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枕应该放弃

2017-10-04 10:06 楼主
中医看病所用的四种手段:望、闻、问、切称为四诊。

医生为患者看病开药的根据主要是脉诊。把脉的位置在手腕部,分为寸、关、尺三点,左手腕的寸关尺分别为:寸脉候“心”和“小肠”,关脉候“肝”和“胆”,尺脉候“肾”和“膀胱”;右手寸脉侯“肺”和“大肠”,关脉候“胃”和“脾”,尺脉候“命门”和“三焦”。因此,把脉辨证包括12条经脉和相关的脏腑。比如左手寸脉轻按则候小肠经,重按则候心经;右手寸脉轻按候大肠经,重按候肺经。

中医脉象相当复杂。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归纳出脉象的数量是不同的,《脉经》提出24种;《伤寒论》论述病理脉象26种;《濒湖脉学》载有27脉;后世还有28脉、29脉的记载,近代多从28脉论述。脉诊主要名称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玄脉、.紧脉、缓脉、濡脉、洪脉、.细脉、弱脉、.芤(kōu)脉。、促脉、结脉、代脉等等。由于人体有12条经脉,每条筋脉有28种脉象,所以共有336种脉象,每一种脉象对应一种病名,每一种病名要使用一中方药。这样一来,将至少要记住336x3=1008个数据。另外,常用中草药不少于100种,每一种还要记住归经、成分、功能与主治等,所以要记住的参数还要多得多,即使只记住1008个数据也是很难做到的。还有的医生双手把脉,完全是炫耀而已,绝对没有实际意义。

由于四诊的目的是寻找病因而进行有效的处置,而实际上人体发生的所有疾病都源于“热量不足”,因此处理所有疾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为身体补充热量。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四诊”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比如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玄脉、.紧脉、缓脉等等都表示体内热量不足,因此脉诊也可休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10-04 10:26 2楼
脉诊不是放弃,而是有所取舍。如吃中药汤剂,必须诊脉。
对那些诊完脉以后要求输液治疗者,则意义不大。
而以脉试医者,或以脉诊判断是否有病者,则当另说。
2017-10-04 10:31 3楼
哎呀,孩子你真聪明,等一会,我给你拿些有营养的东西,哪里有厕所呀
2017-10-05 12:40 4楼
lushiqiao2007 说:
中医看病所用的四种手段:望、闻、问、切称为四诊。

医生为患者看病开药的根据主要是脉诊。把脉的位置在手腕部,分为寸、关、尺三点,左手腕的寸关尺分别为:寸脉候“心”和“小肠”,关脉候“肝”和“胆”,尺脉候“肾”和“膀胱”;右手寸脉侯“肺”和“大肠”,关脉候“胃”和“脾”,尺脉候“命门”和“三焦”。因此,把脉辨证包括12条经脉和相关的脏腑。比如左手寸脉轻按则候小肠经,重按则候心经;右手寸脉轻按候大肠经,重按候肺经。

中医脉象相当复杂。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归纳出脉象的数量是不同的,《脉经》提出24种;《伤寒论》论述病理脉象26种;《濒湖脉学》载有27脉;后世还有28脉、29脉的记载,近代多从28脉论述。脉诊主要名称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玄脉、.紧脉、缓脉、濡脉、洪脉、.细脉、弱脉、.芤(kōu)脉。、促脉、结脉、代脉等等。由于人体有12条经脉,每条筋脉有28种脉象,所以共有336种脉象,每一种脉象对应一种病名,每一种病名要使用一中方药。这样一来,将至少要记住336x3=1008个数据。另外,常用中草药不少于100种,每一种还要记住归经、成分、功能与主治等,所以要记住的参数还要多得多,即使只记住1008个数据也是很难做到的。还有的医生双手把脉,完全是炫耀而已,绝对没有实际意义。

由于四诊的目的是寻找病因而进行有效的处置,而实际上人体发生的所有疾病都源于“热量不足”,因此处理所有疾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为身体补充热量。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四诊”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比如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玄脉、.紧脉、缓脉等等都表示体内热量不足,因此脉诊也可休矣。
若可以治好病的中医生,对于脉象,症状,病因病机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这个楼主应该赞同吧?如果楼主说所有的病都是因为体内热量不足,那么楼主有没有统计过,是不是所有病人的脉象都一样?而舌苔方面,都是热量不足,为什么舌苔表现为五花八门?这个楼主可以分析出来吗?都是热量不足,为什么病人的症状都是千差万别?打个比方说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虽然治疗方法不一样,但是总有一两个症状是相同的,例如相同的有阳痿或者早泄又或者遗精。为什么热量不足表现出来的症状很少有共同症状呢?这几个问题楼主可以分析透吗?
2017-10-05 15:54 5楼
老师说“脉枕应该放弃”,我觉得不妥。
如果摸脉的时候手腕下面不垫一个“枕”,医生不好操作,患者的手臂悬着也很累,更重要的是影响号脉的准确性。
2017-10-07 15:22 6楼
脉枕≠脉诊。

标题及内容是在说“脉诊”,非说“脉枕”。

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声误所致?
2017-10-07 17:23 7楼
河间金栋 说:
脉枕≠脉诊。

标题及内容是在说“脉诊”,非说“脉枕”。

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声误所致?
看来是我误解了。
脉诊为中医四诊之一,自古中医看病的基本模式就包括“脉证合参”。脉虽不是绝对必须,但也是极其重要的。
《伤寒论》中提到脉的条文共有146条,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强。而且每篇的标题均以“辨XX病脉证并治”,说明其诊病是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
如果连脉诊都不要了,《伤寒论》还怎么运用,还有多大的“剩余价值”?
2017-10-07 21:22 8楼
脉诊是应该放弃了。因为它们不懂脉诊,永远也学不了脉诊,一辈子也学不了。不懂还去装懂是很累人的,哦哦!
双手把脉,两手十四正经跃然指下,又岂是一般人能体会得到?
⬅ 【原创首发】《脉学心悟》“涩脉”质疑 老茶馆 现代人所谓的肾虚其实就是盐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