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能取代药疗

2020-08-03 20:28 楼主
食疗取代药疗,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现代中医证病不分,完全西化了。所以,首先搞清什么是疾病。

什么是疾病?西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原因和条件下,自稳状态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什么是自稳状态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呢?西医生理学指出,物质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活动的其它特征,都是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自稳状态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除可物质能量变化,还能是什么呢?

自稳状态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症状和体征变化。症状和体征变化的本质,是中医四诊,辨证论治物质能量变化的虚、实、寒、热。西医却认为是正常值变化。

人体正常值是生命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生命过程中的形式、特征,生命的本质,是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物质能量过程。能量消失,生命终止,能量变化,疾病症状产生,中医经过辨证,能治疗西医检测的病,确定病是物质能量变化,所以,正常值变化的实质,是物质能量变化的形式、特征在局部系统的表现。

人体物质能量是从食物中吸收产生的,并且不断地新陈代谢,自我更新。新陈代谢,自我更新是物质的吸收和消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是物质能量变化的虚、实、寒、热。这个过程可用公式表达:饮食量-二便汗血精=体态、体能。饮食量是物质吸收变化,二便汗血精的变化,是物质的消耗变化,决定体态、体能的现状。

虚、实是物质吸收与消耗之比。虚证是物质吸收小于消耗,与饮食二便汗血精的变化有关。实证,是吸收大于消耗,与饮食二便有关。

我四十多年来,经历的高血压、脚热证、风湿病、结石、咳嗽、炎症、疼痛、失眠、感染、破伤风、封喉(不能出气)、手指僵硬等,对于西医来讲是非常难。但认识中医是什么之后,这些病症只有虚证和实证之分,我是用补泻法治愈的。

中医治证的原理,是根据物质是不变的,动量是永恒的,物质变化是动量变化产生的。动量是能量变化的根据。因此,中医治证的原理是寒、热。如风寒感冒,是实寒证。实是病根,寒是病因, 汗法是热产生的效应。这个热既有生化能,又有物理能。生化能是中药四气——寒、热、温、凉。物理能是冷、热。食物治风寒感冒可用可乐煮生姜喝。

中医治证的根本是虚、实,对虚、实的治疗原理,是补泻。

虚补的目的是提高能量,提高能量必须是温热性食物,生冷食物会起反作用的。实泻的目的是降低能量,降低能量寒的效果最好,只要认识了这个原理,完全可以用食物的生化能和物理能治证。当然,食物的生化能有一实践认识的过程,如用食用油治烫伤很好,这是我经过几年的实践认识的。

以前我治疗实证,注重的吐、泻、利尿法,凡抑制吸收,能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的中西药,只要买得到,我都试用,其中包括农药硫酸铜。开头几次,有的效果还不错,用久了,当零食吃,后来效果不大,体重还是在增加,增加后产生高血压似的头昏。脚热证的现象,非常苦恼,曾想过抽血和用巴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今年上半年,我对中医清法产生疑问,明明是热者寒之,怎么就热清了呢?清法用的是寒凉药,寒凉药的效应大多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利尿等,实际上是吐、泻、利尿法的效应。清从文字上含意是清除、清理。吐、泻、利尿法就是清理、清除。清法从文字上说明了寒与吐、泻、利尿法的关系。清法的本质是寒的效应,寒是治疗实证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冷了尿多。有人食用生冷食物后,产生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嗜睡、乏力等,这完全是吐、泻、利尿法的效应,与自身的能量状态有关。这些症状,对虚证患者,是致病的,但对实证患者却是治病的。我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用食物的生化能和物理能,改变吸收和消耗之比——物质能量变化的虚实,效果非常好。

但辨证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观察物质能量变化的趋势,随时停止或继续………………。

所以,认为食疗能取代药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未来,中医或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老茶馆 西医是人类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