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内经》人体方位定位侃识 ——兼议左肝右肺

2018-11-27 17:34 12楼
地图之所以叫地图是因为以天的角度来俯视。以地的角度来仰望星空,方向正好相反。星图(天图)正是如此。
天子面南,其实是接受天的旨意。人面南背北,俯视大地,则正上方为南,正下方为北。仰望天空则正好相反。
2018-11-27 17:48 13楼
肝生于左并非肝升于左。
这个"生"就如同水生木的生是一样。
不知怎么回事,生变成了升,
水生木。如果加个于的,是木生于水。则对应过来当是"左”生肝。
2018-12-14 13:22 14楼
“肝生于左”是由于《河图》把“木”画在了左边:“天三生木”。而“肝属木”,于是沿用为“肝生于左”。

而河图所描述的,是自然热对流“圆运动”的矢量图,并且只画了半边,省略了另半边。
如果转为矢量图,并且补足另一半,其实是这样的:

如果只看一半,似乎是“左升右降”,但这只是片面的“误认”;如果看全了,其实是“中升外降”,“上发下收”。自然热对流,谁都可以实证,是不是这样?
有人试图用地球转动来说明,那也是误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只是由于环境温度的绝对值和变化值方向不同。温度变化也能引起“升降出入”的变化率,但与磁场方向无关。地球很大,东方与春天没有必定的逻辑联系,西方与秋天也没有必定的逻辑联系。比如:印度在中国西方,但那里气候比中国中原地区更温暖。
古人对地球的观察也会出错,也会发生误解,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神。
关键是,如果始终不想找出检验真理的标准,那就悲剧了。
2018-12-26 03:10 15楼
《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胁下。”
是否与此定位有关——面南而立,左东属木为肝所主,右西属金为肺所主?!与解剖何干?!
2018-12-26 03:13 16楼
河间金栋 说:
《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胁下。”
是否与此定位有关——面南而立,左东属木为肝所主,右西属金为肺所主?!与解剖何干?!
此亦名“五行方位定位”!
2018-12-26 03:15 17楼
河间金栋 说:
《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胁下。”
是否与此定位有关——面南而立,左东属木为肝所主,右西属金为肺所主?!与解剖何干?!
见上图(1楼)《素问.刺禁论》“肝左肺右”图!
2018-12-28 23:04 18楼
多数人,“肝气郁结”的时候,右脉比左脉更弦一些,这是实证。张锡纯有一句话:“肝生于左,而其气行于右。”这可以为金先生圆缓一下……
2018-12-28 23:26 19楼
古代道家有着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的称谓。肝有木性,肺有金性,“圣人”以为中原南方是能量中心,面南而立则左东右西,按五行似乎就该左肝右肺,这是误会。
若论天人相应,地心才是能量中心,人应该面朝黄土背朝天,象所有动物一样,才算面对太极,此时腹为阴背为阳,肝在右(门静脉)与腔静脉同升,心在左(降主动脉)与胃同降,究其根源,物理学上的“科氏力”使然(长期进化)。不然的话,老鼠们永远趴着,从不面南而立,怎么肝也在右边?
古人弄错了,但与用药关系不大,一剂逍遥散,不管肝在哪里都一起疏解了。所以方位认知的错误至今无人纠正。西医也有很多一时无关紧要的错误无人纠正呵!
至于针灸则要小心了!
2018-12-30 18:50 20楼
河间金栋 说:
[FONT=黑体]【原创】《内经》人体方位定位侃识[/FONT]
[FONT=宋体]——兼议左肝右肺[/FONT]


[FONT=仿宋]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FONT]

西医对人体有解剖学定位,而中医亦有,但不是解剖学定位而是方位定位。中医经典《内经》虽未明述人体方位定位,但通过对《内经》相关篇章之学习研究、详玩揣摩,则会发现《内经》暗含有人体方位定位的相关内容,即由“天人相应”类比推演而来,如下:

