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颜面望诊治痘痘

2015-08-04 20:18 楼主
中医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了中医颜面脏腑相应的理论。最早见于《内经》中记载的“颜面五脏色部”与“明堂脏腑色部”理论。


颜面五脏色部理论认为,左颊属肝,右颊属肺,心主额,肾主颐,脾主鼻。其理论基础即《素问·刺热》篇中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明堂脏腑色部理论则以鼻诊为主,认为明堂之位“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详论了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部。


头面所候脏腑的具体部位是:前额之上为天庭,天庭应头面;眉心之上应咽喉,眉心应肺; 两目之间应心;鼻柱部位应肝;鼻柱左颊应胆;鼻准应脾;鼻准两旁应胃;面之中央部位应大肠;面中央两旁的颊部应肾; 肾所属颊部的下方应脐;在鼻准的上方两侧、两颧以内的部位应小肠;鼻准以下的人中穴处应膀胱和子宫。根据《灵枢·五色》的记载而描绘出的整体在面部的投射图,即可形象地显示面部是整体的缩影。


痤疮多发于面部,而其全身症状大都轻微,较难运用传统中医诊断辨证。通过结合脏腑在颜面部的对应分布,据此总结出通过颜面局部望诊诊治痤疮的要点,验之临床,颇堪鉴取。


一、从肺论治颜面局部望诊要点



肺主气,外合皮毛,肺经痤疮发病主要是外来之邪侵袭,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郁于颜面局部,郁久化火致经络不通,闭阻卫气,机体内外不得宣通,脂凝而成痤。《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发病部位:以颊部及鼻翼两旁为主,面部其它部位及颈胸背偶可见到。

痤疮特点:有黑头或白头,丘疹脓疮较小,伴有痒感,皮肤发红、油腻、脱屑,界线清楚。

兼症:兼见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二、从脾胃论治颜面局部望诊要点


脾主运化,过食醇酒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内生积热,湿热内生,湿热困阻中焦,胃经实火,循经熏蒸于面部、胸背而发。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上行鼻根部,环绕口唇。

发病部位:以鼻部及口周为主;

痤疮特点:呈较大的红色丘疹、脓疮,形坚有结节,溃脓后有的形成囊肿,皮肤油腻。

兼症:可伴痰多,纳呆,便溏,身困重,苔黄腻,脉濡或滑等。

治疗:宜健脾祛湿,清胃泻火。方用六君子汤合清胃散加减。


三、从心论治颜面局部望诊要点


心主血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经伏热,恋而不去,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颜面而发。

发病部位:以额部为主,在面部其他部位甚至颈胸背都可见到;

痤疮特点:有黑头或白头,丘疹脓疮较多且大而分界明显,鲜红热痛。

兼症:常伴心烦,口干苦,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治疗:宜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用导赤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四、从肝论治颜面局部望诊要点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性情急躁,或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则生湿助热,肝郁与湿热共存,外泛肌肤而成。

发病部位:以面颊两侧为主,甚至延及颈项;

痤疮特点:以炎症性丘疹脓疱为主。

兼症:伴有乳胀不适、月经不调以及肝失疏泄等情志异常的症状,内向性格者表现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 外向性格者表现为心肝火旺,烦躁易怒。

治疗:宜疏肝清肝。方选丹栀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五、从肾论治颜面局部望诊要点



肾为水火之脏,肾阴不足则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偏旺循经上蒸而外发。

发病部位:以颊颏部为主;

痤疮特点:常会连成片状,分界不明显,色暗红,质硬,脓疮较少或无。

兼症:经期症状常加重,可伴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干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滋阴清热。方选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


文章:颜红华,来源:上医网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8-04 21:06 2楼
非常有价值
2016-11-01 21:28 3楼
那位老师说说颐在脸部什么部位,和颊部的区别
⬅ 张其成:易经是中医思维的源头 老茶馆 一个治疗胆囊炎的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