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藏神 尤重脾胃——王洪图教授治疗精神疾病经验

2010-06-27 13:47 楼主
五脏藏神 尤重脾胃——王洪图教授治疗精神疾病经验2010-06-27 12:47转载自 不良相则良医最终编辑 不良相则良医王洪图教授多年研究《内经》,提出“五脏藏神、尤重脾胃”的观点,认为《内经》五脏藏神理论中亦有侧重,其关键在于脾胃,故不论什么样的神志疾患,均应抓住五脏整体协调这一根本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脾胃枢纽的重要作用,这样临证用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效果。在神志疾患的治疗上,王洪图教授从虚实两途进行调治脾胃,屡屡奏效,下面引举病案以例之。
实者,祛邪实不忘调脾胃以定神志
王洪图教授认为在一些由于实邪引起的神志疾病中,如果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或直接从调治脾胃入手或在辨治的基础上佐以调脾胃之药均可获得不错的效果。
病案一:肝胆气郁,痰浊内阻
张某,男,22岁。2003年12月28日初诊。其母陪来并帮助介绍病情。患者2001年自费留学新西兰。2003年初,在课余打工时因与当地工人发生争执,受到威胁恐吓,被迫跪地求饶,自感深受屈辱,从而心情压抑,逐渐出现恐惧,不愿见人,失眠,纳差,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稍有激动便全身战抖。想哭不会哭,想笑不会笑,看到带尖状物体,即感觉不能忍受。病情上午重,下午略减。遂不能继续学习。两月前由家人接回北京治疗,因恐化学药物有毒副作用,至中医门诊就医。现症如上述,但失眠已去,而一个月来嗜睡多梦,周身困重。尚有两事萦绕于胸,反复谋虑,难以决断:一是能否再去新西兰学习,以及是否改换专业;二是曾给女友买车、租房、购物,现女友已声明不再保持关系,但反复谋虑是否需要再向她示好以及应不应该讨还汽车及若干钱物。尽管家长再三劝说一切都不必考虑,些许钱物无需挂怀,但患者却因找不到合理的抉择而苦恼万分。脉象弦,舌苔薄黄腻。大便三日一行。
证属肝胆气郁,痰浊内阻。治以疏泻肝胆,兼化痰浊。用菖蒲郁金汤方意。
处方:石菖蒲15g,郁金10g,败酱草50g,苍白术各10g,黄芩12g,炒栀子12g,柴胡8g,赤白芍各10g,清半夏15g,夏枯草15g,枳实10g,淡竹茹8g,远志12g,浙贝12g,生甘草6g,六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忌辛辣油腻。
2004年1月4日二诊:视带尖状物压迫感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可以外出见人,曾自己驾车到外出。仍多疑、善恐,自云:听手机铃声即害怕。感情不丰富,觉得没有值得笑、值得哭的事。肢体易紧张,有僵硬、麻木感。大便二日一行。脉左弦细,右缓。舌质淡暗,苔水滑。
气郁渐缓解,痰浊已去。改进调畅中焦气机之法,用封髓丹方意。
处方:黄柏10g,砂仁10g,炙甘草6g, 白术10g,生晒参12g,茯苓12g,荷叶10g,败酱草40g,制香附10g,郁金10g,菖蒲15g,炒栀子12g,每周服五剂,连续四周。
2004年2月1日再诊:舌淡红、脉弦缓。心情较平稳,偶有看带尖状物略感不舒服,但可以自己排解。仍不愿相信别人,自觉项僵不舒,缺乏热情。眠不实,大便二日一行。
肝之俞在颈项,再议舒肝理脾为治,用逍遥散(汤)加味。
处方:柴胡8g,当归15g,赤白芍各10g,白术10g,炒栀子10g,薄荷4g,(后下)茯苓12g,浙贝12g,远志12g,杏仁10g,败酱草40g,葛根15g,生姜3片,炙甘草6g,六剂。每日一剂。
2004年4月,患者告知:病已愈。三月份曾单独赴新西兰办理有关事宜。
按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是正常生理,若肝胆气机失调为病,则可见不善谋虑而尤不能决断的症状,以致犹豫不决,终日惶惶。但若以“数谋虑不决”为病因而言,则人确遇有难于决断之事,久而久之,亦可引起肝胆之病。《素问•奇病论》指出以“口苦”为主要症状的“胆疸”病,即因于此,云:“胆疸……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用针刺日月、胆俞二穴以利胆气为治法。本案青年在生疏环境中遇到屈辱之事,肝胆之气不能畅达,且郁而化生痰浊,故王洪图教授在初诊时以疏泄肝胆为主,而兼化痰浊之法。二诊气郁渐解,舌上腻苔已去,且见脉缓、舌淡之象,已现正气不足,故当平补其气,用封髓丹方意。此方见于《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由黄柏、砂仁、甘草三味组成。原为“治梦遗、失精及与鬼交”而设。对此方的分析,前人多从黄柏苦寒坚阴着眼,固然有一定道理。王洪图教授则认为还当重视“脾胃转输”作用,是该方治病的机理所在。黄柏味苦,有健胃肠、去湿浊的功能;砂仁辛温而醒脾是其所长;甘草甘平,炙甘草则味甘性温,独善和中而补脾胃之气。故该方实有调补脾胃之功,脾胃健,气机通畅,则心、肾、肺、肝之气,因之而调和畅达,故心肾不交之梦遗、鬼交之证可愈,肝胆不调之病亦可随之而得到缓解。对本案患者二诊时用封髓丹的基础上,非独补益,尤重调脾胃以畅气机之用。本案自始至终治疗两月余,三易其方,但各方中均用较大量的败酱草。该药苦寒无毒,利大肠,去湿热之邪。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安眠作用。但忌久服,过久可见少数患者有白细胞减少现象。据王洪图教授临证所见,此药对脾胃虚弱而大便稀淌者应慎用,但大肠湿热腹泻者用之,则正其所宜。
