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冷香丸

2010-06-08 14:46 楼主
《红楼梦》中记载的“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两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两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冷香丸”中牡丹花味甘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并有“花为阴,……能泻阴胞中之火”及“白花者补”的说法;荷花性温、味甘苦,《罗氏会约医镜》上说:“荷花清心益肾,黑头发,治吐衄诸血”;芙蓉花味微辛、性平,《本草纲目》说它“清肺凉血,散热解毒”,可用于久咳吐血、月经过多、带下诸证;白梅花味酸微涩,性平无毒,既能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又能“助清阳之气上升”(《百草镜》);近人用白梅花合剂治百日咳、喘逆、咳嗽,疗效颇佳。“冷香丸”四味花卉中药取意于色白入肺,清宣华盖,疏肝清热,理气化痰;并以黄柏煎汤送服,以清虚热、燥湿化痰,诸药契合病机,配方颇为精巧,值得医人借鉴。 1.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08 14:49 2楼
今天突然看到“冷香丸”这一段,感觉有些意思,上网收了一下,看到比较新奇的两种观点,比较有意思。转过来大家看看;

1、宝钗的病究竟是什么病?这是一大玄机。这病是“无名之症”,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热症。症状是“喘嗽”。按中医的说法,是内热引起寒热失调,金不克木,肺有湿热。联系第四十二回的内容来看,宝钗原本是活泼、健康的女孩子,又读了不少“杂书”,不可能不受言情故事的影响,又正当青春期。因此,她内心仍是少女的情怀,对爱情的追求时刻存在,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这就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可是,又要自制,要保持大家闺秀冷若冰霜的外表。当冰冷的外表制不住内心的热情时,就寒热失调发病了。怎么治?吃“冷香丸”。这“冷香丸”又是一大玄机。这药方是和尚开的。佛家讲断绝七情六欲。冷香丸用的四种花蕊,都是白色素花花心,包含一年四季。就是要一年四季都是“素心”。服用时还要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黄柏性寒味苦,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冷香丸”就是要抑制宝钗身上的“热毒”,即少女的热情。因此,“冷香丸”实际上就是封建礼教的形象化。它要抑制人天生的情感是很难办到的,因此这药很难配成,要是次年雨水那天不下雨,白露那天没露,或霜降那天无霜,或小雪那天无雪,就都配不成。这里也隐含着“天性难违”的意思。冷香丸只能在发病时“效验些”,并不能断根,说明封建礼教不能从根本上扼杀青春的天性。所以宝钗的“病”还是要不断复发,冷香丸要配一磁坛,不时服用。


2、红楼梦的大主题众说纷纭,今人说古人有历史局限性,后人也会说今人有历史局限性。为了不陷所谓“曹学、脂学、秦学”,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回到“红学”。作者明确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就是:“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可没有丝毫“狡猾”之意。从书面看来金的成分可能有:宝钗、湘云、甚或金钏等,玉的成分可能有:黛玉、妙玉、甚或红玉等,再加宝玉,但肯定重点是金:宝钗、湘云;玉:黛玉、宝玉,他们四人才是作者的至爱,主题是围绕他们展开的,奇的是他们四人除湘云外都有先天问题:宝玉不用说了,黛玉的先天“不足”之症也容易理解,可宝钗的先天“热毒”就显得突兀和难以理解了(有人说是暗射“北国雪地——清政权”,太政治了吧?)。宝钗有“热毒”吗?“珍重芳姿昼掩门”真是美啊!“热毒”还值得怀吗?难道真的是怀湘云吗?不会的,金的重点一定是宝钗。
要知道“热毒”是什么症候?中医的叫法是“热症”,是发热、口渴、舌红、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可不像:“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也就罢了。”这样轻描淡写,竟和黛玉的病差不多。什么丸能治“无名之症”?(作者之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乌有之药---“冷香丸”。

