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庸笔下的武功和中医知识

2017-10-14 16:51 楼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这个世界运行的道理、规律,能够讲出来的都是一般的,真正的道是无法捉摸的。

再说医学门派,哪里有门派出身呢?不要说门派,便是医术,也不应该有名称的。再者,不论治疗方法如何平庸,只要使用的医者懂得时机,复杂的问题随随便便一招他也能够解决。

所以说医学各派学至极处便是一家,医书上写的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派的医学方法,效果与威力也不一样,这是不能比较的,针砭药石本不分好坏,生与死却常常取决于医者一念之间。

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剑,其要诀便是无招胜有招。意思就是,只要是有迹可循的招式都是寻常可破的招式,有了剑法,有了名称,便着了行迹,当然算不得绝顶高手了。

这在医学上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学的都是某一种证型对应一个治疗方案,但是书上写的证型都是极其典型而明了的,可是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变化颇多,难以取舍的病证,这就好像比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武功无招的对手一样,你连他下一招会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去破他的剑招呢?

这样去看待问题难 免显得消极,难道无招便索性不破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也训练成一个无招的高手呢?当然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以前的我执著于28脉法,后来跟师兄学习影像脉法,刚学这类脉的时候觉得别扭,因为我还是难以抛开一些以前学的固有的脉形,而定势的思维会阻挠我对于病人脉象的感受,所以我尝试着一边去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追求一种浑然不知何为脉的境界,一边放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过程不禁让我想到张无忌跟他太师傅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时的景象,当无忌说他已经把招式全部忘记了,众人皆紧张起来,只有张三丰在旁边微微一笑,心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岂不也是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前几天又回看了一下射雕,射雕的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神通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把其他四绝打得服服帖帖,成为公认的第一高手,全真教也成了邪魔外道闻之色变的擎天柱。

第二代则是全真七子丘处机等人,七子最厉害的武功是七人合一的“天罡北斗阵”,牛家村小试身手,能跟黄药师堪堪斗个平手。但嘉兴之会时,谭处端已死,空缺的位置让柯镇恶和尹志平填补,威力就大打折扣。黄药师一占北极星位,整个阵型就束手束脚,周转不灵。最后代表全真教最高智慧和最高战力的“天罡北斗阵”被黄药师一人从容破掉。

全真七子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拘泥于阵法,丝毫不懂得变通。阵中只要有一个人踏错方位,就会露出破绽,从此一溃千里,无法收拾。这样的战法,遇到梅超风这样的二流高手,谈笑间也可制敌。但遇到黄药师这样的一流高手,就只能撤剑认输。

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被第三、四代弟子的“天罡北斗阵”包围后,只是高纵低跃了几下,就逼迫得剑阵狼狈不堪,不攻自破。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身边不乏努力学习的同学,学习时十分努力,能把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方剂攻补君臣佐使亦能讲解的头头是道,可是临证时却仍然开不出几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同学就好比王重阳祖师的第三代弟子尹志平之类,学的虽是精纯的武功路数,或许经过数十载历练可以成名于江湖,但永远都成不了一流大家。

写了这么多,仍是意犹未尽,然一言以蔽之,中医的学习应当着重其意象和神韵,而不是拘泥于条文,武功的学习则当着重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阵法招式。欧阳锋曾嘲笑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脓包徒弟”,但愿我们这代新起的中医后辈千万不要成为祖师爷张仲景的“脓包徒孙”才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0-14 21:58 2楼
我是读书人 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这个世界运行的道理、规律,能够讲出来的都是一般的,真正的道是无法捉摸的。

再说医学门派,哪里有门派出身呢?不要说门派,便是医术,也不应该有名称的。再者,不论治疗方法如何平庸,只要使用的医者懂得时机,复杂的问题随随便便一招他也能够解决。

所以说医学各派学至极处便是一家,医书上写的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派的医学方法,效果与威力也不一样,这是不能比较的,针砭药石本不分好坏,生与死却常常取决于医者一念之间。

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剑,其要诀便是无招胜有招。意思就是,只要是有迹可循的招式都是寻常可破的招式,有了剑法,有了名称,便着了行迹,当然算不得绝顶高手了。

这在医学上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学的都是某一种证型对应一个治疗方案,但是书上写的证型都是极其典型而明了的,可是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变化颇多,难以取舍的病证,这就好像比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武功无招的对手一样,你连他下一招会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去破他的剑招呢?

