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概念和逻辑问题

2020-09-20 11:36 12楼
柴桂方应 说:
哈哈,你这不是在用逻辑关系分析,而是在质疑伤寒论的真伪。
没有质疑真伪,而是解释清楚,而不是糊弄过去。学的时候都不求真,那怎么确定自己的理解就是对的?
2020-09-20 11:44 13楼
刘国栋 说:
正是因为思考,我们才有现在的中医。记得以前楼主想的是标准,看这文章,说明已过了那个层次了。
试咳这个以前没想过,现在突然有点觉得可疑了。的确是不咳才说的聋。想来点头才是最方便的,为何要试咳,先存疑,毕竟猜测不准。
试咳我认为是,医生在寻找证据确认自己对病机的判断,至于说聋应该是依据病机来分析的。不然的话,他都聋了,怎么会明白医生让他咳?当然,也许是聋得不够完全。
2020-09-20 11:49 14楼
愚人1964 说:
有疑,是独立思考的起点!有思考,才有所获,才能进步,才能更好的把《伤寒论》用于临床,提高医术!
向您学习,顶!!!
谢谢,伤寒论难学就是因为大家把他当成割裂的条文去死记,然后随意发挥理解,甚至出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还随意更换字词。我想,从伤寒论序言的主旨来看,仲景深忧百姓疾苦,感叹当世医家潦草,所以绝不是想做这么简单铺陈经验的事。
2020-09-20 11:52 15楼
kastin 说:
没有质疑真伪,而是解释清楚,而不是糊弄过去。学的时候都不求真,那怎么确定自己的理解就是对的?
解释清楚,需要深入张仲景的内在心法之中,他考虑的脏腑生理功能和我们考虑的不一样,他说的营卫,现在的医家都没有弄明白,经脉与络脉不明白就不明白传经,怎么来解释伤寒论中的条文。很多的医家都是注重了表现与方剂的发挥,但是最终没有进入张仲景的思维之中。
2020-09-20 11:56 16楼
柴桂方应 说:
解释清楚,需要深入张仲景的内在心法之中,他考虑的脏腑生理功能和我们考虑的不一样,他说的营卫,现在的医家都没有弄明白,经脉与络脉不明白就不明白传经,怎么来解释伤寒论中的条文。很多的医家都是注重了表现与方剂的发挥,但是最终没有进入张仲景的思维之中。
对,传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但它不是单纯的传。你的理论开启了一个全新视角,给我有很大的启发,但是它还有一些地方无法解释。所以,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的。方剂的使用,包括用药和配比,实际上是可以用一套理论解释的。
2020-09-20 12:01 17楼
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都不可能进入别人的思维。只有生理病理不变,无论条文说什么,落实到临床上,它才有意义。你知道了仲景说的又有何意义,两千年的战乱时代和如今的太平盛世,物质极大丰富,娱乐盛行怎么能一样?刻舟求剑吗?
2020-09-20 12:09 18楼
刘国栋 说:
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都不可能进入别人的思维。只有生理病理不变,无论条文说什么,落实到临床上,它才有意义。你知道了仲景说的又有何意义,两千年的战乱时代和如今的太平盛世,物质极大丰富,娱乐盛行怎么能一样?刻舟求剑吗?
是的,理解条文,其实就是弄明白背后的生理病理,而不是看症状。而这个生理病理是永远不变的,它是有内在逻辑的。条文看上去变化多端,实际上都统摄于生理病理规律。这个规律在哪?仲景在序言中提到了,参考了九卷,也就是内经。伤寒论并非纯粹临床经验,它最大的贡献在于而是把临床经验跟理论结合了起来,并且构成了一个伤寒类(包括温病)病的治疗体系,因为内经纯说理,不谈临床。
2020-09-20 12:12 19楼
kastin 说:
对,传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但它不是单纯的传。你的理论开启了一个全新视角,给我有很大的启发,但是它还有一些地方无法解释。所以,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的。方剂的使用,包括用药和配比,实际上是可以用一套理论解释的。
对,大致方向是对的,只不过一些细节性的东东还不是很明白,例如你说的五苓散的用量问题,这里面有可能张仲景还结合一些方术问题,就是没有方术问题,也是经验问题,至于用药配伍的问题,现在不容置疑,配合有度,除非是有脱简。例如,小青龙汤的方后注就不是很对,用药与表现不合,有可能脱简,后人填补。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有两种思想,不是脱简,就是另有玄机。
2020-09-20 13:18 20楼
柴桂方应 说:
对,大致方向是对的,只不过一些细节性的东东还不是很明白,例如你说的五苓散的用量问题,这里面有可能张仲景还结合一些方术问题,就是没有方术问题,也是经验问题,至于用药配伍的问题,现在不容置疑,配合有度,除非是有脱简。例如,小青龙汤的方后注就不是很对,用药与表现不合,有可能脱简,后人填补。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有两种思想,不是脱简,就是另有玄机。
你提到的营卫和脉络去理解《伤寒论》,在整体框架上能清晰看到一些内在的逻辑。比胡希恕、黄煌等经方大家要更接近伤寒论的本质。《伤寒论》里面所用的方子,以及仲景在里面提到的各种解释,其实就是围绕营卫气血津液和阳气阴气而论(所以温病也在这个范畴)。只是仲景并没有展开讲温病的东西,但背后的方法原理是一样的。

营卫气血津液阴气阳气这些东西,在内经里论述得非常详细。仲景只是不想重复这些“预备知识”而已,他默认读者己经知道,所以才造成看上去条文全是症状,没有理论。但是事实上,读者要把这些症状转换为营卫气血津液阴气阳气的在经络脏腑内的变化,才能明白条文间的逻辑关系。

后世注解《伤寒论》的学者,太喜欢从方子去反推理论,去理解条文——这恰恰是因果颠倒了。如果方子无法理解,条文就无法理解,从而就说要么方子有错(脱简),要么条文有错(要删改字词)。实际上,方子是根据生理病理得到的,应该从生理病理去理解方子、理解条文,而不是反过来。太多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都是这样去做的:先反推,反推不明白就糊弄过去。反思一下,仲景如果是他们想的那样,那何必多费笔墨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比如,对比46条和56条,同样是伤寒,头痛、发热、衄, 为何一个用麻黄汤,一个用桂枝汤?
⬅ 伤寒论本旨新解(原创)病理篇之太阴病 老茶馆 伤寒论本旨新解(原创)病理篇之少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