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兆丰止血八

2019-12-25 20:01 楼主
1.清热止血法

用于气火上逆之出血证。血行脉中而喜宁谧,其性属阴而本静。如火热炽盛,充斥三焦,血为热迫,溢于脉外,随火上逆,而病呕血、咯血、衄血等实热证候。症见血色鲜红,面赤口渴,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泻火止血。用黄连解毒汤、十灰散之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牡丹皮、白茅根、侧柏叶。若火热较甚,加生大黄通便泄热,导火下行,所谓“釜底抽薪”之法。如肝火犯胃的吐血,加龙胆草、生地黄、木通以泻肝火。在用清热止血药的同时,可适当加些降气药,如杏仁、前胡、降香、沉香、苏子、厚朴之类,以减轻气逆之势。


2.凉血止血法

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血热的形成,多由温热病邪,内犯营血,亦可由饮食、情志等原因引起热甚动血,出现吐衄、便血、尿血、斑疹等。其血色鲜红,身热烦躁,溲赤便秘,咽干,舌绛,脉数等。治疗以凉血之法以治本,止血以治标。选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四生丸(汤)之类。犀角、生地黄、牡丹皮、玄参、大青叶、紫草、茜草、白茅根、黄连、连翘、生侧柏叶、生荷叶。若血气俱热,可合白虎汤。


3.益气止血法
用于气虚而引起的出血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若脾气虚弱,中气不足,统摄无权,血不循经归脾,以致吐血、尿血、便血、崩漏、肌肤发斑等。其血色暗淡,质地稀薄,面色?白,身倦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或见头晕、心悸、自汗、气短、肢冷等。治当益气扶脾,稍佐养血止血,使血得统摄,归经而止。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阿胶、熟地黄、茯神、山药、酸枣仁、大枣,或用人参养荣汤。若便血加灶心土、赤石脂;尿血加鹿角霜;如出血量多,气虚欲脱者,用高丽参30克煎服;如神昏肢冷,脉微欲绝,用六味回阳饮(人参、附子、炮姜、甘草、熟地黄、当归炭)。


4.养阴止血法
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的出血证。肺阴亏虚,或肝肾阴血不足,虚火内动,灼伤血络,以致吐血、咯血、齿衄、尿血等。其血色鲜红,或淡红,手足烦热,口燥咽干,午后或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当养阴为主,佐以清热止血,使阴液充足,肝肺肾阴得养,虚火自降,出血乃止。用百合固金汤、大补阴丸之类加减。生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当归、黄柏、知母、龟板、阿胶、白芍、侧柏叶。若咯血较甚,酌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衄血加牛膝炭;吐血加乌贼骨、鲜石斛、藕汁;尿血加小蓟;便血加槐花、地榆。


5.温阳止血法
用于脾阳不顾的出血证。久病脾肾阳虚,不能温通血脉,血失统摄,以致气凝血滞,发生出血,血从上溢为吐衄,血从下出为便血、崩漏等;其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纳减便溏,腰膝酸软,舌淡白,脉沉迟无力等。治当温阳祛寒而摄血。给予黄土汤加减。药用白术、甘草、阿胶、黄芩、地黄、附子、灶心土、仙鹤草、地榆炭、炮姜。如吐血过多,呼吸短促,自汗肢冷,脉微细者,配人参,加重附子量,以回阳固脱。虚寒重者去黄芩。


6.补血止血法

用于血虚不足而致的出血证。血证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以致血液不足,引起出血。如妊娠出血,崩漏不止,或产后子宫出血,以及齿衄、皮下出血等。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花,心跳失眠,皮肤甲错,舌淡苔白,脉细涩无力。治当补养营血。选用四物汤加味。药用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阿胶、何首乌、桑椹子。血为气母,血虚容易引起气虚,前人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补血剂中常配党参、黄芪之类,以益气生血。如血虚有寒加炮姜、血余炭;血虚有热去当归、川芎,加黄芩炭、牡丹皮,熟地黄易生地黄。


7.祛瘀止血法

用于瘀血内阻的出血证。血贵流通而恶瘀滞,瘀则阻滞经络,使血不归经,渗于脉外,以致血出不止,甚则瘀结成块,形成血证,如吐血、咯血、月经淋漓不断、产后恶露不止、崩漏反复发作等。常见血色紫黑,胸胁少腹刺痛,或触诊有结块,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等。治宜活血祛瘀,瘀血得祛,新血得以循经而自止。方用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蒲黄散之类加减。药用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丹参、当归、赤芍、制乳没、香附、延胡索。祛瘀药易损气血,不能长期使用,瘀祛后必须补虚。


8.收涩止血法

用于出血证急于敛固者。凡因气火上逆,或血热妄行,阴虚热迫,气虚不摄等而引起的大出血,以此急救为法。选用十灰散、花蕊石散加减。药用侧柏炭、陈棕炭、藕节、仙鹤草、白及、花蕊石、血余炭、赤石脂、龙骨、牡蛎、海螵蛸等,塞流止血。本法仅作临时止血用,血止后当审证求因治疗,不宜久服。若失血过多,有正气虚脱之势,则加黄芪、人参、山萸肉、五味子等益气固脱。不可止血过急而致留瘀,必要时尚须酌加祛瘀之品,以防血止留瘀。

本文转载自《谢兆丰临证传薪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药协会名头成生意?2万可获协会下属专委会秘书长头衔 老茶馆 李今庸痛心地说:中医院校中医课程不突出,教出的是“两个半瓶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