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论坛的台湾骗子的伎俩大家要注意

2017-10-25 07:49 楼主
有一个字母加数字的,自吹摸到什么少阴点厥阴点;但是他的思维是机械的,以为什么脉对应什么方;根本不懂得基本的分析;这种就是典型的半桶水忽悠小白;还把他在台湾的骗子团伙吹上天;胡吹它们是9成功力,贬低明朝脉诊第一高手李中梓是5成功力云云

事实是什么呢?大家看看朱丹溪的格致余论
。。。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所以肥人贵脉浮,瘦人贵脉沉,躁人疑脉缓,缓人疑脉躁,以其不可一概述也。试陈一二,可以例推。

东阳陈兄,露筋,体稍长。患体虚而劳,头痛,甚至有诀别之言。余察其脉弦而大带数,以人参白术为君,川芎陈皮为佐,至五、六日未减,众皆讶之,以药之不对也。余曰∶药力有次第矣,更少俟一二宿,当自安。忽其季来问∶何不少加黄芪?——按不是行家里手是不明白的!予笑不答。又经一宿,忽自言病顿愈。予脉之,觉指下稍盛。又半日,病者言膈上满,不觉饥,视其腹纹已隐矣。予曰∶夜来药中,莫加黄芪否?曰∶然。止与三帖。遂速与二陈汤浓朴枳壳黄连,以泻其卫,三帖而安。

又浦江义门郑兄,年二十余,秋间大发热,口渴,妄言妄见,病似邪鬼。七、八日后,召我治。脉之两手,洪数而实,视其形肥,面赤带白,却喜露筋,脉本不实,凉药所致。此因劳倦成病,与温补药自安。曰∶柴胡七、八帖矣。以黄芪附子汤,冷与之饮。三帖后,困倦鼾睡,微汗而解,脉亦稍软。继以黄芪白术汤,至十日,脉渐收敛而小,又与,半月而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0-25 07:52 2楼
还胡说李中梓疼痛误补;但是痛无补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因为还有李中梓其他的经典医案可以驳斥这一点,大家注意经方论坛背后是日本背景的,台湾和日本是穿连裆裤的,结果我准备驳斥,就被删号删除所有帖子,这种地方大家要小心

李中梓医案驳斥台湾骗子的污蔑
李士材治于郡守,在白下时,每酒后腹痛,渐至坚硬,得食辄痛。得食反痛,实症无疑。脉之,浮大而长,脾有大积矣。然两尺按之软,不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汤七日,投以自制攻积丸三钱。但微下,更与四钱与服,下积十余次,皆黑而韧者。察其形不倦,又进四钱,于是腹大痛,而所下甚多。服四君子汤十日,又进丸药四钱,去积三次。又进二钱,而积下遂至六七碗许。脉大而虚,按至关部豁如矣,乃以补中益气调补,一月全愈。攻补互施法。

王工部郁结成痞,形坚而痛甚,攻之太多,遂泄泻不止,一昼夜计下二百余次,一月之间,肌体骨立,神气昏乱,舌不能言,已治木待毙。李诊之曰∶在症虽无活理,在脉犹有生机。以真脏脉不见也,大虚之后,法当大温大补。一面用枯矾龙骨粟壳、樗根之类,以固其肠;一面用人参二两,熟附五钱,以救其气。三日之间,服参半斤,进附二两,泻遂减半,舌转能言。更以补中益气加生附、生干姜,并五帖为一剂,一日饮尽。(就进药而论,则胃能纳受可知。)如是者一百日,精旺食进,泻减十九。然每日夜犹下四五行,两足痿废,用仙茅巴戟、丁、附等为丸。参附汤并进,计一百四十日而步履如常,痞泻悉愈
2017-10-25 07:55 3楼
按照台湾骗子的标准,一剂不效就是医术不行,那么朱丹溪治病必求本的做法也是医术不行咯;这种逻辑就是江湖骗子和饮鸩止渴的逻辑,内行人一眼就可以看穿

姚氏妇久患痞积,两年之间,攻击之剂,无遗用矣,而积未尽除,形体 羸。李中梓曰∶积消其半,不可伐矣,但用补剂,元气一复,病自祛耳。遂作补丸,服毕而痞果全消。逾三年,调理失宜,胸腹痛甚,医以痛无用补法,用理气化痰之剂,痛不减。脉之大而无力,此气虚也,投以归脾汤加人参二钱,其痛乃止。
2017-10-25 08:00 4楼
他为了证明自己,举的是曹颖甫桃仁承气汤案用来证明李中梓不行;但是我要说的是,曹颖甫临床很差!!秦伯未就曾说过他的轶事,连一个简单的膀胱咳都不会,朱丹溪就记载过他的老师罗知悌桃仁承气汤案;但是要做什么准备和善后?