这样去看待问题难 免显得消极,难道无招便索性不破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也训练成一个无招的高手呢?当然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以前的我执著于28脉法,后来跟师兄学习影像脉法,刚学这类脉的时候觉得别扭,因为我还是难以抛开一些以前学的固有的脉形,而定势的思维会阻挠我对于病人脉象的感受,所以我尝试着一边去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追求一种浑然不知何为脉的境界,一边放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过程不禁让我想到张无忌跟他太师傅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时的景象,当无忌说他已经把招式全部忘记了,众人皆紧张起来,只有张三丰在旁边微微一笑,心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岂不也是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前几天又回看了一下射雕,射雕的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神通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把其他四绝打得服服帖帖,成为公认的第一高手,全真教也成了邪魔外道闻之色变的擎天柱。

第二代则是全真七子丘处机等人,七子最厉害的武功是七人合一的“天罡北斗阵”,牛家村小试身手,能跟黄药师堪堪斗个平手。但嘉兴之会时,谭处端已死,空缺的位置让柯镇恶和尹志平填补,威力就大打折扣。黄药师一占北极星位,整个阵型就束手束脚,周转不灵。最后代表全真教最高智慧和最高战力的“天罡北斗阵”被黄药师一人从容破掉。

全真七子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拘泥于阵法,丝毫不懂得变通。阵中只要有一个人踏错方位,就会露出破绽,从此一溃千里,无法收拾。这样的战法,遇到梅超风这样的二流高手,谈笑间也可制敌。但遇到黄药师这样的一流高手,就只能撤剑认输。

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被第三、四代弟子的“天罡北斗阵”包围后,只是高纵低跃了几下,就逼迫得剑阵狼狈不堪,不攻自破。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身边不乏努力学习的同学,学习时十分努力,能把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方剂攻补君臣佐使亦能讲解的头头是道,可是临证时却仍然开不出几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同学就好比王重阳祖师的第三代弟子尹志平之类,学的虽是精纯的武功路数,或许经过数十载历练可以成名于江湖,但永远都成不了一流大家。

写了这么多,仍是意犹未尽,然一言以蔽之,中医的学习应当着重其意象和神韵,而不是拘泥于条文,武功的学习则当着重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阵法招式。欧阳锋曾嘲笑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脓包徒弟”,但愿我们这代新起的中医后辈千万不要成为祖师爷张仲景的“脓包徒孙”才好。
我是读书人 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这个世界运行的道理、规律,能够讲出来的都是一般的,真正的道是无法捉摸的。

再说医学门派,哪里有门派出身呢?不要说门派,便是医术,也不应该有名称的。再者,不论治疗方法如何平庸,只要使用的医者懂得时机,复杂的问题随随便便一招他也能够解决。

所以说医学各派学至极处便是一家,医书上写的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派的医学方法,效果与威力也不一样,这是不能比较的,针砭药石本不分好坏,生与死却常常取决于医者一念之间。

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剑,其要诀便是无招胜有招。意思就是,只要是有迹可循的招式都是寻常可破的招式,有了剑法,有了名称,便着了行迹,当然算不得绝顶高手了。

这在医学上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学的都是某一种证型对应一个治疗方案,但是书上写的证型都是极其典型而明了的,可是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变化颇多,难以取舍的病证,这就好像比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武功无招的对手一样,你连他下一招会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去破他的剑招呢?

这样去看待问题难 免显得消极,难道无招便索性不破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也训练成一个无招的高手呢?当然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以前的我执著于28脉法,后来跟师兄学习影像脉法,刚学这类脉的时候觉得别扭,因为我还是难以抛开一些以前学的固有的脉形,而定势的思维会阻挠我对于病人脉象的感受,所以我尝试着一边去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追求一种浑然不知何为脉的境界,一边放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过程不禁让我想到张无忌跟他太师傅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时的景象,当无忌说他已经把招式全部忘记了,众人皆紧张起来,只有张三丰在旁边微微一笑,心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岂不也是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前几天又回看了一下射雕,射雕的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神通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把其他四绝打得服服帖帖,成为公认的第一高手,全真教也成了邪魔外道闻之色变的擎天柱。

第二代则是全真七子丘处机等人,七子最厉害的武功是七人合一的“天罡北斗阵”,牛家村小试身手,能跟黄药师堪堪斗个平手。但嘉兴之会时,谭处端已死,空缺的位置让柯镇恶和尹志平填补,威力就大打折扣。黄药师一占北极星位,整个阵型就束手束脚,周转不灵。最后代表全真教最高智慧和最高战力的“天罡北斗阵”被黄药师一人从容破掉。