面南而立,左东右西,上南下北。与现代地图方位正相反。

古人非常注重“天人合一”,医家则讲“天人相应”之整体,即人上应于天。所谓“天人合一”,具体到医学如《内经》而言,即指人的行为及人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或现象必须上应于天(天道——天体宇宙的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相通、相应、和谐与统一及一致,亦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天体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为了达到“天人合一”,所以《内经》有许多“天人相应”类比取象之推演,以求做到相通、相应、和谐与统一及一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五运行大论》同),此实指天体宇宙(日——太阳)的运行规律,即“左升右降”。因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故左升之阳位居东方,右降之阴位居西方。如何观察到“左升右降”呢?唯面南而立矣!据“天人相应”整体观,人体面南而立以应之,“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故有《素问·刺禁论》所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附五行、五方类比取象推演之五脏左右上下(气机升降)分布规律。肝木东居左,肺金西居右,即肝气居左主升发,以升为顺,肺气居右主肃降,以降为和。五脏气机升降、环周旋转,以应天道运行变化之规律。如下图:
浏览附件86731 浏览附件86734
脏腑气机升降图 《素问·刺禁论》“肝左肺右”图

人体为什么必须采取“面南(或南面)而立”的方位来定左右上下呢?

对于这个问题,经典早有明述。如《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圣人南面而立”,是因为“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易·说卦传》),这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定式,对后世影响巨大。如果附以《易》之八卦定位,则更易理解,而《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则有此内容。图如下:
浏览附件86735 浏览附件86736
《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 《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二图合一)

[FONT=仿宋]【说明】以上九个圆圈,即为九宫的图示。根据各宫位所标志的方向和节气,可以推测四时风向的差异,因此也可以作为八风来路的图解。

九宫图的中央一宫(中宫),是周围八宫的指导核心。古人观察天象,认为北极星(古称“太一”)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测定方向的唯一标准,因为确认了北方,其相对面就是南方,然后左东、右西以及四隅,自然形成了四面八方,所以九宫图确立北极星为中宫。此外,中宫并以北斗星围绕北极星旋转运行的规律,作为测定方向的指针,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节气的变迁,以及来自八方气象的变化,所以古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的谚语。总之,北极星位为定向的标准,北斗星(斗柄)为指向的方针,二者一“体”一“用”,主持中宫。

图中周围各圈内所排列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字样,是《周易》八卦的名称,在此作为八个方位的特征,以标示一年之中阴阳消长、升降、进退的不同阶段,来说明四时气候的变迁。八卦的位置,是按照其五行属性,分列于八个方位,坎卦属水,位居北方;离卦属火,位居南方;震卦属木,位居东方;巽卦亦属木,位居东南方;兑卦属金,位居西方;乾卦亦属金,位居西北方;坤卦属土,位居西南方;艮卦亦属土,位居东北方。图中各圈内的右侧标有不同的节气名称,这也与八卦的阴阳五行属性有关。震卦在东方应春分节,离卦在南方应夏至节,兑卦在西方应秋分节,坎卦在北方应冬至节,艮卦在东北方应立春节,巽卦在东南方应立夏节,坤卦在西南方应立秋节,乾卦在西北方应立冬节。

——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第2版
[/FONT]
上图定位乃面南而立人居中央,以震、兑、离、坎四卦,定东、西、南、北之四方;以巽、坤、艮、乾四卦,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之四隅。本篇所示八卦方位与季节,与战国时期《说卦传》“帝出乎震”(亦即文王后天八卦图之推演)这一章有微妙关系。虽《说卦传》中亦有八卦五行之取象类比推演,如“坎为水”、“离为火”,但并未明示其配属关系且亦非齐全。而八卦与五行相配,实源于西汉京房《京氏易传》八宫卦气说;太一游九宫,则是受《易纬·乾凿度》“太一下九宫”之说而来;八卦气对自然界与人体的影响,则与《易纬·通卦验》有关。结合西汉京房《京氏易传》中八宫卦气说配五行图,则《素问·刺禁论》“肝左肺右”等五脏分布规律一目了然。
浏览附件86737 浏览附件86738
八卦配五行图 朱熹《周易本义》文王后天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图乃宋人据《易·说卦传》推演而来,见于朱熹《周易本义》九个首图之一。

