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出路

2016-02-04 11:31 楼主
本帖最后由 老丁 于 2016-2-4 11:33 编辑



处在当今这个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时代,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是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突破和解决,对于中医的普世价值认同、学术传播、科学出路,乃至生存和传承都将带来无休止的麻烦,故而是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好的问题。
所谓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是:中医到底是否科学?如果是科学,那么又为何迥然有别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之类人们普遍认同的科学?
回答上述问题,事实上就是要回答“中医的科学出路究竟在哪里”。
毋庸置疑,近年来鹊起的质疑中医科学性的声音,包括将中医列为科学打假对象的主张和行动,乃至近年来许多中医业内人士对中医日益衰落的感叹,都说明了解决中医科学性问题的紧迫性。客观地说,中医的科学性之所以会成为问题,其根本还是由于自己理论体系上的弱点,那就是理论上过于封闭,与当代科学潮流长期缺乏沟通、交融,以至于使人产生一种与当代科学格格不入的另类感。
也有的中医朋友对此持不屑一顾的心态,认为“管他说什么科学不科学,我能够治好毛病是个硬道理”。其实,这种心态需要改变,因为这样的想法只能使中医业内人士自己保持对中医的信念而已,但却无法跳出自我的天地去影响更广的范围,更不能促使中医赢得普世价值,此其一;其二,在崇尚科学成为人类社会潮流的大环境下,你如果不能说清楚自己的科学性,那你的理论要想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而光芒四射,这至少不是良策。
从学科的分类来说,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属于科学学的研究范畴,也就是对科学自身的认识问题。
拙作《模糊科学原理》属于科学学的学科范畴。理论的触角涉及了如下逐次深入的问题:
——科学分为精确科学和模糊科学两大系列。科学的蓝天事实上是由精确科学和模糊科学共同支撑的,即科学=精确科学+模糊科学。由于500多年来精确科学成就非常辉煌耀眼,所以就导致了人们将精确科学等同于科学的假象,即科学=精确科学。这个错误的假象给人类的科学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人们几乎忽视了模糊科学的存在和开发,中医遭到科学性的质疑正是其负面影响之一。

——西医属于精确科学范畴,中医属于模糊科学范畴。两者所适用的科学手段各不相同。质疑中医的人们常常提到的可重复性、可检验性、可测量性等所谓的认定“科学”的条件,实际上只是认定精确科学的条件,拿这些条件来评判模糊科学系列的中医的科学性,属于理论上的张冠李戴。著名学者方舟子借以否定中医科学性的“中医既不可证伪,也不可证实”现象,仅仅是否定中医不属于精确科学的依据,而不能否定中医的科学性。
——模糊科学是指科学对象模糊或者科学手段模糊的科学。依照导致模糊的原点不同,模糊科学可分为概念型、发生型、关系型和手段型四种类型。中医属于手段型的模糊科学。
——精确科学的对象是必然性的因果联系,其手段也是必然性的,其科学本质是运用必然性的手段,去解决具有必然性因果联系的客观事物。但问题是许多客观事物内部没有必然性的因果联系,而只有或然性的因果联系。模糊科学的对象是或然性的因果联系,或者用或然性的手段去描述和把握客观事物。
——精确科学发展了5个世纪,其成就可谓辉煌灿烂。但受其张力所限,面对当代日趋复杂的科学对象,逐渐产生了力不从心。比如西医的检测手段固然越来越精密,但对于失眠、自汗、盗汗、耳鸣、痛经、闭经……之类常见的病证,就始终无法通过精确的检测和定量描述来解决问题。而模糊科学则受时代大势所趋,将逐渐在模糊性、非线性、复杂性系统的探索中,开始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模糊数学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兴起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随着人们对模糊科学的认识到位,中医的重新崛起也将指日可待。
——模糊科学不是糊涂科学,即模糊科学≠糊涂科学。其实,“模糊”与“糊涂”这两个概念并不能划等号,这是需要特别提示和声明的。从字面上看,糊涂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指人不明事理,一个是指事物的内容混乱。它是对人或事物混乱状态的一种描述,并且是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描述。而模糊的含义则主要针对事物,指事物的界限不清,故而呈现不分明、不清晰、不确定状态,以致于叫人无法确认。在涉及是与非、真理与谬误之类的问题时,“模糊”这一概念通常仅仅指界限不清;但“糊涂”这一概念里,则多少带有“错误”、“谬误”、“不适当”、“不恰当”之类的含义。
综上所述,模糊科学是科学的一个种类,它与精确科学相对,两者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之所以被称为模糊科学,是因为它的使命,在于对客观世界中无法精确描述和把握的模糊现象,作出特殊的描述和把握;或者在对客观现象描述和把握的过程中,采用了被称为“模糊”的手段。应当确认:模糊科学与精确科学似一对孪生姊妹,两者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共同支撑起了科学的蓝天,共同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决心和意志。 124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2-04 12:20 2楼
中医也是精确科学.
2016-02-04 21:20 3楼
与其说中医是模糊科学,倒不如说中医是全面的人体医学科学。如中医的经络学将经络与脏腑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并精确地表明经络走向、穴位名称等等,全面的分析和解剖人体的病症,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西医虽然能精确“看到”血管、神经,但对诸如糖尿病之类的处方却只是“无期徒刑”!
2016-02-05 09:24 4楼
科学,必须有2个特征

