈皮一分,丹砂三分,水煎服。

此即六君子之变方也。小儿止有脾病,治脾而惊自定。故用六君子以健脾,少加压惊之品奏功如神耳。


⑦小儿【吐泻】,伤食之故也。
盖饮食饱餐,自难一时消化,不上吐,必下泻矣,亦用前方六君子汤。

但吐者去甘草加砂仁,
泻者加车前子治之,自能奏功于俄顷。
倘不知补脾,而惟图消克,非救儿生,乃送儿死矣。

愿人敬听吾言,共登儿龄于百岁也。


⑧【小儿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终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⑨【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神效。


⑩【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如无通草,灯心一圆,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



【四】长沙张真人传小儿感冒风寒,痢疾,疟疾,咳嗽,口疳口烂,便虫,虫积诸症方


长沙真人传

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柴胡五分,白术一钱,茯苓三分,陈皮二分,当归八分,白芍一钱,炙甘草三分,半夏三分,水一钟,煎半钟,热服。一剂即愈,不必再剂。


②治【小儿痢疾】神方∶

当归一钱,黄连二分,白芍一钱五分,枳壳五分,槟榔五分,甘草三分,水一钟,煎半钟,热服。一剂轻,二剂愈。

红痢,加黄连一倍。

白痢,加泽泻三分。

腹痛者,倍加甘草,多加白芍。

小便赤,加木通三分。

下如豆汁,加白术一钱。

伤食,加山楂、麦芽各三分。

气虚者,加人参三分。

此方通治小儿痢疾,加减之,无不神效。


③治【小儿疟疾】方∶

柴胡六分,白术一钱,茯苓一钱,归身一钱,白芍一钱五分,半夏五分,青皮五分,浓朴五分,水一钟,煎半钟,露一宿,再温之与服。

热多者,加人参、黄 各五分。

寒多者,加干姜三分。

痰多者,加白芥子一钱。

夜发热者,加何首乌、熟地各二钱。

日间发者不用加。

腹痛,加槟榔三分。


④治【小儿咳嗽】神方∶苏叶五分,桔梗一钱,甘草一钱,水一酒钟,煎五分,热服,二剂即全愈。

有痰,加白芥子五分可也。


⑤治【小儿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黄柏二钱,人参一钱,为末。敷口内。二日即愈。

一匙一次,一日不过用二次而已。

小儿之疳,皆虚热也,用黄柏以去火,人参以健脾土也。大人亦可用,神效。


⑥治【小儿便虫】神方∶

诸虫皆可治,榧子去壳五个,甘草三分,为末,米饭为丸。服完虫尽化为水矣。

大人亦用此去虫。

盖榧子最能杀虫,又不耗气,食多则伤脾。


⑦治【小儿虫积】方∶

使君子十个,去壳炒香,槟榔一钱,榧子十个,甘草一钱,各为细末,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与十丸小儿服之,二日即便虫、五日全愈。

神方也。





【五】小儿痘疹初起方,痘疮出齐方,痘疮将回方,热疹方

①痘疹初起方∶

白芍二钱,柴胡一钱,当归一钱,陈皮五分,荆芥八分,防风三分,生地二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麦冬一钱。干葛一钱,水煎服二剂,痘疮恶者必变为良。


②痘疮出齐方∶

人参一钱,黄 一钱,甘草一钱,白芍二钱,生地二钱,麦冬二钱,柴胡八分,红花五分,水煎服。

有热,加黄连五分,或黄芩一钱,栀子一钱,亦可。

有惊,加蝉蜕去翅足三分。

色黑者,加肉桂五分。

大便闭结不通,加大黄三分。

腹痛,加芍药一钱,甘草一钱。

泄泻,加茯苓一钱。

有汗,倍加黄 。

有痰,加白芥子一钱。

痒,加荆芥子六分。

身痛者,加广木香三分。

色白者,寒也,加肉桂一钱,人参黄 俱多加。

痘疮头不突者,气虚也,倍黄 。

腰不满者,血虚也,加当归一钱,熟地二钱可也。

③痘疮将回方∶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三分。升提其气,而又益肺金,使皮毛得诸补药之益也,水煎服。

