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局方小得

2016-06-10 10:59 楼主
读局方小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朝官方修订的大型方书,共788首,全书10卷,分为14门。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所熟知的藿香正气散,八正散,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二陈汤等名方都出自于此。然而还有很多方子却埋没在书中。我通过一段时间对此书的学习,略有些心得体会,拟叙述于下:

卷五诸虚篇有乐令建中汤一方,由黄芪,桂心,白芍,生姜,大枣,当归,人参,麦冬,半夏,茯苓,橘皮,前胡,细辛,炙甘草组成,共14味组成。主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荣卫不和。退虚热,除百病。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为其他脏腑提供足够的能量。一旦中焦脾胃出现严重的损伤,身体的其他脏腑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精力也会大不如前。寒热不调。对于这类病人,单纯的进补,效果会不太理想。理由何在,原因是脾胃动力不足,运化能力不好,吃进去的食物得不到消化,在体内沉积,日久形成垃圾,而这些垃圾不清除,补进去也是白补。所以此时应该补中带消,两者并行,才会显效。方中前六味即当归黄芪建中汤之意,大补脾胃中气,人参能补五脏不足之气,主入脾肺两经,麦冬也能安五脏,治五劳七伤。这九味药能补身体的不足。半夏,茯苓,橘皮,炙甘草即我们熟知的二陈汤,前胡能除内外之痰实,心腹之结气。细辛辛温,能够温中,破痰,利水道,开胸气。后六味损身体之有余。两者相合,补中带消,补多消少,才能逐步恢复脾胃之动力。学习此方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可采用补中带消的方法。

卷三治一切气篇,有安中散一方,现在也有安中片这中成药。由延胡索,高良姜,炮姜,炒茴香,肉桂,煅牡蛎,炒甘草七味组成。治远年,日近脾疼反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恶心呕逆,攻刺腹胁,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注重痛。此方以脾胃受寒立论,内经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所以会有口吐酸水,恶心呕逆。寒气会随着经脉的运行而到处为患,或到腹胁,或到腰部。寒气还会使经脉运行不畅,停在哪里,哪里就会觉得胀满不堪。脾主四肢,脾胃运化之力不够,就会面黄肌瘦。所以本方用大量的甘草.干姜温补脾元,高良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止寒气之攻冲,肉桂补元阳,暖脾胃,补火生土,以除积冷,通血脉。茴香辛香散气,温中散寒。延胡索辛苦温,通达血气,除寒凝血滞,煅牡蛎重镇收敛固涩,以将上泛之酸水回归本位,因为胃酸是胃活动的动力,多了少了都不行。所以本方,温补脾元,气血双调,是一手好方。此方为日本汉方常用方之一,著名汉方家矢数道明喜用此方。日本人善于挖掘中医的财富,如果我们中国的中医人不发奋的话,就像大冢敬节所说的:我们现在到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中国人到我们这里找回他们的东西。到时就悔之晚矣!

胡希恕老爷子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不仅经方如此,其他方也是一样。中医药有巨大的宝库,很多人都那样说,但是真正干实事的人特别少。希望更多热爱中医的有志之士从经典着手,努力挖掘其中的深意,振兴衰颓之中医,以造福人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6-10 21:10 2楼
乐令建中汤千金方中也有。建中生金再生水。
2016-06-10 21:34 3楼
嗯,分析的不错,不过感觉乐令建中汤分析的略有不妥,楼上做了画龙点睛,这样感觉就对了,从古至今,扶土生金的用药原则是不能忽视的,差一味可能疗效就下降一半。
⬅ 请问针炙瘐肚子针哪些穴位效果好 老茶馆 小方偶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