[FONT=仿宋]《易·说卦传》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皆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FONT]

《易·说卦传》这一章所说的八卦模型,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这个模型就是被后人称为后天八卦的八卦模型。这个模型虽然在《说卦传》里就已经排定了,但在当时并没有被称为“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直到邵雍在《观物外篇》中说“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认为这是文王八卦,是地道,是从伏羲八卦天道发展而来,它才被命名为“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

又,《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有九个(1~9)数字,由这九个数字分别居于九个不同方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运转(太一游九宫),配以八卦,加上中央宫,数术家谓之九宫。所谓九宫,它包含着一个神话在内,即天神坐着北斗这架车子,巡视八方,每方有一处宫室,以为帝之行宫,恐怕这就是取名曰“宫”的本义(张灿玾《黄帝内经文献研究》)。九宫之名,虽不知确切记载于何时何书,或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九宫数,或由戴德《大戴礼记·明堂》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而来,宋儒谓之洛书。如下图:
浏览附件86740 浏览附件86743
九宫图 郑玄注《九宫图》
浏览附件86744 浏览附件86746
戴德 《大戴礼记》明堂九室图 朱熹《周易本义》洛书


汉代又有人将九宫数与八卦相配。早在《周易·说卦传》中,已按阴阳五行说将八卦与季节(四时八节)、方位(四正八方)相配,此即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东汉纬书《周易乾凿度》对此论述更为明确,说:“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位在十二月。”《说卦传》虽将八卦配于八方,但没有提到以数字与之相配。《乾凿度》则以九宫数与八卦方位相结合,提出“太一行九宫”的说法:“易一阴一阳,合之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太一是汉朝祭祀的最高神,居住上天北极紫微宫中,主管阴阳气数之消息。汉人又认为八卦是太一神在地上八方的使者,因此太一神要按时下行,巡游八卦九宫,犹如古代天子巡视天下九州。太一下巡八卦的次序,正好是按九宫之数,先视察坎、坤、震、巽四宫,入中宫休息,再巡视乾、兑、艮、离四宫,然后上返紫宫。因此东汉郑玄注解《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又自此而从于震宫,又自此而从于巽宫。所行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于乾宫,又自此而从于兑宫,又自此而从于艮宫,又自此而从于离宫。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之星,而返于紫宫。行起从坎宫始,终于离宫也。”(《后汉书·张衡传》注引)。由此可见,明堂九室和八卦方位,原是战国秦汉间阴阳五行家所杜撰的社会制度和世界模式。后来有人为其配上数学幻方,从而形成所谓的九宫数。但是无论戴德还是郑玄,都没有说过九宫数与河图、洛书有什么关系。——朱伯崑《周易通释》

[FONT=宋体]有人说:“面南”和“南面”不一样,甚至相反。同道怎么看?

以南北分阴阳,则南为阳北为阴,所以张介宾说:“南面而立者,正阴阳之向背也。”(《类经》)以此推论,“面南”和“南面”是否一样?所以马莳说:“人有形体,以心胸为前、为南,以腰肾为后、为北。”(《素问注证发微》)因为南面(或前面)明亮、光明,“前曰广明”,属阳而配离卦。离为火,光明盛大之意,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向明而治”。“向明而治”之“颜面”,应该冲向何方?不正是“面南”吗!所以《易·说卦传》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正谓此也。

黄帝(圣人)燕坐明堂,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听天下,理朝政,向明而治。并问人体五脏阴阳经脉之理,汤液醪醴针刺之法,以体恤百姓万民之病痛。——黄帝是否面南背北而坐?[/FONT]






这个九宫图里面有天数的平衡: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中为数伍 横加3数 竖加三数,对角加三数,都为15 ,这是有序排列的天数,违背这个排列,病灾天灾人祸就跟随发生。乾坤定位,在人间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其他震坎艮为长男次男少男三子,巽离兑分别为长女次女少女,都各有定位,必须名位相符,各就各位,以应天数,不这么排列,宇宙数就失去平衡。
⬅ 阴阳离合开合枢形态认识 老茶馆 自汗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