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一:脾脏养生

2016-05-05 18:35 12楼
846296301 说:
太阴脾经,非附子不能祛寒。
病之初.肝传脾时可用桂枝等药.之因邪从太阳来.本在外.久病是绝对禁其助阳之药的.服之必伤脾.脾病者鬲气不通.心气不能下.故而上焦之气实.助阳之药入胃气皆走上焦.实者助实.
2016-05-06 18:02 13楼
江海余生 说:
观楼主所拟之补脾方,不离补气一途,所以我说补脾绝不仅限于此。
脾虽以气为用,但是毕竟属于太阴,若无脾阴,则阳无所附,何谈脾气?补脾,从字义上说只要是有助于脾的功能正常的治法均为补脾,如此就扩大了补脾的范围,补气只能算其中的一种而已,其它清热,行气,化湿,渗湿,滋阴,补血,甚至祛痰,逐瘀均有可能对脾的功能正常有帮助,所以我有此一说,楼主勿怪啊。
首先谢谢先生的批评。其次,补脾不一定非要用附子,当脾胃虚寒时,非附子不能驱寒,非附子不能助脾阳,在临床上脾胃是最易受寒的,脾胃虚寒可以说占到胃病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与广大患者平时爱喝凉饮料和凉食物有直接关系。再次,我所选方是从养生的角度考虑。脾病和脾虚是两个概念,你说的清热,行气,化湿,渗湿,滋阴,补血,甚至祛痰,逐瘀,这些多是脾病了,是从治病的角度考虑,我考虑的是养生,这是区别很大的。养生,这些方子都是经方,平时可以调理脾气,助脾运化。当然这些方子,对于胃热,脾胃气滞,脾不制水,脾被湿困等等是不起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的。最后,我可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注明这些方子的适用范围,对不懂医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伤害,有时间,我会在纠正一下。在此谢谢先生的指导。
2016-05-06 18:27 14楼
第十三刀 说:
病之初.肝传脾时可用桂枝等药.之因邪从太阳来.本在外.久病是绝对禁其助阳之药的.服之必伤脾.脾病者鬲气不通.心气不能下.故而上焦之气实.助阳之药入胃气皆走上焦.实者助实.
先生之言差矣。首先,我的标题是“脾脏养生”,不是治病。本身我上面回复是针对你们两人的,考虑到没说清楚,再补充几句。再者,先生之言也是颇费一番研究的,但是看问题有些死板,也就是教条,引经据典是好事,但是得条件允许,你这个是用错了地方。从你引经据典的劲头,能看得出你对中医经典颇有研究。第三,前面我说了附子的用途,这里我说说桂枝,桂枝这个药是个很好的药,纵观《伤寒论》,用桂枝的方子很多,而且不是一般的多,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里都有它的身影。不同的配伍,它的治疗效果是很多的,可不是只局限于中药书上的功效,建议你好好研究一下。谢谢先生的批评!
2016-05-06 20:24 15楼
呵呵,只知伤寒的养生!
2016-05-07 10:21 16楼
江海余生 说:
呵呵,只知伤寒的养生!
你还别真瞧不起《伤寒论》,先生说话要三思而后行。看先生说话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是乎一切都在先生之脚下,仿佛我立马回到二十年前,那时的我和先生一模一样,但现在的我从不敢小瞧任何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养生和治病都是在中医之下,但两者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养生对应的人群是无病或者亚健康之人群,所起之作用是以防为主,兼有疏导;而治病针对的是患者。谢谢先生的批评。
2016-05-07 15:16 17楼
846296301 说:
你还别真瞧不起《伤寒论》,先生说话要三思而后行。看先生说话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是乎一切都在先生之脚下,仿佛我立马回到二十年前,那时的我和先生一模一样,但现在的我从不敢小瞧任何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养生和治病都是在中医之下,但两者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养生对应的人群是无病或者亚健康之人群,所起之作用是以防为主,兼有疏导;而治病针对的是患者。谢谢先生的批评。
呵呵,你搞错了,我没有瞧不起伤寒论,只是瞧不起捧着《伤寒论》就以为自己了不起的人!!!
还有请问何为养生?何为治病?二者之间明显的差别在哪里?
亚健康的人群体质有多种,只有一种的养生方法能满足多种体质人群的养生需求吗?

人的体质分类都不清楚的养生方式真的合适吗?还是人云亦云,不知所谓?
2016-05-07 16:13 18楼
江海余生 说:
呵呵,你搞错了,我没有瞧不起伤寒论,只是瞧不起捧着《伤寒论》就以为自己了不起的人!!!
还有请问何为养生?何为治病?二者之间明显的差别在哪里?
亚健康的人群体质有多种,只有一种的养生方法能满足多种体质人群的养生需求吗?
先生之言,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有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写的文章是针对广大观众,我的为广大观众着想,你说的那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地因体质,那是看到某个个体时采用的方法,具体到个体,我写的肯定是不一定都适用。而我采用的是群体,中医说“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在大众面前你不能一个一个去具体看,去辩证,所以未采用了这个补气的方法,不知你可明白。建议你好好看看毛泽东的矛盾论,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十年前我学伤寒论是一番景象,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学伤寒论又是一番景象,不知先生有什么体会?
2016-05-07 16:16 19楼
江海余生 说:
人的体质分类都不清楚的养生方式真的合适吗?还是人云亦云,不知所谓?
不知先生是中医爱好者还是中医工作者。如果是中医师,你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2016-05-07 16:19 20楼
846296301 说:
先生之言,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有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我写的文章是针对广大观众,我的为广大观众着想,你说的那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地因体质,那是看到某个个体时采用的方法,具体到个体,我写的肯定是不一定都适用。而我采用的是群体,中医说“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在大众面前你不能一个一个去具体看,去辩证,所以未采用了这个补气的方法,不知你可明白。建议你好好看看毛泽东的矛盾论,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十年前我学伤寒论是一番景象,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学伤寒论又是一番景象,不知先生有什么体会?
那你有什么依据说明现代的大部分人的体质都符合你的论述?呵呵
我没什么体会,仅仅多看了几本书而已,而且总是打破自己的认知,二十年前不想看的书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矛盾的两面性学中医搞阴阳的有几个不明白的?不用看毛主席的宏论了吧?我讨厌政治!
⬅ “生死攸关”的百会穴,你了解多少? 老茶馆 中医妙招让你一瘦再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