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入门第一课

2017-11-09 07:54 楼主
名词解释“伤寒”
研究《伤寒论》,那么,伤寒这个词就必须得研究,这两个字的含义搞不清楚,根本就无法研究《伤寒论》。

以177条为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古人惜墨如金,如果伤寒两字不重要,直接写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加上“伤寒”二字呢?
原来,其中大有深意。第一个含义是病人感冒发热以后,出现了脉结代,心动悸的,用炙甘草汤。病毒性心肌炎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是发病史。第二个含义,病人遇感冒发热就会复发,就会病情加重的,用炙甘草汤。这是诱因。第三个含义,病人遇寒就会病情加重,比如天气寒冷,天气转冷,受凉,见了冷水,甚至吃了凉东西病情都会加重的,用炙甘草汤主之。这是怕冷,又叫恶寒。
具备了上面三个特点的,同时又脉结代,心动悸的,才用炙甘草汤治疗。而并不是所有的心动悸,脉结代病人都能用炙甘草汤治疗。这一点必须心里清楚才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177条前面要冠以伤寒二字。同样的道理,260条茵陈蒿汤261条栀子柏皮汤262条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三个前面也冠了伤寒二字,跟177条是一个意思。这三个的身黄都叫伤寒身黄。
把“伤寒”二字理解清楚了,里面的很多条文就会迎刃而解。40条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因此小青龙汤治的咳喘要么是感冒后遗症要么是感冒后复发或加重,要么是冬天严重,要么是遇寒诱发。总之,还是伤寒两个字的本来含义的体现。而不符合伤寒含义的咳喘用小青龙汤是无效的。比如半夏厚朴汤前面没有伤寒二字,所以半夏厚朴汤所治疗的咳喘就不具有小青龙汤那样的特点。半夏厚朴汤证咳喘是病人闻了香烟,闻了油烟,闻了辣椒油烟时咳喘厉害,但见了寒气却不加重。为了方便应用和讲述,我把前面伤寒的三个含义统称为三义。就是说条文前面冠了伤寒二字,那么就是说的伤寒三义。
比如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这里有伤寒二字,就是指伤寒三义,然后加上汗出,口渴,用五苓散治疗。如果没有伤寒三义,仅仅只有汗出而渴,是不可以也不能只用五苓散治疗的。因为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里显然也是汗出而渴,但用的却是白虎加人参汤。就充分证明了73条伤寒二字缺不得。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显然不可能是阳脉涩,阴脉弦,就会腹中急痛,必须符合伤寒三义的,才会有这种情况。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更是明显,见了心中悸而烦,我们并不能确定病人用小建中汤,但加上伤寒三义后,就一定是小建中汤了。既然有伤寒三义,则也会有中风三义,同样包括了发病史,诱因,恶风三个含义。
在这里强调一个概念:
(1)伤寒必恶寒,依据是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2)中风必恶风。(又叫伤风)依据: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阳明必恶热。(又叫伤热)依据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实质上是伤热证。
(4)另外还有伤湿必恶湿,伤暑必恶暑,伤燥必恶燥。这都是必有之义。
例如:风湿之病,则必然同时符合伤风三义和伤湿三义。简单地说,必须同时恶风又恶湿才可以。比如有的关节炎病人,阴雨天加重,这只能说明他是湿病,但如果又有刮风天加重,就可以确定他是风湿病了。
我曾听好几个病人说过,膝盖疼,阴雨天就不必说了,天气预报嘛,可怕的是,外面刮大风也不行。外面刮大风,病人关紧了门窗,盖好被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照样疼痛加重。这也充分说明了天气对疾病的重要。
有了上述的认识后,现在来看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分析:174条说得很清楚,病人伤寒,又风湿相抟,因此,病人必然是恶寒恶风又恶湿。所以,174条是治疗风寒湿的处方。
风寒湿的治疗分两种情况:
(1)大便硬,小便正常的,用去桂加白术汤。
(2)小便难,大便正常的用桂枝附子汤。
为什么这样来鉴别呢?第一是174条方后注写得很清楚,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很显然,这两个处方的鉴别点是大便和小便。但它们都是治疗风寒湿的处方。
临床上骨质增生和风湿病必须鉴别。骨质增生的病人是不怕湿的,阴雨天不加重。而风湿病阴雨天必定加重。伤寒的三义搞清楚了,整部伤寒论就容易理解了。还有一些其他名词,日后再专门解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1-09 08:46 2楼
高论,佩服
2017-11-09 18:14 3楼
高论,佩服
2017-11-10 10:38 4楼
别人是熟視无睹,兄台是纹尽脑汁啊!
2017-11-10 11:49 5楼
讲得好,学习了!
我们这里初学伤寒入门第一课讲的是《伤寒论》书名三字的含义,朋友讲这个伤寒入门第一课是临床应用入门第一课,是临床应用的关键之处。
2017-11-12 13:23 6楼
2017-11-12 13:50 7楼
醍醐灌顶!谢谢!
2017-11-14 07:13 8楼
讲得好,学习了!
2017-11-14 11:55 9楼
最近,白术有一篇“《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河间金栋有一篇“六经新解”,好像跟你的这篇入门都是各说各的,各执已见。
几年前你有一帖说五行如手指,说了个开头就没有下文了。这个帖子大概又要如此了。
2017-11-15 22:28 10楼
期待继续
2017-11-19 18:17 11楼
绞尽脑汁 说:
名词解释“伤寒”
研究《伤寒论》,那么,伤寒这个词就必须得研究,这两个字的含义搞不清楚,根本就无法研究《伤寒论》。