有红紫干燥黑陷者,热未退也,本方加黄芩一钱。

如痘色白黑灰黑色而陷,寒虚也,加肉桂三分,人参一钱。

灌脓者,倍加人参,再加黄 二钱,当归二钱。

泄泻,加干姜五分,茯苓一钱。

心慌闷乱者,多加人参。

呕吐者,亦加人参、干姜。

身痒者,加广木香三分。

当靥不靥,多加人参。

大便闭者,加大黄三分。

口渴者,热也,加麦冬二钱,元参一钱。

失音者,加石菖蒲三分,桔梗一钱。

痘疮入眼成翳者,加蝉蜕五分。从前初起方中即加蝉蜕七个,则目无痘矣。

咽喉之中,防其生痘者,初起方即用桔梗一钱,即无此症。


小儿痘症,有此三方,再无死法,神而通之,可谓神医矣。坏症亦以此方治之,无不生者。总之,小儿宜补不宜散,一言尽之矣。


④【疹乃热】也,不可用人参白术,当用补血,而不可散血,俱宜切记。

方用当归二钱,元参三钱,升麻三分,甘草三分,干葛一钱,水煎服。此治疹奇方也。

有此奇方为骨,又出入加减可也。

心火热极,加黄连三分。

肝火,加栀子六分。

肺火,加黄芩一钱,麦冬一钱。

辨各经病,亦看小儿山根之色,然看之时,须用洗去面上尘土,细看之。《痘疹全书》统诸症以立言,而余总秘要以传方。有此四方为骨,参之彼书,出入加减,神奇之极矣。



【六】天师传痘疮五日方 秦真人雷真君传痘疮坏病身黑方 四时之疹方

[一]痘治法

天师曰∶今人看痘为难治,不知得其法则无难也。初起之时,不论身弱身强,先以补气补血之药为君,加之发散之药,则重者必轻,而轻者必少。无如世人皆以寒凉之品为主,又助以劫散之味,此所以轻变重,重至死也。吾今传五方,朝夕服之,室七日,无不结靥,再无回毒之症,十人十活,不杀一小儿也。


①第一日方∶

见小儿身热,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

若不是醉眼,则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之。

若见醉眼,急投此方,则痘点即现,必不待三日而自出也。方用:

黄 三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二钱,川芎二钱,茯苓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五分,麦冬二钱,元参三钱,陈皮五分,荆芥一钱,金银花先用五分,水三碗,煎汤二碗,再煎药至五分,与小儿饮之。

此方五岁以上俱照此分两,五岁以下减半;周岁内者又降序之。

服此药,自然神思清爽。病家不肯服,劝其速服,包其速愈,不妨身任之。

服后见点,再用第二方。


②第二日方∶

白术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二钱,当归五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荆芥一钱,茯苓二钱,白芍三钱,白芥子二钱,金银花三钱,水煎服。

服此药后,一身尽现点矣,其色必红,而无色白色黑之虞矣。


③第三日方∶

人参五分,白芍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元参二钱,神曲三分,丹皮一钱,水煎服。

此方服后,尽皆灌浆,无不气血之足,永无退症之虞矣。

再服第四日方。


④第四日方∶

人参一钱,当归二钱,熟地五钱,茯苓三钱,金银花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元参三钱,白术三钱,白芍二钱,神曲五分。

服此方后,小儿必然口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频与,亦不可多食也,第五方可不必用矣。

然更传之者,恐小儿多食则生他病,故又传此方。


⑤第五日方∶

人参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

伤食,加麦芽五分,山楂五粒。

若不伤食不必加,止加金银花三钱。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

以上小儿年岁小者,俱照第一方减之。

如小儿已身热三日,则用第三方,四日则用第四方。

如坏症,另用坏症方。


[二]秦真人传坏症方:

治痘疮坏症已黑者,人将弃之,下喉即活:

