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治疗 ,中医痿证的辩证论治

2015-12-31 13:29 楼主
《素问.痿证》是论述本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人痿"。作了皮、肉、脉、筋、骨五痿的分类。
五脏病变的发生,是由于脏气之热,或由情志所伤,或由年老肾衰,或由湿热浸淫。而病理的关键,在于筋骨、肌肉等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由于肺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以"肺热叶焦"为致痿的主因。由于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故以"独取阳明"为治痿的主法。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阴阳、气血、津液之虚,湿痰、瘀血、食积之患,皆能使人成痿,因而治疗,便已有所发展。
痿证应与痹证、中风后遗症作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削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瘦削,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然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常有语言蹇涩,口眼涡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病因病理 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然临床常见的痿证,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为多。
1.热邪燔灼,肺胃伤津;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热耗肺津,进而伤及胃津,高热退后,肺胃之津液不复;或病后余邪未清,阴津继受亏损,或温病 高烧,持续不退,伤津耗血,肺不布津,两脉失养,阳明不调,宗筋驰纵,而发生痿证。《医宗金鉴》说:"无痿皆由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就是此病病因病理的简要概括。
2.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耗精,日久不愈等,导致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体;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肝肾既亏,精血俱损,不能灌溉筋骨,而阴虚生内热,复能灼液伤津,致成痿证。张景岳所谓"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即是指此而言。
3.湿热浸淫,气血阻滞;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湿邪入侵,渐积不去,遏而生热;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脾运无权,滋生内湿,郁久化热,湿热浸淫,阻滞气血,筋骨失养,因而成痿。《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这就是说湿热是导致痿 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辩证论治 痿证由于肺胃津伤者,多在温热病中或病后,突然肢体痿弱不用。由于肝肾亏损者,一般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不能行动由于 湿热浸淫者,亦多渐见两足痿软,但常有微肿,其痿弱程度,一般来说,较前二者为轻。
痿证治疗 《素问.痿论》曰:"独取阳明"。因为阳明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润宗筋,合冲脉,属带络督。故益胃养阴,为治疗本证的常法,对于 肺胃津伤者,尤为重要。然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对于肝、脾、肾三腑之调治,亦属不可忽视。
中医对本证早在2000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设《痿证》专篇,对痿证的病因病机作为较为系统详细的描述,提出了"肺热叶焦"为主要病机的观点和"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大法,并根据病因影响脏腑的不同,分为脉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并认为痿证主要与肺胃肝肾四脏有关。
这些基本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历代医家做了更为详尽的发挥和完善,使痿证在诊断与治疗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值得指出的是,祖国中医学在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总结出了一大批有效方药和单验方,为后世研究和施治积累了丰厚的实践资料和有效的经验。
现代医学对本证的认识相对较晚。随着人类对自身危疫系统及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学对与痿证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而治疗上的进一步深索与实践,一般地说还不能心如人意,对某些病证几乎是束手无策。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快,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更具体,更明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渐冻症 ,中医纯中药方剂作为螯合剂治疗神经肌肉病症等痿症 老茶馆 渐冻症治疗参考,痿证的中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