以177条为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古人惜墨如金,如果伤寒两字不重要,直接写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加上“伤寒”二字呢?
原来,其中大有深意。第一个含义是病人感冒发热以后,出现了脉结代,心动悸的,用炙甘草汤。病毒性心肌炎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是发病史。第二个含义,病人遇感冒发热就会复发,就会病情加重的,用炙甘草汤。这是诱因。第三个含义,病人遇寒就会病情加重,比如天气寒冷,天气转冷,受凉,见了冷水,甚至吃了凉东西病情都会加重的,用炙甘草汤主之。这是怕冷,又叫恶寒。
具备了上面三个特点的,同时又脉结代,心动悸的,才用炙甘草汤治疗。而并不是所有的心动悸,脉结代病人都能用炙甘草汤治疗。这一点必须心里清楚才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177条前面要冠以伤寒二字。同样的道理,260条茵陈蒿汤261条栀子柏皮汤262条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三个前面也冠了伤寒二字,跟177条是一个意思。这三个的身黄都叫伤寒身黄。
把“伤寒”二字理解清楚了,里面的很多条文就会迎刃而解。40条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因此小青龙汤治的咳喘要么是感冒后遗症要么是感冒后复发或加重,要么是冬天严重,要么是遇寒诱发。总之,还是伤寒两个字的本来含义的体现。而不符合伤寒含义的咳喘用小青龙汤是无效的。比如半夏厚朴汤前面没有伤寒二字,所以半夏厚朴汤所治疗的咳喘就不具有小青龙汤那样的特点。半夏厚朴汤证咳喘是病人闻了香烟,闻了油烟,闻了辣椒油烟时咳喘厉害,但见了寒气却不加重。为了方便应用和讲述,我把前面伤寒的三个含义统称为三义。就是说条文前面冠了伤寒二字,那么就是说的伤寒三义。
比如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这里有伤寒二字,就是指伤寒三义,然后加上汗出,口渴,用五苓散治疗。如果没有伤寒三义,仅仅只有汗出而渴,是不可以也不能只用五苓散治疗的。因为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里显然也是汗出而渴,但用的却是白虎加人参汤。就充分证明了73条伤寒二字缺不得。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显然不可能是阳脉涩,阴脉弦,就会腹中急痛,必须符合伤寒三义的,才会有这种情况。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更是明显,见了心中悸而烦,我们并不能确定病人用小建中汤,但加上伤寒三义后,就一定是小建中汤了。既然有伤寒三义,则也会有中风三义,同样包括了发病史,诱因,恶风三个含义。
在这里强调一个概念:
(1)伤寒必恶寒,依据是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2)中风必恶风。(又叫伤风)依据: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阳明必恶热。(又叫伤热)依据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实质上是伤热证。
(4)另外还有伤湿必恶湿,伤暑必恶暑,伤燥必恶燥。这都是必有之义。
例如:风湿之病,则必然同时符合伤风三义和伤湿三义。简单地说,必须同时恶风又恶湿才可以。比如有的关节炎病人,阴雨天加重,这只能说明他是湿病,但如果又有刮风天加重,就可以确定他是风湿病了。
我曾听好几个病人说过,膝盖疼,阴雨天就不必说了,天气预报嘛,可怕的是,外面刮大风也不行。外面刮大风,病人关紧了门窗,盖好被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照样疼痛加重。这也充分说明了天气对疾病的重要。
有了上述的认识后,现在来看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分析:174条说得很清楚,病人伤寒,又风湿相抟,因此,病人必然是恶寒恶风又恶湿。所以,174条是治疗风寒湿的处方。
风寒湿的治疗分两种情况:
(1)大便硬,小便正常的,用去桂加白术汤。
(2)小便难,大便正常的用桂枝附子汤。
为什么这样来鉴别呢?第一是174条方后注写得很清楚,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很显然,这两个处方的鉴别点是大便和小便。但它们都是治疗风寒湿的处方。
临床上骨质增生和风湿病必须鉴别。骨质增生的病人是不怕湿的,阴雨天不加重。而风湿病阴雨天必定加重。伤寒的三义搞清楚了,整部伤寒论就容易理解了。还有一些其他名词,日后再专门解释
除了慨叹和赞叹,剩下的就是严谨的美
⬅ 【手少阴心经】业余爱好者需要掌握的十四经脉及其腧穴(十) 老茶馆 汤丸结合用,天下无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