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出土医书与《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2016-01-02 19:49 楼主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补注

第十二节 出土医书与《内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6-01-02 19:50 2楼
金栋按:出土文物、特别是书籍,对历史研究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幸运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恰好出土了两批汉代医书。马王堆医书下葬于西汉早期,武威汉代医简下葬于东汉早期。二者相隔的二百年,正值《内经》时代的核心时期。尤其是马王堆医书,既有“医经”又有“经方”,对《内经》时代的研究意义重大。《时代》必然要仔细探索,这两批出土医书和《内经》的关系。

先生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得出了自己的见解。

武威汉代医简属于经方,方药水平高于仓公,伤寒治法与《内经》略同。

马王堆医书最有考证意义的是,其中的经脉学说。今可断言,马王堆医书时代,今《内经》的经脉学说远未完成。这不但为《内经》成书时代,提供了可靠地上限,也足资证明,经脉学说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演变。

总之,出土医书完全支持,《内经时代》的主要见解。

《时代》初版时(1985)张家界汉墓出土医书尚未发表,故本节原文未曾提及。今参看已经发表的张家界汉墓医书研究成果,更加证明了先生的远见卓识。
2016-01-05 09:40 3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09:56 编辑

一、近现代出土医书概况

【原文】1972年和1973年,出土了两批极重要的古医书。它们都是汉墓的随葬品。本书把《内经》成书时代粗定于两汉,这些古医书与《内经》有什么联系是一定要探讨的。
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简牍医书,经专家整理研究后,定名《武威汉代医简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于1975年。初考下葬于东汉早期。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共11种,简书共4种⑵。专家据各书内容定名如下:
⒈《足臂十一脉灸经⑶》
⒉《阴阳十一脉灸经⑷》甲本
⒊《脉法⑸》
⒋《阴阳脉死候⑹》
⒌《五十二病方⑺》(以上五种合为一卷帛书)
⒍《却谷食气⑻》
⒎《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
⒏《导引图⑼》(以上三种合为一卷帛书)
⒐《养生方⑽》
⒑《杂疗方⑾》
⒒《胎产书⑿》(以上三种合为一卷帛书)
⒓《十问⒀》(竹简)
⒔《合阴阳⒁》(竹简)
⒕《杂禁方⒂》(木简)
⒖《天下至道谈⒃》(竹简)
这批医书,下葬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⒄。截止目前,以上15种医书中正式公诸于世的为前五种。
前五种书及有关研究结果以《五十二病方》为书名⒅,于197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外研究这五种医书的文章较多⒆。系统研究仍以《五十二病方》中所附文章为主。近年来,“马王堆医学研究会”对其余医书又有很多研究,大多未正式发表⒇。
近代还有过三次医简出土。
1907年和1916年两次在敦煌出土木简,其中关于医学的只有十余枚,多残缺,已收入《流沙坠简[21]》。
1930年在居延地区发现数枚医简,已收入《居延汉简[22]甲编》。
近代出土医简都是汉代遗物,唯内容很零乱,价值远不如《武威汉代医简》和马王堆医书,本节不予讨论。
2016-01-05 09:42 4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09:58 编辑

【补注】
⑴武威汉代医简:医简是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医学简牍,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汉代比较丰富而完整的医药著作的原始文物。成书年代应在东汉以前。简牍共有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内容包括内、外科疗法、药物及其炮制、剂型、用药方法,还记载了针灸穴位、刺疗禁忌等。针灸内容较少,大约占9枚汉简。自简19至简21,记载针灸治疗腹胀病的方法。简中载有“三里”、“肺俞”的穴名。自简22至25记录针灸禁忌。简文还记有,从一岁至一百岁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在针灸治疗时,应禁忌的器官部位。学者认为,简26、27也似属针灸方面的记录。(百度百科)
武威医简基本上是医方性质的书,每一条条文列方名、病名(或症状)、药物、名称、分量、冶合方法、服药方法、服药禁忌及其反应。全书体例多是一病一方。简牍中除针灸禁忌部分外,很少医学理论的内容,与古代医药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很少有联系之处。根据中医学发展史,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理论系统,一般早起的医方著作则仅仅是医疗实践的记录,文字朴素,内容简练。这批简牍没有医学理论内容,正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医药著作多数是将理论与临床经验分别记录和著述的。(马继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上卷•武威汉代医简》)
2016-01-05 09:43 5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09:59 编辑

⑵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共11种、简书共4种:共15种古医书。因《阴阳十一脉灸经》分甲、乙本,所以有学者认为是14种。定名为《马王堆医书》或《马王堆古医书》。
马继兴认为:在医学的类别方面,如果按照西汉官修的目录学《七略•方技略》的分类法,以上医书可分为四类:
属于“医经”类的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属于“经方”类的有《五十二病方》。属于“神仙”类的有《却谷食气》、《导引图》、《胎产书》、《杂禁方》。属于“房中”类的有《养生方》《杂疗方》、《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
当然,这种汉代的医书分类法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从它们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分析,这14种古医书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有关预防医学思想:属于卫生学的范畴。其中包括医疗体育的专著《导引图》;利用呼吸运动达到保健目的的《却谷食气》;《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中所记录的一些有关强身益气的方剂。
②有关医学理论:其中包括论述生理、病理的十一脉学说专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诊断专书《阴阳脉死候》,论述诊脉方法及灸法、砭石治疗理论的著作《脉法》,论述胚胎生理及孕妇调摄的《胎产书》,以及关于养生理论的《十问》、《天下至道谈》等书。
③有关医疗方法:其中包括以方药治疗为主的《五十二病方》以及用灸法治疗为主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脉法》等书。
④其他内容:包括性医学、方术厌禁、祝由方等。在《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却谷食气》、《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方》等书中,均有一些荒诞或虚幻的内容,有待于认真考辨和分析。(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导论•第一篇》)
2016-01-05 09:45 6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10:00 编辑

