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经方医案——闭经案

2016-01-07 14:35 楼主
案6、闭经
杨某,女,41岁。初诊日期:2010.4.14。
主诉:闭经两月余。
刻诊:闭经两月余,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腰痛,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边尖有瘀点,脉沉缓。
病人两个多月没来月经,感到很害怕,听朋友介绍,来诊所求诊。之前去过医院检查,没有实质性病变,说是功能性闭经,患者拒绝服用西药,要求中药治疗。从病人的整体症状上看,是以瘀血为主,有典型的少阳和阳明症状。
少阳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这是小柴胡汤证。阳明的症状,有“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瘀血呢,症状就是“闭经,腰痛,边尖有瘀点”。闭经问题,多从瘀血考虑,一般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是下焦瘀血造成的。脉沉缓,是主病在里,缓脉,有涣散的表象,说明病邪尚未严重结实。这个病,我们就断定,是瘀热互结了。辨证上,是少阳阳明并病。治疗上,初步考虑用大柴胡汤为主,因为大柴胡汤没有人参,也没有炙甘草,病人有明显口渴,因此,我们选了小柴胡汤。考虑到胸闷气短,胃中痞满气滞上逆,因此,又选用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241、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宋189)
这个方证,我们在《伤寒类编》里面详细讲过,是对治少阳阳明病里实不重而气滞上冲的。在瘀血方面,我们选用了下瘀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
下瘀血汤: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这样的话,合出来的方子,就自然包含了大柴胡汤的方义了。
处方如下:
人参30 柴胡80 黄芩30 半夏60 炙甘草30 白芍30 枳壳80 川军40 土虫40,桃仁40 生姜3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
下瘀血汤,药量做了调整。加大药量的目的,就是增强通下瘀血的力度。桃仁这味药,经验上看,用到40克,破瘀的力量显著。下瘀血汤,三味药都用40克,这是我的常用量。
2010.4.20.二诊:月经来潮,下黑血块若干,大便通畅,余证均缓解,少腹微感发凉,予温经汤四付善后调理。
温经汤,对于月经紊乱,是一个很好的通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女性平时,稍感妇科方面不适的话,都应该吃两付进行调整。
读后感悟:这个病,我看就是大柴胡汤合下瘀血汤证。1、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是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证;2、闭经、腰痛、舌边尖有瘀点,脉沉缓,是少腹血瘀的下瘀汤证。至于其它兼证,按药症随证选药就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随手处理的小案例(17)半夜咳嗽,一穴秒杀! 老茶馆 第三节 《内经》讲些什么——《<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医学传心堂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