病案二:外伤血瘀,发为惊狂
倪某,男,19岁。2003年7月31日诊。患者因脑外伤引发癫痫就诊。除时发抽搐、仆倒外,还伴有情绪易激动,狂躁不安,呼喊詈骂不休等精神症状。王洪图教授遂予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治疗2个月,抽搐倒仆之症减轻,但精神症状不减,乃予抵当汤加味为水丸,逐血行瘀,调脾固本。
处方:水蛭25g,虻虫25g,桃仁50g,生军15g,昆布40g,玄参50g,夏枯草50g,清半夏50g,青礞石60g,石菖蒲50g,生龙牡各50g,炒枳实40g,天竺黄40g,淡竹茹40g,黄芩50g,炒栀子50g,浙贝母50g,茯苓50g,赤白芍各40g,柴胡40g,青陈皮各40g,炙甘草40g。一料。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绿豆大。每服6g,日2次。
两周后患者家属打来电话,告知患者服丸药后情绪平静,不再詈骂。
按 癫痫之病,《内经》中称为“癫疾”。引起该病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其直接致病原因却多不易明确。外伤性癫痫,因有头部外伤史(出生时用产钳似属头部外伤范畴),是最容易确定病因的类型之一,此类患者表现出精神障碍,或称“癫痫人格”,当考虑其为瘀血证。患者初诊时,王洪图教授使用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但其精神症状效果不佳。据《内经》“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及《伤寒论》125条“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4条“太阳病……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抵当汤主之”,及237条“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宜抵当汤”的记载,投以该方,逐血行瘀而获效,所用药物,除抵当汤成分外,又加用了调脾化痰,活血祛瘀中药为水丸长服,以增强疗效。王洪图教授经验认为对此类癫痫患者在使用活血逐瘀之法的同时佐以调脾胃之药效果良好。近代中医治疗癫痫之病,一般采用熄风、豁痰、祛瘀、重镇降逆诸法,而《内经》对治该病的记载,则以针灸之法为多,尤多用针刺法。《内经》根据疾病所属脏腑的不同证候类型,取用多经俞穴,但不论哪种证候,却多选有足阳明和足太阴两经之穴,说明脾胃在治疗癫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王洪图教授在临证诊治该病时,一般着重从调理脾胃入手,而结合其他诸法,效果尚属满意。但是,病情万变,毕竟不能仅用一二方,便可以治愈各种证候,须当随证选方用药。
虚者,益气阴尤重补脾胃以安神志
王洪图教授认为神志疾病中的虚证,往往与气虚、阴虚有关,病位多与脾、肾相关,“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在治疗上尤其要注重补益脾胃,甚则脾肾双补。
病案:脾肾两虚
瞿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2004年年6月 13日诊。家长代述其上课时小动作很多,经常故意将文具、课本弄到地下,然后再捡起,乐此不疲,回家亦不能准时完成作业,经常发呆,考试成绩很差,厌学,老说“累”。口干喜饮水,睡眠不安、咬牙、说梦话,夜尿频。舌苔薄白,脉细弱,面色无华。
此证属脾肾两虚,为“儿童多动症”,治以两补脾肾。以六味地黄丸(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生熟地各10g,丹皮8g,山药10g,云茯苓12g,山萸肉6g,党参8g,炒白术8g,女贞子8g,玄参12g,天门冬12g,炙甘草4g,知母6g,六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6天后再诊:梦话、咬牙减少,睡眠较安,口渴减轻,已能坐下学习,仍不愿写作业。再以前方六剂治之。
6月26日三诊:能在课堂上安静听课半小时左右,回家能主动做作业,夜间不排尿,精神较好。上方加石菖蒲10g,10剂,隔日一剂。
7月15日再诊:精神健旺,无多动及发呆现象,主动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按 “儿童多动证”的病因尚不甚明,以中医理论分析,则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直接有关。有痰热内扰者,此类患儿多有偏嗜特点,即不愿吃蔬菜、水果,喜食肉、蛋、鱼类以及糖果,致使痰热内生,治疗之法当清化痰热,尤需嘱其家长注意改变患儿饮食习惯,方可防止愈而复发。此案王洪图教授认为是脾肾两虚证,于是见有“意”不能藏而思想多变;肾不藏“志”,因而不耐思考、不能坚持学习。肾气不足,固摄无力,于是夜尿频。其脾虚故用四君子汤补益脾气,而其肾虚则为肾阴不足,阴不足而生虚热,故见口干喜饮、梦惊咬牙,正如《灵枢•热病》所云:“水者,肾也。热病嗌干多饮,善惊”;“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故于方中用生地、知母、麦冬以养阴清热。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崔应珉治疗脾胃病经验 老茶馆 双肘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