人参三钱,陈皮一钱,蝉蜕五分,元参二钱,当归二钱,荆芥穗一钱,水二钟,煎八分,灌下喉中即活。

大约坏症,皆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

我用参以助元气,
用元参以去浮游之火,
用陈皮去痰开胃,则参无所碍而相得益彰,
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归经,
当归以生新去旧消滞气,
蝉蜕亦解毒去斑。

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坏症乃可,一剂即回春,不必再剂也。


[三]雷真君传痘疮坏症方∶

痘疮坏症,最为可怜,身如黑团之气,口不能言,食不能下,世人到此,尽弃之沟中,医者到此,亦置而罔顾,谁知尽人皆可生之乎。

吾有奇方,名必全汤:

人参三钱,元参一两,荆芥一钱,金银花一两,陈皮三分,水煎五分灌之。

下喉而眼开,少顷而身动,久之而神气回,口能言,食能下矣。不必再服他药。痘疮自面而生全,至奇至神之方也。

盖痘疮坏症,皆气虚而火不能发也。火毒留于中而不得泄,故形如死状,其实脏腑未坏。

我用参以固元气,
用元参以去火,
用金银花以消毒,
用陈皮以化痰,
用荆芥以引经,而发出于外。
内中原有生机,所以一剂回春也。

[四]疹治法

凡疹初起,小儿必发热,口必大渴呼水。其发疹之状,如红云一片,大约发斑相同。

但斑无头粒,而疹有头粒也;头如蚤咬之状,无他别也。

我今传四时之疹方∶

用元参三钱,麦冬二钱,苏叶一钱,升麻五分,天花粉一钱,金银花三钱,陈皮三分,甘草一钱,生地三钱,黄芩八分,桂枝二钱,水钟半,煎五分,热服。凡有疹子,无不神效。

惟夏天加青蒿三钱可也。

小儿初生数月减半,

一周外俱照此分两,不必再传方也。

服吾方一剂即愈,何至三 。


【七】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不论初起、灌浆,收靥,俱用之,神妙无比。

人参一两,白术八钱,茯苓五钱,陈皮三钱,白芍一两,生甘草三钱,元参八钱,蝉蜕一钱,柴胡二钱,黄连五分,神曲三钱,山楂肉二钱,各为细末,水打成丸,如绿豆大。

遇前症,与一钱,未起者即起,已起者即灌浆,不收靥者收靥,神奇之极,毋视为寻常也。愿将此方广传人世。


【八】岐天师传回毒方,夏日发热疹方,水痘方


①岐天师传回毒方,名为回毒即消丹∶

金银花五钱,生甘草一钱,人参二钱,元参三钱,水二碗,煎三分,与小儿服之。一剂即消大半,二剂全愈,不须三剂也。

付符一道,焚在药中煎汁,神效。凡服药不效,焚符于药中,煎药与小儿饮之,十人十生。而壅咒曰∶小儿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无不愈,吾奉天师岐真君律令敕。书符前后念一遍,焚于药内,又念一遍书符时。此秘诀也。


②又传疹方∶治夏日发疹者,神效:

苏叶一钱,麦冬二钱,桔梗一钱,生甘草一钱,升麻五分,生地二钱,元参三钱,青蒿三钱,水煎服。
岐真人曰∶张真人治四时之疹,余方治夏时热疹也。切记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难治哉。


③又传治水痘方,亦治热症而有水气也:

柴胡一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生甘草五分,黄芩五分。竹叶十片,灯草一圆,水煎服。

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

有食,加山楂三粒,麦芽三分。

有火,加黄连一分,余可不必。

有此一方,水痘无难治矣。


【九】岐天师传回毒久不愈方

岐天师传回毒久不愈方:
金银花一两,当归,人参、白术各一两,黄 二两,薏仁三两、生甘草二钱,白芥子三钱,柴胡、肉桂各五分。

先将薏仁用水四碗,煎汤二碗,再煎前药半碗,饥服一剂。

再用金银花一两,当归五钱,黄 、薏仁各一两,白术五钱,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钱,陈皮五分,水三碗,煎半碗、四服全愈。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生甘草三钱,生葱三条,煎二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巧治小儿呕吐 老茶馆 咳症略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