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时评:以“岐黄”之术,助力健康中国

2016-03-06 05:30 楼主
人民日报时评:以“岐黄之术”助力健康中国
王君平

2016年03月01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解决世界性的医疗、医改难题,建设健康中国,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药


九九消寒图还没写完,中医药就迎来了拂面而来的春风。近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拉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序幕,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当作为“舶来品”的西医进入中国,“爬山、吃肉、骂中医”曾被当作一种时髦,中医药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进而被人忽略、忘却,乃至一度沦落到被废除的边缘。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如同遗落的珍珠重放光彩。拭去厚厚的历史灰尘,中医药独特的价值正在重现。《纲要》明确: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有人说,中西医早已不是“并重”问题,能“并存”就不错了。话虽偏激,却反映了现状。1949年,西医师8.7万人,中医师27.6万人。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医师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6.0亿人次,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8.7亿人次,只占11%左右。

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是中医药不被重视。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曾做过统计,上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拨出的卫生事业费,西医占97%,中医占3%。而在拨给中医的这一块里面,中西医结合的占97%,纯中医的占3%。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造血功能不强,导致中医严重“发育不良”。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打着梅兰芳的牌子,却唱着流行歌的调子”。“以西养中”的结果是中医院普遍西化,两者差距越拉越大。

《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如此明确地要求二者“一碗水端平”,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目前西医药一家独大的现状下,中医药如何赢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纲要》落到实处?需要完善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机制,激发中医从业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更为关键的,是给中医药“松绑”,借中医药立法的时机,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需要提醒的是,落实《纲要》不能变调走样,以西律中、以中适西,让中医药变得不中不西,名存而实亡。中医药的发展,须打好传承的根底,决不能背离本来规律,更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纲要》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我们离这个目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深入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赢得中西医平等地位,拼的是发展实力,靠的是创新方法。通过现代科技、引入“互联网+”思维等手段,让中医药谱写新篇章,必能助力健康中国,为人类健康造福。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1日 05 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3-06 08:02 2楼
我从事于六代传承中医,在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中,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并不亚于西医。但中医的奥妙不是能被一般人掌握的,所以中医少西医多,产生了当代西医盛行的局面。
2016-03-06 17:35 3楼
老中医挺老 说:
我从事于六代传承中医,在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中,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并不亚于西医。但中医的奥妙不是能被一般人掌握的,所以中医少西医多,产生了当代西医盛行的局面。
朋友所言甚是!
2016-03-06 17:52 4楼
财政吃紧入不敷出是诱因,医疗事故过多是无法面对的事实,崇洋媚外是消弱国人体质、素质。文化的根本。
中医啊,中医,你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之路。
来的及时。符合波浪式前进规律。
2016-03-06 17:56 5楼
中医,不能戴上“科学”的帽子。
2016-03-06 17:56 6楼
《纲要》将"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给中医药学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这是主流,但也给假冒伪劣的充斥带来了膨胀的空间,虽是支流,却能严重地无声无息地浸蚀、伤害主流!
2016-03-06 18:00 7楼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财政吃紧入不敷出是诱因,医疗事故过多是无法面对的事实,崇洋媚外是消弱国人体质、素质。文化的根本。
中医啊,中医,你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之路。
来的及时。符合波浪式前进规律。
谢谢先生评述!
2016-03-06 18:01 8楼
“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医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必将是中医之殇。
2016-03-06 18:09 9楼
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是中医药不被重视。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曾做过统计,上世纪80年代,国家财政拨出的卫生事业费,西医占97%,中医占3%。而在拨给中医的这一块里面,中西医结合的占97%,纯中医的占3%。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再加上造血功能不强,导致中医严重“发育不良”。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打着梅兰芳的牌子,却唱着流行歌的调子”。“以西养中”的结果是中医院普遍西化,两者差距越拉越大。
──这就是此前对"中医西医并重"大政方针落实后中医面临的尴尬状态,上世纪80年代是如此,后面这些年代肯定也好不到多少;但愿落实《纲要》过程中不在重演这种重西轻中的故技!
2016-03-06 18:12 10楼
飞翔的鹰 说:
“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医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必将是中医之殇。
假如每人服用十元钱的中药,全世界六十亿人啊,不是小数目。争全世界人的钱光荣。
2016-03-06 18:26 11楼
飞翔的鹰 说:
“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医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必将是中医之殇。
管理员先生说得对!"中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治病简便廉的特点必将被涮掉,新研制的中成药必然价格高昂。如已上市的升血小板胶囊,就只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五味中药组成,而售价每粒高达3元,每次服4粒,每天需36元。以后将会出现大量的中医傍客,就是本非中医,却打着中医的幌子搞形形色色的赚钱生意,使患者出了高价却得不到满意的获得感,必将迁怒于中医而成中医之殇!
⬅ 中医 不需要 “科学”出路 老茶馆 仝小林教授在全国第九届经方研修班上讲话精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