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的含义

2010-06-13 09:18 楼主
《九针十二原第一》:‘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据小针解二字是衍)。’



在张登本、孙理军先生主编的《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中的解释是:
风热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上部,饮食积滞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中部,寒湿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下部。因此,针刺头部骨陷中的各经腧穴,由风热造成的邪气就会被泄出;针刺中焦阳明的合穴,由于饮食积滞导致的邪气就会被泄出;病在浅层.


搜到的另一种解释是:
气在经脉的情况是,一脉之中,气的部位不同。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入陷脉则阳邪出,针入脉的中部则浊气出,针入太深则邪气反沉入里,病情加重。


我个人的理解是
在经脉之中,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刺经脉天部可以去除在上的邪气,针刺经脉人部可以除去浊气,如针刺深度太过,邪气、浊气反而入里,病就可能加重。所以说:皮肉筋脉,部位不同,发..

请教究竟如何解读更切合实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14 18:11 2楼
日本·丹波元简《灵枢识》说道:“当参考《小针解》。”

邪气在上:《灵枢·小针解》:“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
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邪气之中人也高,凡风寒暑雨之邪,由上感之,故曰邪气在上也。”

浊气在中:《灵枢·小针解》:“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湿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
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水谷皆入于胃,其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而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浊气独留于肠胃而病生,故曰浊气在中也。”

清气在下:《灵枢·小针解》:“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
明·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清湿之地气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

又,明·张介宾《类经二十二卷·针刺类·五十九·针分三气失宜为害》注云:“邪气在上者,贼风邪气也。浊气在中者,水谷之气也。清气在下者,寒湿之气也。……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凡八风寒邪之中人,其气必高而在上。水谷入胃,其清者化气,上归于肺,是为精气。若寒温适宜,饮食过度,不能运化,则必留滞肠胃之间而为病,此浊气在中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凡清湿地气之中人,必在下而从足始。”



河间金栋按语:

“邪气在上”之邪气,当指风(寒)邪而言,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正此之谓也。
“浊气在中”之浊气,当指寒冷之饮食。
“清气在下”之清气,当指清湿之气,即湿邪,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正此之谓也。

2010-06-14.
2010-06-15 06:57 3楼
粗略的先看了下《小针解》,原来首篇的很多解释都在里面.
2011-07-17 17:54 4楼
孙洪彪 说:
粗略的先看了下《小针解》,原来首篇的很多解释都在里面.

正好背到这里,遇到了和你一样的疑问,正好在此得到了解答。 谢谢了。
⬅ 老子的心理养生之道 老茶馆 断裂的医学如何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