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虫类药攻克皮肤病顽症的思路和方法

2016-05-17 10:26 楼主
导 语《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明了皮肤病虽发于皮肤,但可从内调治,以达“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全国名老中医刘复兴教授精于外科,尤其擅长皮肤疮疡疾病的诊治,刘复兴教授在临床通过辨证论治,皮肤病治内,卓有成效。因擅长皮肤疮疡疾病的诊治,刘教授又被人称“刘半城”。今天,小编就跟您分享“刘半城”对于一些皮损疾病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1. 辨瘙痒

风盛则痒:痒无定时,遍身作痒,皮疹无边,搔破皮肤则止,因风性轻扬,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易杂合他邪为患。内治宜祛风,常用虫类药及防风、刺蒺藜之属内服以治外痒。

虚盛则痒:久痒剧痒,多在午后及夜间加重,常见失血、伤津、耗气、损阳之证患者,因气血亏耗或阴阳失衡,络虚不和。皮肤失养所致,治宜补虚,分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虚而补之。

2. 辨疼痛

热盛则痛:疼痛遇热更甚,痛处红肿,肌肤灼手。内治宜清解热毒以止痛,方选黄连解毒汤之类。

不通则痛:疼痛固定不移,压之更甚,发无定时。内治宜化滞通络,可选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之类加虫类药。

不荣则痛:食后疼减,喜按喜温,皮疹色淡,肤温如常或稍低。治宜养荣通络,选一贯煎、阳和汤、八珍汤加虫类药。

3. 辨麻木

“血虚则麻,气虚则木”,因血不养筋、气不运血则自觉麻木。治宜益气活血,如补阳还五汤;或养血活血,选八珍汤、养血润肤汤等。

4. 辨 斑

红 斑:压之退色者,多因血热。治宜凉血消斑,常用紫草、水牛角、生地榆、生槐花等。

紫 斑:压之不退色者,多因瘀血阻络所致。内治宜化瘀通络,常选赤芍、丹参、地龙、地鳖虫等。

黑 斑:气血失和,血瘀或肾虚常见。血瘀宜多用养血活血药,如鸡血藤、阿胶、丹参、赤芍、水蛭等;补肾选制黄精、制何首乌、肉桂、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等。

白 斑:气血失和,多因气虚、气滞或肺气虚所致,治宜益气和血,或补肺行气,如黄芪、潞党参、仙鹤草、红花、桃仁、降香等。

5. 辨丘疹

“疹治在脾”。丘疹的发生内责之脾胃失和,如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毛周角化症等,从调理脾胃入手,常选三仁汤、除湿胃苓汤、平胃散、四君子汤等加减。

6. 辨斑块

气滞血瘀,阳虚痰凝是关键病机,如神经性皮炎、硬皮病等,常选补阳还五汤合自拟海甘散加入贯众、白芥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守宫、蜈蚣等以行气活血、温阳化痰。

7. 辨风团

风团色淡红者责之风寒、血虚或阳虚,恶寒脉浮紧者属风寒,眼睑色淡红,脉细或涩者属血虚,风寒者给予玉屏风散合桂枝汤,血虚者给予当归饮子加减,阳虚者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风团色红者责之风热、血热,治宜凉血祛风,常用自拟荆芩汤加九里光、刺蒺藜、蜈蚣、乌梢蛇、全蝎等。

8. 辨结节

结节是皮肤表面或皮下出现的实质性损害。若表面色淡或皮色如常者辨为痰湿;结节色暗红者辨为血瘀;结节伴痒甚者常因血瘀兼风。内治分别侧重化痰软坚、祛瘀通络、化瘀祛风。

9. 辨水疱

水疱常因湿邪为病。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水疱可长期不愈或反复发生。内治分寒、热、虚、实,可分别选用清热利湿、健脾渗湿或温阳化湿、滋阴除湿之法。

10. 辨脓疱

热甚则化腐成脓,辨脓疱重在辨清热、毒。热轻毒不甚者,治以清热解毒,选五味消毒饮加减;热毒炽盛者,治以泻热解毒,选黄连解毒汤,酌加生何首乌、秦艽、生大黄等。

11. 辨囊肿

囊肿辨证关键在于瘀痰为患。囊肿色暗红者侧重化瘀,皮损色淡白或如常者多从化痰软坚治疗。

12. 辨鳞屑

鳞屑多者常因血燥、血虚,治宜养血润燥;鳞屑厚者常因气滞血瘀,治当行气活血、化瘀通络;鳞屑黏着难除者,当健脾利湿以化湿邪。

13. 辨溃疡

溃疡最常见病因是血热夹瘀,治以清热化瘀是常法。但临床上也可见溃疡久不收口、疮口色暗红,脓液清稀、新生肉芽组织色淡红者,内因气虚血瘀或阳虚血瘀,治宜益气化瘀、托腐生肌或温阳化瘀。

【本文选自《擅用虫药攻克皮肤疮疡顽症——刘复兴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复兴,秦国政 主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我觉得:根治痤疮粉刺的终极大法应该是“外疏內清法” 老茶馆 中药“常用量”是怎么得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