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言》:学医说

2015-11-21 12:19 楼主
要学医,先学理。理论性书籍,最好的就是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病源》一书依据的是经典理论,对病证分门别类而成,比较学习《灵》、《素》更容易懂,也容易入门。研习《病源》日久,有一定基础后,再进一步学习《灵》、《素》,并兼顾学习《难经》、《甲乙经》两书作为辅助。明确经络、脏腑的来龙去脉,通晓望闻问切的理论基础,对以往所学能够融会贯通,基础理论扎实后逐渐才能运用自如。

之后再研读《玉函》、《伤寒》、《金匮》就是这样有方药的书籍。读这三本书尤其应该兼顾学习《脉经》,以分析其中的异同,攻读本草著作(《证类本草》较好)以了解方药的具体应用,这样看病的手段就具备了。

不过《伤寒》的理论,不能强求短时间内就全部掌握,一定要长期的深入到《肘后》、《千金》及《千金翼方》、《外台》四书中,以及《本事方》、《百证歌》、《九十论》、《明理论》这些著作里,相互对比学习,慢慢的体会其中的道理,豁然领悟的时候,一定可以进入更高一种境界。

大致来说,开始的时候医生对伤寒一类病证的研习要比对杂病的研习所用精力更多,一通百通,对伤寒一类病证有所心得以后,对于杂证的治疗也会水到渠成的可以把握,这样就可有所成就。如此渐进的过程不是亲自经历的人是不知道的。

至于《圣济》、《局方》以后的书,等到学有所成的时候再去学习,也可以开阔思路,广博见识。没必要因后世之书相对经典来说属于末流就完全否定而固步自封。




原文:学医说
夫欲学医,必先读无方之书,则莫善于巢氏《病源》焉。《病源》引申经意,别类分门,比《灵》、《素》为易知,亦较《灵》、《素》而易入。习之既久,遂乃上探《灵》、《素》,兼读《难经》、《甲乙经》二书以疏之,明乎经络脏腑之源,达于望闻问切之故,而于向者之所得,益觉融会贯通,而明体者渐渐达用矣。然后读有方之书,《玉函》、《伤寒》、《金匮》是也。读三书尤必兼资《脉经》,以稽其异同,披本草(须用《证类本草》)以观其方法,盖临病之舟楫在焉。然《伤寒》之理,未许其遽通也,又必浸淫乎《肘后》、《千金》及《翼》、《外台》四书,斟酌乎《本事方》、《百证歌》、《九十论》、《明理论》等说,参互考订,以徐俟其悟,殆另有一境矣。大抵医者之于伤寒,其致力每在杂病未究之先,其得心转在杂病悉通之后,不亲历者不知也。溯流穷源,其事止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至于《圣济》、《局方》以下,则学成后读之,亦足扩聪明而炼识力,不必概屏之以自隘也。 1.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1-22 12:06 2楼
谢谢白术老师推荐了这么多好书,该认真的学习。
2015-11-22 12:49 3楼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谢谢白术老师推荐了这么多好书,该认真的学习。

学医各有法门,莫枚士所言也只是做个参考
2015-11-29 15:29 4楼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 第二届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活动大众投票开始啦 老茶馆 网络民间方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