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陈意:杏苑心悟7则(纯干货)

2016-06-24 14:54 楼主
导 语: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精于中医典籍,疗效显著,造诣颇深,在中医界享有知名度。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7则陈老临床施治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三焦咳从肺胃治

清代徐灵胎云:“诸病之中,唯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以此证考咳嗽为三焦咳。陈老认为,三焦咳者,肺胃之症明显,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或夜咳更甚,咳吐清稀泡沫痰,或发热,或寒热往来,或胸胁胀闷,临证当以小柴胡汤加减。盖小柴胡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浊,加减得法,则曲尽其妙。

二、治病求本消胃痞

痞满之名首载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伤寒论》说:“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诸病源候论·痞噎病诸候》言:“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证治准绳·杂病·诸气门》说:“胀在腹中,其病有形,痞在心下,其病无形。”胃下垂系西医病名,因其常表现为上腹胀满不舒而以胃痞论治。陈老认为,痞病者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也。故调理脾胃气机,行气消满除痞为大法,论治当分虚实,用药首别寒热,详查脉证,深究病因,切不可拘泥于西医病名而故步自封。

三、活血化瘀除腹满

腹满病位在胃,与脾、肝、胆等密切相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三焦病者,腹气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证治汇补》言:“气胀者,七情郁结,胸腹满闷。”《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说:“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陈老认为,对于胀满的治疗,切不可见胀满而纯用理气行气之法,而应当辨证施治,重视脾、胃、肝、胆的功能调理,不治胀而胀自除,从本图治以绝发病之源,故在临证时常获满意疗效。

四、宣肺降气治便结

便秘古谓“后不利”“大便难”。《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后不利。”《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石室秘录》言:“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陈老认为,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深究其因,莫不与肺、脾、肾密切相关,故治疗绝非见秘通便,以泻药攻下,宣肺降气、润肠导滞为陈老治秘一大特点。

五、细探根源愈水肿

《素问·阴阳别论》曰:“三阴结谓之水。”《景岳全书·肿胀》又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说明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有关。人体水液的运行,依靠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气的开阖,从而使三焦能够发挥决渎的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反之,脾、肺、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发为水肿。而肺、脾、肾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正如《景岳全书·肿胀》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陈老治水肿,不只局限于一脏一法,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利水湿,后补脾土,而后则补肾之本,循序渐进,以收全功。

六、详辨阴阳治盗汗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邹滋九曰:“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夫心为主阳之脏,凡五脏六腑表里之阳,皆心主之,以行其变化。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气化为津;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而津泄为汗,然有自汗、盗汗之别焉。”(《临证指南医案》)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然《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陈老临证,善辨阴阳虚实,尤强调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有是证,用是药。阴虚盗汗宜滋阴敛汗,湿热盗汗宜清泄湿热,则不止汗而汗自止。

七、善别虚实疗不寐

《景岳全书·不寐》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然世人治不寐仍多投益气养阴之剂。陈老认为,不寐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其治则当重在内脏功能的调治。首先宜分清有邪之实证与无邪之虚证,而后遵循实泻虚补的原则。若不辨虚实而一味使用补剂,易犯实实之戒。

【本文选自《杏苑心悟:全国名老中医陈意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夏永良,陈珺 主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国医大师邓铁涛:我用玉屏风散有感 老茶馆 央视:再迷信输液,中国下一代就废了!(父母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