三十年代, 秦伯未的伯父秦恭惠主持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堂内设有施诊所, 聘请曹颖甫秦伯未及其他中医多人应诊。曹、秦均是兼职, 他们分别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
一日, 曹在应诊时, 遇一女病人, 患咳嗽, 咳则小便随出, 病已日久。曹因从未见过此病, 一时不知如何施治。即走至秦桌前, 说明病人症状后, 问秦: “ 这叫什么病? ” 秦答: “ 这叫膀胱咳。《内经》说: ‘ 肾咳不已, 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 咳而遗溺, 。” 曹问: “ 有何治法? ” 秦答:“ 《内经》未有治法, 当求教于仲景《伤寒论》, 五苓散加人参可治。” 曹回到自己诊病处, 予党参、泽泻、获苓、猪苓、白术各9克, 桂枝3 克。
两天后病人来复诊云: 病已大愈。嗣后, 曹问秦: “ 余用经方数十年不得法,君何以知五苓散之能疗厥疾? ” 秦笑曰: “方有经时,而病理无古今,子不探发病之理,但执仲景方以治仲景病,是无异于对号开箱,安能尽仲景方之用哉。夫肺为水上之源,膀胱为水下之流,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因是有升提之法。膀胱不洁,则肺气不达,因是有渗利之法。今咳而溺出,是肺气窒塞,得咳则气松而水流之象,非人参补气不可,然水道不畅,则肺气难期清肃,非五苓散之荡除不可。二者兼顾,厥疾乌有不瘥。余读仲景书十载,乃用其理非用其法。”曹为一首肯。
秦按:按仲景之灵效,足以压倒一切,故日本汉医多崇仲景,其所著书,亦多发挥仲景之作,然恒有执仲景方而施治多失败者,皆在不肯求理。兹举其目观者,有医治泄泻以为湿必利小便,投五苓散去桂,而泄泻反无度,不知脾虚之候,愈分利则中气愈下陷,改投理中汤即瘥。治外感,以为太阳病必疏表,投麻黄汤加浮萍,而壮热而昏狂,不知作风轻症,大发汗则热转入阳明,改投白虎汤而瘥。若此者,彼纵自诩为仲景之功臣,直仲景之罪人耳。特附及之,以为一般戒。
出自《秦伯未医案》孙其新,孙基然 著。另外1983年《辽宁中医杂志》朱云达《从曹颖甫_秦伯未治愈_膀胱咳说起》。


罗太监治一病僧,黄瘦倦怠。询其病,曰∶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罗令其隔壁泊宿,每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太监替和尚开荤。)凡经半月余,且慰谕之。且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命耳。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汤,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次日与熟干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愈。又半月,与钞十锭遂行。(《格致余论》。)
2017-10-25 08:26 5楼
又比如著名的溺水后遗精案,脉诊——气口虚大而尺脉数,按照机械的脉象应当是补中益气汤加知柏;这是脉诊入门常识,如果机械分割的话肯定会得出错误的,正确的是什么呢?待会再说
2017-10-25 09:33 6楼
有理有据,顶你;黄黄经方论坛早就成为垃圾之地,有真知灼见稍有异议就被封杀
2017-10-27 08:21 7楼
期待下文
2017-10-31 14:22 8楼
期待下文......
2017-11-04 09:09 9楼
原医案是补中益气加参麦饮,道理是土虚不能摄水,肺之虚热蒸熏膀光,参麦饮孤立脉象台湾骗子倒是没说错,寸脉三五不均匀;但是合方的时候就不是这样思考问题,孤立的思考问题很容易犯这种错误,就是朱丹溪说的问题所在,现在的人只读伤寒不读脉经,终究是无解,在那里吵来吵去;对临床一点帮助也没有
这种就是典型的机械思维的恶果
上面那个膀胱咳也是一个道理,土虚;但是五苓散和苓桂术甘的区别,台湾骗子楞是不懂,他列出一大堆书,但是呢我可以说它压根没认真读过!还在那里炒作周学海——此人典型文字医
2017-11-07 20:34 10楼
夜雨十年灯 说:
有理有据,顶你;黄黄经方论坛早就成为垃圾之地,有真知灼见稍有异议就被封杀
不错
2018-06-12 21:28 11楼
台湾骗子的原话
gin19762002

来自- 台湾
12#
发表于 2017-9-2 19:42:40
李士材的醫案我也看過多則,他的脈學也是有相當水平
只是我的師門是擅長傷寒的脈法,所以是以六經來辨,之後再經院長合入溫病,雜病及奇經八脈的診法,才更完善
我認為我們的脈法跟古脈有些區別,有不足也有補充
補充的不只是脈位點的觀念或合入全息律的看法
我們更重視感覺脈氣的來去至止,升降出入

在此舉一李士材醫案為例
大宗伯董元宰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繼用補中,俱不見效。士材診之,曰:兩尺沉實,少腹按之必痛。詢之果然。此怒後蓄血,經年弗去,乃為蒸熱,熱甚而吐血,陰傷之甚也。以四物湯加鬱金、桃仁、穿山甲、大黃少許。下黑血升餘,少腹痛仍在。更以前藥加大黃三錢煎服,又下血黑塊如桃膠、衃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虛倦異常,與獨蔘湯飲之。三日而熱減六七。服十全大補湯百餘日而康。(見《古今醫案按》)

若是我們師門看法,尺部沈實有力,兼且少腹痛,而下焦蓄血,會開立桃核承氣湯
這就是切入點不同
gin19762002



来自- 台湾
26#
发表于 2017-9-3 12:12:17
李士材說此例為怒後蓄血,所以是蓄血證為重
若是他所開的方,以四物湯為底,酌加桃仁,大黃,應是關後內側細數而澀,澀主瘀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血瘀症不用通法反用補法,反而導致疼痛不止,這才是禍患源頭
⬅ 《黄帝内经》“经典”看点和赏析8 老茶馆 醉美千岛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