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伙伴都惊呆了:尝百草的神农,还有一重身份!

2016-06-27 15:03 楼主
导读: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了,只是故事的版本可能不同,但神农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人物形象,却是深入人心,对于中药而言,他可谓是开山始祖,时至今日,中药流传世界,享负盛名。据说,神农怀着一颗为民求生之心,踏遍千山万水,遍尝天下百草,历经千辛万苦,但他的真正初衷,或许后人都不懂,正如他还有一重身份叫“农神”!


关于医药的起源,有一个“神农尝百草”的神奇传说。“神农”因发明农耕技术而得名,是我国历史上伏羲之后、黄帝之前对华夏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被列入“三皇”。传说中,神农氏牛头人身,魁梧伟岸,力大无穷,是天上的土神(另有说是太阳神,即炎帝),投胎降临人间,“三岁知稼穑”,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开垦耕作,始种五谷以为民食。

太古时代,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疾病瘟疫时刻威胁着人类,人们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大家以共同采食野果草根、集体出猎打鱼为生,饥不择食,难免受毒害而得病,因病痛折磨而过早离世。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神农氏为此心中不安,他托着一只引路的“花蕊鸟”,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四处寻找各种可以充饥的植物,尝试各种可以治病救人的花、实、根、叶。这些草木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辣的,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热,有的清凉爽口,有的温润滋养,有的能止痛消肿,有的能让人精力倍增,也有的使人呕吐、腹泻甚至有强烈的毒性,服食后痛苦难当。神农氏怀着一颗为民求生之心,到山野之间采集草木,细心观察,仔细品尝,体会服食后的感受,并记录下来。他踏遍千山万水,遍尝天下百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尝出了稻谷、小麦、高粱可以充饥,带回种子让百姓种植;传说他还分辨出了365种草木的毒性有无、寒热甘苦、主治功用等药性,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也有传说他使用了一种神奇的工具“赭鞭”,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有毒无毒、寒热酸甜等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又有传说他在山中采药时获得一只奇兽“獐狮”,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百虫,各种药性可通过观察其脏腑、经络而一目了然,后因试服剧毒“千脚虫”而死,至今还有中药店供奉“獐狮”,民间也有“药不过獐狮不灵”的说法;还有说神农本身就是玲珑玉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能够看到,百草在身体内各行哪一经、有何药性、治何疾病一清二楚,天长日久就制定出人体十二经脉和写成《神农本草经》,而且他能化解从口进入体内的毒素,但终因尝试了有剧毒的断肠草而中毒身亡。

神话传说毕竟带有传奇和演义色彩,但“神农尝百草”是有确切的文献记载的,西汉《淮南子·修务训》(公元前140年左右)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能大家对此也会有所怀疑,一个人怎么可能“一日而遇七十毒”还能活下来呢?其实这里说的“一日”,指的是一“天干”(约36天),36、72是古代“天干地支”历法和时令中的常数,一般情况下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具有文字修饰性质的习惯用语,“一日”与“七十”对比使用,不能按字面意思机械地理解,而是说在较短时间内很多次中毒,这是中国语言在修辞上的独特和神秘。

考古研究发现,距今7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有稻谷、小米和石斧、石镰、石铲、木铲、骨铲、骨锄、木耒、木杵、石磨盘、石磨棒、陶器等,反映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耕的过渡和转变,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就是神农时代。在神农时代这个由游猎向农耕过渡的时期,生产力还是比较低下,人们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也会因食用某些植物而使原来的中毒症状得以缓解。通过无数次口尝身受、实际体验,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对身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有害、有毒副作用,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由此可见,“神农尝百草”是有社会基础的,“神农”无非是从蛮荒走向农耕文明时期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化身,“尝百草”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药物并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一日而遇七十毒”则说明人类在发现药物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神农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定药性,被后世尊奉为农耕之祖、医药之神,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其尝百草的传说,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医药的真实写照。

【本文选自《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名人名医与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陆翔主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医生罢工了 老茶馆 气血虚,补气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