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2015-09-04 20:40 12楼
⑺五运:王冰注:“运,谓五行,应天之五运,各周三百六十五日而为纪者也。”

《素问集注》:“五运者,甲己岁为土运,乙庚岁为金运,丙辛岁为水运,丁壬岁为木运,戊癸岁为火运。”
《六节藏象论》王冰注:“五运,谓五行之气,应天之运而主化者也。”

五运阴阳:《素问集注》:“天之十干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2015-09-04 20:41 13楼
⑻数:音暑(shu),高校教参《内经》:“这里作动词用,即一个个计算的意思。”
2015-09-04 20:42 14楼
⑼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素问补识》:“《太素》作‘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与《灵•阴阳系日月》四句全同。《素问》‘离’作‘推’,‘散’作‘数’,皆因形似而误。”
2015-09-04 20:43 15楼
⑽然其要一也: 一,指一阴一阳。

高校教参《内经》:“‘一’之义,诸注不一,总其要有四:一是指离合。王冰注:‘谓离合也。虽不可胜数,然其要妙,以离合推步,悉可知之。’二是指一阴一阳。《素问吴注》注:‘言阴阳之道始于一,推之则十八千万不可胜数,然其要则本于一阴一阳也。’三是指阴阳变化之理。《类经•经络类•二十九》注:‘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散之则十百千万,亦无非阴阳之变化。故显微大小,象体无穷,无不有理存焉。然变化虽多,其要则一。一,即理而已。’四是指太极。《素问集注》莫子晋曰:‘天地定位,日月运行,寒暑往来,阴阳出入,总归于太极一气所生。’上述四说,据文义当以《吴注》为切,故《素问识》云:‘简按吴注为得矣。’然‘太极静而生阴,动而生阳’,阴阳本于太极一气之所化,故《集注》之说,与《吴注》义实相同。”
2015-09-04 20:47 16楼
金栋按:阴阳可推至千万,但万千变化总归一阴一阳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两类相反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道。(傅景华《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2015-09-04 20:50 17楼
森立之:“物虽多,合之为一;虽少,离之为两。各以阴阳之理也,故曰其要一也。”(《素问考注》)
2015-09-04 20:52 18楼
【原文】以上是《内经》评价阴阳五行时最概括的几段话。阴阳五行是论医理的根本,是无往而不适,无处而不在的东西。《内经》谈到其他学说时从未有这样高度的评价。如论经脉重要性是这样说的: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⑴,病之所以起⑴,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⑵,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⑶。”(《灵枢•经别》)
虽然也很重要,但只适用于人体,比不上阴阳五行。我们从论阴阳五行的引文中还应看出一个问题,即“天地之道”逐渐包括了三大因素-阴阳、四时、五行(五运)。《内经》中的阴阳说是离不开四时五运的。故应该说:阴阳五行四时者⑷,天地万物之道也。读《内经》要时刻不忘这一基本概念。把三者分不开有时就不知所云。
若换一句较新的话表述:《内经》的最高理论是阴阳五行宇宙全息论⑸。它认为,“天地之间,六合⑹之内,不离于五⑹,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灵枢•通天》)宇宙全系论的古代术语叫“天人相应”。“天人相应”不都是受阴阳五行统帅,还有一些简单的比附说法⑺,在《内经》以前者为主。阴阳五行之外的天人相应说在下一节谈。
2015-09-04 20:53 19楼
【补注】

⑴治:谓安定,太平,健康。

《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起:谓病愈。

《吕氏春秋•察贤》:“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几人,所以求之万也。”
《史记•扁鹊列传》:“越人能使之起耳。”
2015-09-04 20:55 20楼
⑵工之所止也:《太素•卷第九•经脉正别》杨注:“欲行十全之道济人,可留心调于经脉。止,留也。”

工,医工也。古代以医者为治病工。此指良工,高明之医者。

《素问•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注:“工者精良之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
《难经•六十一难》:“问而知之谓之工。”

,留心。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止,谓留心。杨上善曰:‘止,留也。’”
⬅ 小儿尿浊 老茶馆 门诊日志选32:臭汗治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