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不过钱?揭秘医圣仲景如何妙用细辛

2016-01-07 09:54 楼主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东北、陕西等地,有北细辛与南细辛之分。常用北细辛,根灰黄色,叶绿色,气味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之功。仲景屡用细辛,在《伤寒论》中有6方次,《金匮要略》中有16方次。现将其配伍用方及功效作一归纳。

1.汤方归类

麻黄细辛附子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主治太少两感。细辛与麻、附相配,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太阳之表。王旭高云:“细辛引麻黄入少阴,以提始入之邪,仍从太阳而解。”本方用治感受风寒,头痛、肢体酸痛、咳嗽、恶寒不渴有显效。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主治阳虚阴凝,水饮不消,用麻、桂、辛、附温里通阳,阳气行则阴寒散,水饮自消。

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主治外寒内饮。细辛合麻黄,宣开温散,合半夏、干姜,温散化饮止咳,细辛与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开合兼施。全方散寒化饮,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恶寒不渴,无汗,咳痰清稀量多,质清如水,或鼻流清涕,苔多白滑。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若见烦躁、口干者,可加石膏,即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以细辛与石膏相配,化饮清热。

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主治寒饮郁肺,喉中有水鸡声。细辛合生姜、麻黄,散寒化饮。

苓甘五味姜辛汤:“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主治“咳,胸满者”。细辛合干姜,散寒泄满。尤在泾云:“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合茯苓、五味子、甘草消饮祛寒以泄满止咳也。”与此方相类者还有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真武汤条下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主治水饮致咳。

当归四逆汤:“手足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主治血虚寒厥。细辛与桂枝、当归配合,通血脉,散寒邪。“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重散寒之力。

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内结。细辛合附子温经散寒,治寒邪伏于阴分;合大黄,温阳通便。本方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相比,仅一味之差,但功用迥然不同,前者散寒通腑,治寒实内结,后者温经散寒,治寒邪入侵,太少两感。

赤丸:“寒气厥逆,赤丸主之。”本方主治脘腹冷痛,故细辛配乌头散寒止痛。

乌梅丸:“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侯氏黑散:“治中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本方有医家认为系后世补入。

2. 功用、配伍、剂量分析
综合分析仲景用细辛诸方,归纳其功效为:辛温发散,祛风寒,解表邪;散寒除饮止咳;温经散寒止痛;温经助阳,通血脉。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嗽,厥冷,疼痛等。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细辛,辛能温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闭塞者宜用之。”张山雷亦云:“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颠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近贤焦树德将其功效归纳为:“细辛的主要特点是有窜透开滞的效能。辛味能开通,可用它开胸中滞气,通肺窍,疏通关节,而治疗咳逆上气,寒痰喘咳,眼风流泪,鼻塞不闻香臭,风寒痹痛等证。”上述论述其主治、功用大多未出仲景应用范围。

仲景用细辛其配伍最多的有以下几组:

细辛配附子:主治身体疼痛或腹痛而见恶寒者。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腹痛而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胸腹痛甚剧者,附子改用乌头,加半夏,方如赤丸;恶寒,全身困重,心悸气短而脉缓者,加麻黄、桂枝、甘草。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而痰多清稀者,即寒饮内伏致咳,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

细辛配伍桂枝、当归、芍药:主治恶寒不渴而四肢骨节冷痛或头痛、胸腹疼痛等。

关于细辛用量,仲景用细辛,入汤剂的量大,多用二三两,入丸散剂量小,仅一两。其中用三两者有8个方剂,可见仲景用细辛的剂量是比较大的。后世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源于宋代陈承著的《本草别说》,其所指是用细辛末,其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半钱匕约合今之1g)。李时珍《本草纲目》亦有类似记载。

但也有医家提出不同看法,如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云:“宋元祐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从仲景用药及综合各家经验看,细辛末单用不可大剂量,入汤剂则量大无妨。另外,从仲景细辛配伍来看,配附子、乌头量小,配他药则量大。笔者曾用细辛10g以上治疗偏头痛、骨关节疼痛,入汤剂煎煮,未见明显副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细辛中的发挥油及黄樟醚含量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但细辛总属温散之品,若其人身热、汗出、口渴、舌红少苔,或干咳无痰,有热象或阴虚,当慎用。

【本文选自《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邦才主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刘志杰经方医案——眩晕失眠 老茶馆 神奇的药棒疗法,学会了横扫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