全真七子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拘泥于阵法,丝毫不懂得变通。阵中只要有一个人踏错方位,就会露出破绽,从此一溃千里,无法收拾。这样的战法,遇到梅超风这样的二流高手,谈笑间也可制敌。但遇到黄药师这样的一流高手,就只能撤剑认输。

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被第三、四代弟子的“天罡北斗阵”包围后,只是高纵低跃了几下,就逼迫得剑阵狼狈不堪,不攻自破。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身边不乏努力学习的同学,学习时十分努力,能把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方剂攻补君臣佐使亦能讲解的头头是道,可是临证时却仍然开不出几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同学就好比王重阳祖师的第三代弟子尹志平之类,学的虽是精纯的武功路数,或许经过数十载历练可以成名于江湖,但永远都成不了一流大家。

写了这么多,仍是意犹未尽,然一言以蔽之,中医的学习应当着重其意象和神韵,而不是拘泥于条文,武功的学习则当着重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阵法招式。欧阳锋曾嘲笑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脓包徒弟”,但愿我们这代新起的中医后辈千万不要成为祖师爷张仲景的“脓包徒孙”才好。
我是读书人 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治这个世界运行的道理、规律,能够讲出来的都是一般的,真正的道是无法捉摸的。

再说医学门派,哪里有门派出身呢?不要说门派,便是医术,也不应该有名称的。再者,不论治疗方法如何平庸,只要使用的医者懂得时机,复杂的问题随随便便一招他也能够解决。

所以说医学各派学至极处便是一家,医书上写的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派的医学方法,效果与威力也不一样,这是不能比较的,针砭药石本不分好坏,生与死却常常取决于医者一念之间。

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剑,其要诀便是无招胜有招。意思就是,只要是有迹可循的招式都是寻常可破的招式,有了剑法,有了名称,便着了行迹,当然算不得绝顶高手了。

这在医学上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学的都是某一种证型对应一个治疗方案,但是书上写的证型都是极其典型而明了的,可是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变化颇多,难以取舍的病证,这就好像比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武功无招的对手一样,你连他下一招会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去破他的剑招呢?

这样去看待问题难 免显得消极,难道无招便索性不破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也训练成一个无招的高手呢?当然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以前的我执著于28脉法,后来跟师兄学习影像脉法,刚学这类脉的时候觉得别扭,因为我还是难以抛开一些以前学的固有的脉形,而定势的思维会阻挠我对于病人脉象的感受,所以我尝试着一边去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追求一种浑然不知何为脉的境界,一边放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过程不禁让我想到张无忌跟他太师傅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时的景象,当无忌说他已经把招式全部忘记了,众人皆紧张起来,只有张三丰在旁边微微一笑,心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岂不也是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前几天又回看了一下射雕,射雕的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神通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把其他四绝打得服服帖帖,成为公认的第一高手,全真教也成了邪魔外道闻之色变的擎天柱。

第二代则是全真七子丘处机等人,七子最厉害的武功是七人合一的“天罡北斗阵”,牛家村小试身手,能跟黄药师堪堪斗个平手。但嘉兴之会时,谭处端已死,空缺的位置让柯镇恶和尹志平填补,威力就大打折扣。黄药师一占北极星位,整个阵型就束手束脚,周转不灵。最后代表全真教最高智慧和最高战力的“天罡北斗阵”被黄药师一人从容破掉。

全真七子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拘泥于阵法,丝毫不懂得变通。阵中只要有一个人踏错方位,就会露出破绽,从此一溃千里,无法收拾。这样的战法,遇到梅超风这样的二流高手,谈笑间也可制敌。但遇到黄药师这样的一流高手,就只能撤剑认输。

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被第三、四代弟子的“天罡北斗阵”包围后,只是高纵低跃了几下,就逼迫得剑阵狼狈不堪,不攻自破。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身边不乏努力学习的同学,学习时十分努力,能把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方剂攻补君臣佐使亦能讲解的头头是道,可是临证时却仍然开不出几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同学就好比王重阳祖师的第三代弟子尹志平之类,学的虽是精纯的武功路数,或许经过数十载历练可以成名于江湖,但永远都成不了一流大家。