⑶足臂十一脉灸经: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古的一部经脉学著作,惟书中只有“脉”字,尚无“经脉”一称。书中简要而完整地论述了人体11条脉的名称、循行径路、生理病理和灸法治疗。共分两篇,首为“足(脉)”篇,依次为足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太阴脉、足厥阴脉六节及死与不死候一节。次为“臂(脉)”篇,依次为臂太阴脉、臂少阴脉、臂太阳脉、臂少阳脉、臂阳明脉五节。该书原缺书名标题。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内容特点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马继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2016-01-05 09:48 7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10:01 编辑

⑷阴阳十一脉灸经:该书是继《足臂十一脉灸经》之后,《灵枢•经脉》之前撰写的另一种古经脉学著作。在《足臂十一脉灸经》的基础上,此书对人体11条脉的循行径路、生理、病理均做了很多调整和补充,为后来《黄帝内经》中的经脉学说奠定了基础。但书中也无“经脉”一词,而仍以“脉”字统称,并且只采用灸法。该书原缺书名及篇目。其内容系根据先阳脉,后阴脉的顺序依次是:足巨(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肩脉(相当于臂太阳脉)、耳脉(相当于臂少阳脉)、齿脉(相当于臂阳明脉)、足巨(太)阴脉、足少阴脉、足厥阴脉、臂巨(太)阴脉、臂少阴脉,共11节。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内容特点命名为《阴阳十一脉灸经》。
该书的古传本有3种。其中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两种,即甲本与乙本。张家山汉墓简书有一种,收入《脉书》中,今称丙本。三种传本以丙本保存的文字最完整。(马继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2016-01-05 09:50 8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10:01 编辑

⑸脉法:该书是古医家传授弟子应用灸法和砭法的一种民间教材。其所说的“脉”字既有后世医书中的“经脉”之义,又有血脉(血管)之义。前者如在本文中提到了“气”的传导路径和利用灸法根据全身各脉所主不同病候所采取的导气治疗原则。后者则在本文中谈到在痈肿有脓时用砭石刺破血管(脉),用以排除脓血的治疗手段,以及根据脉搏诊察疾病的方法等。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此书原文首句“以脉法明教下”,命名为《脉法》。
该书的出土古传本共有两种。其中马王堆汉墓帛书有一种,即甲本。张家界汉墓简书有一种,收入《脉书》中,今称乙本。两种传本以乙本保存的文字最完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2016-01-05 09:52 9楼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1-5 10:02 编辑

⑹阴阳脉死候:该书主要论述在三阴脉与三阳脉疾病中所呈现的死亡证候及有关理论。其中三阳脉的死候有1种,称为“一死”。三阴脉的死候有五种,称为“五死”。此外书中还引述了养生之理及根据脉象而决定治疗方针等,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中心内容,命名为《阴阳脉死候》。
该书的出土古传本有两种。其中马王堆汉墓帛书有一种,今称甲本。张家界汉墓简书有一种,收入《脉书》中,今称乙本。两种传本以乙本保存的文字最完整。(《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洪钧按:综看以上三注可知,张家山汉墓和马王堆汉墓下葬时间几乎相同,随葬的医书也几乎相同。这一事实证明,我当年(1984)的推断完全正确。即“墓主人的随葬品应是他生前研读、使用的东西。马王堆医书应是西汉初年流传并且在使用的医书。其成书时代亦应断自汉初为妥。”特别是马继兴先生认为:“该书(指脉法)是古医家传授弟子应用灸法和砭法的一种民间教材。”更足以证明两次汉墓出土的医书都是当时流传、使用的,因而代表了墓主人了解的医学水平。总之,今《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末之前。
2016-01-05 10:04 10楼
⑺五十二病方:该书是一部已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书中分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卷首列有目录。每种疾病均作为篇目标题,记在各篇之首。其中除3个病名篇目缺文不详外,其余49种绝大多数是外科疾病,包括各种外伤、动物咬伤、痈疽、溃烂、肿瘤、皮肤病及痔病等。其次为内科疾病,包括癫痫、痉病、疟病、饮食病、疝病、癃病、淋病及寄生虫病等。再次为儿科疾病,包括小儿癫痫、瘈疭。至于妇科疾病及眼科疾病均各有1种病名,即婴儿素痉和“(疒马)”。
全书现存291条,每条1方,个别有2方者,各方均以用药为主,包括外用、内服等法,此外还有灸、砭、熨、熏等多种外治法及若干祝由方。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该书目录之末所记“凡五十二(病)”及全书内容特点命名为《五十二病方》。
在该书之末,原帛书尚附记有多条医方佚文(间附有病名标题),惟亦均残缺不全。根据其书写字体与本文之不同,可知系在全书抄录后,另经他人续增者,今称为《五十二病方》卷末佚文。(《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金栋按:《五十二病方》含义有二:一是以《五十二病方》为书名,包括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和《五十二病方》的五种合为一卷的帛书。这是本节主要所指。二是指《五十二病方》这一种古医书。下文将提到。
2016-01-05 10:04 11楼
⑻却谷食气:该书是一部充满道家思想及观念的养生学著作,包括却谷和食气两部分内容:却谷是不吃谷物而吃代用品。食气是呼吸有益于人体的气,属于古代气功的一种。书中除提出了具体的呼吸方法和要求外,还就一年四季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因素对于人体产生有害和有益的影响加以阐述。该书原缺书名。马王堆帛书小组根据其内容特点命名为《却谷食气》。(《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下卷•马王堆汉墓医书考释》)
⬅ “黄帝内经”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老茶馆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内经>时代》补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