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真正的中医——经典中医

2015-12-05 16:07 12楼
本帖最后由 rogerwrk321 于 2015-12-5 16:10 编辑

4 我为什么要写《怎样才能学会中医》这本书?(代序)

著书立说,或为传播真理,或为欺世盗名。太史公司马迁“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报任安书》,意在传播真理耳!当今某些专家教授一年出版几十部著作,书中鬼话连篇,连蒲松龄都自愧不如,意在欺世盗名耳!老朽乃一蒙山山人,何德何能敢著书,只不过把近五年授徒讲义汇总而已。谚曰:中医是四十岁的小学生,五十岁的中学生,六十岁的大学生。此言中医难学也。吾本计划六十岁后再收徒,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个主意,五年前,去某中医大学办事,偶遇该校某研三学生,问起桂枝汤的药物组成、用量和用法,皆答不出来。再问浮脉,仍答不出来。再问肺经循行,也答不出。这件事让我思索了很长时间。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是“仲景群方之魁”(清·柯琴),浮脉是中医第一脉《濒湖脉学》,肺经是十二经中第一经《灵枢·经脉第十》,为什么学了八年(本科还有五年)中医的研三学生竞连中医第一方、第一脉、第一经都没学会?是他笨吗?肯定不是,能考上大学的人肯定不笨。再看看全国中医院,许多医院是输液忙,姓“西”不姓“中”。自1956年创办中医院校,六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中医人才还会严重缺乏呢?还要天天喊振兴中医呢?难道中医要振兴几万年吗?难道中医是一个骗人的东西吗?肯定不是。能治病的真中医到处都有,他们默默无闻,为民治病,手到病除,收入可观,日子也过的殷实。我思索来思索去,得出了一个结论:教材中医是假的,中医的传承出了问题。我学中医30多年,学过教材中医、成分中医、日本汉方医、经典中医,其中的辛酸与曲折只有我自知,为了让更多的中医初学者不再像我一样走那么多弯路,我要把我学中医的经验奉献给大家。于是便在五年前,也就是老朽五十岁那年开始收徒。这五年来,来拜师者有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在职医生,问及上述三个中医第一,无一答全,更不要问中医第二、第三了。为使更多中医初学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朽把授徒讲义汇总,写出来以便于大家学习。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有的人边工作边学中医,因此我写的尽量简明些。写作体例模仿《张氏医通》、《本草纲目》、《景岳全书》,谁曰就是谁曰,泾渭分明,不葫芦搅茄子,愣充大尾巴狼,吓唬大家。当今学术界剽窃丑闻层出不穷,所以尽量标明参考文献。因为参考文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明它既是对原作者的尊敬,也便于大家顺藤摸瓜,逐步提高。书中引文既有著名中医说的话,也有非著名中医说的话,因为真理在实践者手里,著不著名无关紧要。书中人名采用中共党史人名直呼法,至于什么“伟大的”“著名的”“杰出的”一概免了,敬请那些著名中医见谅。当然著名不著名,自在疗效。总之,尽量少写,让中医初学者少花时间和精力,多受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不让你批评,你也有权批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之类的废话就不说了。

蒙山山人于2015年11月25日(乙未年阴历十月十四)
2015-12-05 18:53 13楼
很好!希望能看到下文,先拜谢谢老师了。
2015-12-05 18:59 14楼
糊涂的爱 说:
很好!希望能看到下文,先拜谢谢老师了。

会不定期更新的!
2015-12-06 17:39 15楼
6学中医一定要脑子有两根筋——阴、阳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两仪即阴、阳。)
——《易经·系辞上》

2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系辞下》

3 天下万物,皆有阴、阳。

——《易传·系辞下》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6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

7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8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阴阳类》

9不识阴、阳,焉知医理?

——明·张介宾

10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

11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

12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

——清·陈修园

13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是识阴、阳。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自序》

14万病不出阴、阳两字。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一·阳明经证解》

15医者众多,真能辨识阴、阳者有几?有为医几十年不明阴、阳者。

——夏洪生《北方医话·明辨阴阳,不施尽剂》

16如果阴、阳识不清,寒、热辨不准,没有热你去清热,结果受害的是什么呢 ? 当然是阳气 。

——刘力红《思考中医》3版371页



17什么事情都要养成阴、阳来思维。

—刘力红《思考中医》3版p88

18诸位要是信得过,且听我一句,那就是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的门墙。

——刘力红《思考中医》3版p386

19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着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

——刘力红《思考中医·第二章·认识阴阳》

20 学阴、阳,光懂这些还不够,怎么个对立,怎么个互根互用,这些你都要有真实的感受。对于任何事物的变化,你都能落实到阴、阳上面,甚至一辈子一举手、一投足你都能分辨出阴、阳来,都能感受出阴、阳来,只有这样,阴、阳才能为你所用,你也才能用阴、阳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