写了这么多,仍是意犹未尽,然一言以蔽之,中医的学习应当着重其意象和神韵,而不是拘泥于条文,武功的学习则当着重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阵法招式。欧阳锋曾嘲笑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脓包徒弟”,但愿我们这代新起的中医后辈千万不要成为祖师爷张仲景的“脓包徒孙”才好。
读书人说的好!对中医有如此深奥的分析研究,你本人就不是一般的人。中医向耒治病要治末病,查出正确的病理病因分,查出它的病机所在。再用正确的方药和手段给予汾
我是读书人 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周i常名,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这个世界运行的道理、规律,能够讲出来的都是一般的,真正的道是无法捉摸的。

再说医学门派,哪里有门派出身呢?不要说门派,便是医术,也不应该有名称的。再者,不论治疗方法如何平庸,只要使用的医者懂得时机,复杂的问题随随便便一招他也能够解决。

所以说医学各派学至极处便是一家,医书上写的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派的医学方法,效果与威力也不一样,这是不能比较的,针砭药石本不分好坏,生与死却常常取决于医者一念之间。

想起金庸老先生笔下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剑,其要诀便是无招胜有招。意思就是,只要是有迹可循的招式都是寻常可破的招式,有了剑法,有了名称,便着了行迹,当然算不得绝顶高手了。

这在医学上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我们从一开始学的都是某一种证型对应一个治疗方案,但是书上写的证型都是极其典型而明了的,可是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变化颇多,难以取舍的病证,这就好像比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武功无招的对手一样,你连他下一招会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去破他的剑招呢?

这样去看待问题难 免显得消极,难道无招便索性不破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也训练成一个无招的高手呢?当然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只是觉得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东西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

就像以前的我执著于28脉法,后来跟师兄学习影像脉法,刚学这类脉的时候觉得别扭,因为我还是难以抛开一些以前学的固有的脉形,而定势的思维会阻挠我对于病人脉象的感受,所以我尝试着一边去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追求一种浑然不知何为脉的境界,一边放大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过程不禁让我想到张无忌跟他太师傅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时的景象,当无忌说他已经把招式全部忘记了,众人皆紧张起来,只有张三丰在旁边微微一笑,心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岂不也是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前几天又回看了一下射雕,射雕的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神通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把其他四绝打得服服帖帖,成为公认的第一高手,全真教也成了邪魔外道闻之色变的擎天柱。

第二代则是全真七子丘处机等人,七子最厉害的武功是七人合一的“天罡北斗阵”,牛家村小试身手,能跟黄药师堪堪斗个平手。但嘉兴之会时,谭处端已死,空缺的位置让柯镇恶和尹志平填补,威力就大打折扣。黄药师一占北极星位,整个阵型就束手束脚,周转不灵。最后代表全真教最高智慧和最高战力的“天罡北斗阵”被黄药师一人从容破掉。

全真七子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拘泥于阵法,丝毫不懂得变通。阵中只要有一个人踏错方位,就会露出破绽,从此一溃千里,无法收拾。这样的战法,遇到梅超风这样的二流高手,谈笑间也可制敌。但遇到黄药师这样的一流高手,就只能撤剑认输。

而在《神雕侠侣》中,郭靖被第三、四代弟子的“天罡北斗阵”包围后,只是高纵低跃了几下,就逼迫得剑阵狼狈不堪,不攻自破。

在我读大学的期间,身边不乏努力学习的同学,学习时十分努力,能把经典背的滚瓜烂熟,方剂攻补君臣佐使亦能讲解的头头是道,可是临证时却仍然开不出几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同学就好比王重阳祖师的第三代弟子尹志平之类,学的虽是精纯的武功路数,或许经过数十载历练可以成名于江湖,但永远都成不了一流大家。

写了这么多,仍是意犹未尽,然一言以蔽之,中医的学习应当着重其意象和神韵,而不是拘泥于条文,武功的学习则当着重灵活变通而不拘泥于阵法招式。欧阳锋曾嘲笑全真七子是“王重阳的脓包徒弟”,但愿我们这代新起的中医后辈千万不要成为祖师爷张仲景的“脓包徒孙”才好。
读书人說得好,对中医分析透彻深奥。很正确。对中医不能拘泥一格,照搬旧方往往有偏差。要具体病例具体分析,才是正确之道。大固
⬅ 为什么说不学中医,后悔一辈子! 老茶馆 转贴:《黄帝内经》“经典”看点和赏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