1,可以重复

2,可以应用数学

请先明白科学的概念~
2016-02-06 18:47 5楼
科学就是西方的逻辑学
现在科学 也就是逻辑学成真理了
所有不符合逻辑学的都是错的

能不能和这样看,中医是科学,广义的科学,不符合西方逻辑学的也就是唯我独尊的科学的 另外一种科学
2016-02-07 09:19 6楼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继而每个人如果患病,那么病情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病情完全相同的病人。
在医疗领域里要求可重复性,就需要一个前提:患同种疾病的病人,是相同的,病人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病人之间是不同的,那么凭什么治愈这个病人的疗法,就一定能治愈另一个病人呢?
西医要求疗法的可重复性,就说明西医属于模糊科学;而要求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不同而制定治疗方案的中医,才是精确科学。
2016-02-08 21:30 7楼
其实许多所谓科学的东西,都是假设或推测的,例如霍金的宇宙爆炸理论,黑洞理论,谁见过那些玩意来?哪个又能去验证他的理论,他不一样是伟大的科学家吗?西方人反对中医,因为文化传统不一样,所以难以接受,中国人反对中医,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但是忘掉自己的根,把自己包装得再科学,别人还是看不起你。
2016-02-15 10:15 8楼
关于“科学”究竟怎样定义,很多中国人都不能明确地知道。这是由于“科学”一词源于日本。在当初的日本人看来,来自西方的知识都是分门别类较为细致的,来自中国传统知识则是统一概括却比较简略的。于是,它们把来自西方的知识视为“分门别类仔细研究的学问”简称“科学”。康有为等人把日本人的概念直译了过来,导致至今为止,许多中国人仍以为“科学”就是“来自西方的知识”。
其实大错特错。
科学并不是知识,只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
关于这手段,爱因斯坦表述得十分精彩:“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的发现方法(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就《黄帝内经》来看,逻辑叙述确实不够清楚;但就仲景《伤寒论》来看,逻辑表述已经进步了很多,可见中医并非不能与逻辑体系相结合。
至于实验,也即中医用药实践,几千年来一直在做。
只要能把逻辑表述得更完备些,中医也能符合“科学的方法”。
这一切,恐怕需要全体中医人一齐努力呵……
2016-02-27 13:54 9楼
shenyvf 说:
关于“科学”究竟怎样定义,很多中国人都不能明确地知道。这是由于“科学”一词源于日本。在当初的日本人看来,来自西方的知识都是分门别类较为细致的,来自中国传统知识则是统一概括却比较简略的。于是,它们把来自西方的知识视为“分门别类仔细研究的学问”简称“科学”。康有为等人把日本人的概念直译了过来,导致至今为止,许多中国人仍以为“科学”就是“来自西方的知识”。
其实大错特错。
科学并不是知识,只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
关于这手段,爱因斯坦表述得十分精彩:“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的发现方法(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
就《黄帝内经》来看,逻辑叙述确实不够清楚;但就仲景《伤寒论》来看,逻辑表述已经进步了很多,可见中医并非不能与逻辑体系相结合。
至于实验,也即中医用药实践,几千年来一直在做。
只要能把逻辑表述得更完备些,中医也能符合“科学的方法”。
这一切,恐怕需要全体中医人一齐努力呵……
说得好,中医发展,就在当下,需我辈努力。
2016-02-27 16:02 10楼
治好病才是硬道理,这话有大问题。忽略理论,经验主义,进步很慢,治愈率上不去。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比较难,但是接近标准化规范化不难,多数人都行的。这一小点突破了,就等于脱胎换骨了。如果详述,有标榜之嫌;如果不说,又给人虚张声势的感觉。只能说欢迎朋友们来验证打假。
⬅ 软脚血压高 老茶馆 食谷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