二、
“热”病要用冷来治,我们先来看冷香丸之“冷”:真是样样冷门,宝钗娓娓交待:只难得“可巧”二字:春夏秋冬开的牡丹花蕊、荷花蕊、芙蓉花蕊、梅花蕊,各十二两,并且全要“白”的。于次年春分日晒干。又要雨露霜雪四种水各十二钱,再加峰蜜、白糖各十二钱,把周瑞家的听了个直瞪眼。连着十个“十二”,最后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把我们也看了个直瞪眼。先不说这“十二”太面熟,先说“黄柏煎汤”,苦啊,中医无此一说,“甚荒唐”,噢——?!“黄柏煎汤”就是荒唐,“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它的家就是“好了歌”的“甄”解:“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原来“热毒”不仅要用“冷”来治,更要用“苦”来治啊!作者真是要蒙我们的 “巨眼”啊!可谓“丝丝入扣,一丝不走”。
2010-06-08 14:49 3楼
再说让人面熟的“十二”种配料,又让我们想到了“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和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曰群芳髓。”又道:“此茶出在、、、、、、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后又有:“警幻道:此酒乃是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冷香丸就是用是上述材料配成,说白了吧:就是用“十二金钗”即“众钗”晒干、研碎做成,才能治“热毒”。真不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呵,悲夫!


“热毒”为何如此之毒呢?宝钗说:“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我们就从他的生日说起。第二十二回一上来风姐道:“二十一日薛妹妹的生日,、、、、、、、”,后来过生日时,宝玉因“好心被当驴肝肺”,同时得罪了湘云和黛玉,自讨无趣,回房一脸不高兴。被袭人看出说:“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可见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就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元妃省亲后第六天。并且宝钗的病和药都是:“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就埋在梨花树下、、、、、、、”这里又出了不吉利的“梨”(离)字。我们还想到了第三十四回,被选入语文课本的宝玉挨打后,宝钗送药一节:“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瘀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宝玉的“热毒”是哪里来的呢?主要是“忠顺王府”治的。看来这 “毒”是和“王、妃”等有关,也和“离”、“从南到北”有关。再看何为:“热”呢,热有“权势显赫、炙手可热、 位极人臣、使人羡慕”的意思,再说白了,谁家能比得上皇家“热、毒”呢?曹家以为皇家做包衣奴起家,以为皇帝做奶妈起家,曾在南方六次接驾,真可谓“其热无比”、也算“天下第一大热门”,但同时,也为曹家种下了“亏空”的“毒”根,致使曹家“被训斥”、“被抄没”,最后“离”南到北,家破人亡。“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宝钗的“冷香丸”是秃头和尚送的“海上方”,并且还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末药作引。第二十八回,宝玉也给了薛蟠一个奇怪的药方:什么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六足龟、等等还不足为奇,奇的“是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吓人一跳”,竟是死人骨头上的珠子,并且“还要了一块大三尺的红库纱去,、、、、、、隔面子呢”,凤姐竟给了他自己头上正带的珠子,还是句句暗含“黄土陇头送白骨”。为什么这些不吉利的话(还有梨香院-谐“离乡怨”) 都与薛家有关呢?难道真是有“不白之冤”难“雪”吗?还是指“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金钗雪里埋”(血里埋),又是“一丝不走”。我们再来看 “玉带林中挂”:黛玉“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又出了“秘情”和“汤”,可见“宝”与“黛”确实是相通的,脂批没有骗我们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宝钗是:“牡丹花王”“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是“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都是美的化身,也是“恨”和“爱”的化身。“爱”和“恨”才是“怀金悼玉”的真目的,她们才是“金”、“玉”的真主角,其他都是“间色”和“映衬”。



以上两种观念和起来,不知道是否是曹雪芹的本意,呵呵,值得想想。
2010-06-08 15:28 4楼
大名鼎鼎的乌有之药---“冷香丸”。

——白术这药你若能整它上市,时下的不少爱美的女孩子,不知那世修来的福气。


药丸中的各种花是药引,黄柏主药苦能生金,金旺皮肤美白,水又多,又安份,吃多了还不一个个水灵灵的美人儿!可叹时下由于泻火食品的滥用,女生们多少火不制金、青春豆狂长、气盛狂燥之辈汗牛塞栋、这些小妮们可真枉?还不个个来拜白术为红楼美容大师!若如是,张悟本的神话要想不再出现也难!哈哈。
2010-06-08 16:36 5楼
回复 4# 沙漠王子


再纯手工整个人造大师?
2010-06-09 08:28 6楼
这个东西真能吃么?
⬅ 《呐喊·自序》原文 老茶馆 中国典故名菜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