——刘力红《思考中医》3版p75

信曰:学阴、阳并不难。你想想,假设没有电灯、电脑、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东西,世界上还有什么?有白天晚上,白天属阳,晚上属阴。还有天热天冷,天热属阳,天冷属阴。还有男人女人,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阴、阳就这么简单。但是阴、阳无处不在,比如一个小伙子相对象,看见姑娘长得漂亮,这属阳,那姑娘的脾气、学识、能力、智商就属阴。在中医里,更是处处有阴、阳。脉分阴、阳,浮脉为阳,沉脉为阴。中药分阴、阳,附子为阳药,大黄为阴药。方分阴、阳,四逆汤是阳方,大承气汤是阴方。因此,做中医大夫,千万别脑子一根筋,光阳不阴,光阴不阳。曾见某医院中医大专家治肠痈(西医叫阑尾炎),只知用大黄牡丹汤(阴方),不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阳方)。若是寒症也用大黄牡丹汤,岂不是“阴盛则亡”!前几年,火神派闹得很凶,作为学术研究无可厚非,作为育人极易误导年轻人,好像谁用的附子越多,谁就是名医。孰不知火神派自封的老祖宗郑钦安,除了会用四逆汤(阳方),还很会用大承气汤呢(阴方)!若是阳明病也用附子,岂不是“阳盛即毙”。因此,你要想当一个好中医,一定要脑子两根筋,阴、阳并存。

蒙山山人于2015年11月26日(乙未年阴历十月十五日)
2015-12-06 22:07 16楼
看看到底是什么啊
2015-12-07 09:05 17楼
学习了,谢谢老师!!!!!!!!!!!!!!
2015-12-07 12:10 18楼
rogerwrk321 说:
4 我为什么要写《怎样才能学会中医》这本书?(代序)

著书立说,或为传播真理,或为欺世盗名。太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是“仲景群方之魁”(清·柯琴),浮脉是中医第一脉《濒湖脉学》,肺经是十二经中第一经《灵枢·经脉第十》,为什么学了八年(本科还有五年)中医的研三学生竞连中医第一方、第一脉、第一经都没学会?是他笨吗?肯定不是,能考上大学的人肯定不笨。

谁之过?我们该如何补救
2015-12-07 20:01 19楼
本帖最后由 rogerwrk321 于 2015-12-7 20:07 编辑

7 学中医必须熟背十二经循行

*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宋·窦材《扁鹊心书·卷上·当明经络》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灵枢·经别第十一》

注:粗——粗工也,庸医也。上——上工也,名医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tiao2)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脉第十》

*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

——《灵枢·小针解第三》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往往病在太阳,反攻少阴,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寒邪未除,真气受毙。

——宋·朱肱(gong1)《南阳活人书·卷第一》

*医家误,不明经,十二经中好问因,

经中不辨循环理,管教阳证入三阴。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信曰:不背会十二经,不明十二经,你就永远是个糊涂虫。不明足太阳膀胱经的“从巅入络脑,还(huan2)出别下项”,你就不明白《伤寒论》第1条为什么会“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jiang1)痛而恶(wu4)寒”。不明足少阳胆经的“循胁里”,你就不明白少阳病为什么会出现“胸胁苦懑(men4)”?不明手少阴心经的“复从心系却上肺”,你就不明白“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医给外邪犯心叫犯心包。)

或曰:我不学针灸,何以要背十二经?吾曰:此言差矣。唐·孙思邈曰:“针灸而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中医治病是针药并用,你不学针灸行吗?强行把中医分成中医、中药、针推三个专业,那是教材中医干的事。“宁失其穴,不失其经”,说明十二经对针灸确实作用很大。但是十二经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十二经辨证,中医创立的第一个辨证就是十二经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就是十二经辨证的简化。中医看病要定位,定位就是找经。不明十二经,你去哪里找?

或曰:经络在电子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所以经络是不存在的。吾曰:此言更差矣。中医是一门道、器合一的学问,器能看见,道你是看不见的。你打手机时,你看不见电磁波,不能说电磁波没有吧!愚曾治一患者,男,40岁,患瘾疹(西医叫荨麻疹)两年,时作时止,发作时奇痒难忍,患者自述“恨不得用刀把肉割去”。两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皆无效。吾问之“何处最痒”?答曰:外阴部。胆经“绕毛际”,肝经“入毛中”,察其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辨证为肝胆湿热,服中药1日减轻,5日病愈,随访2年无复发。为何2年疑难病5日治愈,找经找对了。找不对经,以方套病,何以得愈。

因此,学中医一定要背会十二经。

蒙山山人于2015年11月26日(乙未年阴历十月十五日)
2015-12-07 21:14 20楼
此乃大善之举。惜年庚不符。
⬅ 【讨论】子宫肌瘤其实无药可治 老茶馆 荒谬的中医理论是中医衰落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