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传人早已不在,人人皆可是医圣

2015-06-21 16:04 楼主
本帖最后由 老虎猫 于 2015-6-21 16:10 编辑

慧能就认为:一切经书,小大二乘,十二部经,其目的是为了让迷人开悟,让愚者心解。万法本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这才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所以,语言文字仅仅是为了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点:“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善知识,不过是通过语言文字,唤起人顿见真如本性。“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因为真如本性是人本心具有,不能向外去求,只能转向人之内心。所谓“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语言文字本身并不能使人成佛,这种外在的它物,只能作为阶梯,使悟者直上澄明之境。

中国哲学家王守仁说知行合一,心载万物。

西方哲学家罗素,认为文字只是个中介,便于理解。文字在流传中早已面目全非,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现在理解的内容,只是自己观念对原来的内容猜测。

医圣张仲景本人的著作,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其实根本不可能有定论。世间万物都在变,只有一样没变。冒充高人的弟子。就连现在的李可大师,张口就是张仲景。经本人几年思考,也陷入了冒充张仲景传人的怪圈中。张仲景原来的书都不存在了,咋可能有正统张仲景传人那。文字在流传中删删减减,外加某些高人加入各写懂东。

再说张仲景本人,他本来就是个官员,根本不是一个专业大夫。他喜欢搜集各种经验方。再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创新,铸就了《伤寒论》。

中医金元四大家,太有名了。可是他们的学术思想,有多少内容是张仲景用过的那。

古代官员大多文章精彩,令他的文章大放异彩。加上他是官员的成分,有利于传播,光环效应。

扁鹊有名,华佗有名。都是绝世名医,因为是民间医生,著作未得传播。

结论,人人皆可是医圣。民间中医草根大夫才是中医最新发展的主力。因为他们不通《伤寒论》有很多,有利于发现治疗疾病的最新药。

中医属于中国文化圈,而中国文化关键在于一个悟.什么都悟,做对了。给老祖宗带上个高帽,抱上了大树遮凉。
中医最基本经典著作黄帝2本,扁鹊2本,白氏3本。为啥只有《黄帝内经》流传了下来,因为他名声大。扁鹊,白氏老百姓,也就消亡了。
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指出:“可以把黄帝、扁鹊、白氏这三家之名看作是把他们尊奉为鼻祖的学派的名称。我目前的工作假设是:西汉有过各种各样的医学学派,它们曾经大别为三个系统。我认为,《黄帝内经》可以说是黄帝学派的论文总汇编。”

笔者同意将“医经类”中的黄帝、扁鹊《内外经》作为黄帝学派和扁鹊学派“论文总汇编”的意见,但白氏《内外经》是否是白氏学派的医经,则存有不同意见。“白氏”著作仅以其《内外经》计算,即达74卷,是扁鹊《内外经》21卷的三倍还多,比黄帝《内外经》55卷也多出近20卷;若将《旁篇》25卷也计算在白氏名下,则达近百卷,是扁鹊学派著作卷数的近5倍、黄帝学派的近2倍,若当时的确存在一个以白氏为学术带头人的“白氏学派”,则其风头和势力远远凌驾于黄帝学派、扁鹊学派之上,据刘向父子校书之义例推之,不当在书名中仅冠以“白氏”,即使以其姓氏为书名,也应当对这位在当时比黄帝、扁鹊还赫赫有名的“白氏”以“注”的形式对其字号做一交代。

看看下面的内容,你悟道了神魔?
《黄帝内经》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的书目里,与《黄帝内经》同时被提到的还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白氏旁篇》,都被称为医经。古代的印刷术不发达,也很昂贵,所以宋代活字印刷术之前大多时候这些文献都是以手抄本的流传的。过了很长时间以后,这些书都不见踪影,史书里也没了记载。直到500年后的唐朝,市面上流传的许多古代的医学文献抄本都说是《黄帝内经》的内容,唐代的王冰觉得这些内容版本错杂,内容重复矛盾,实在没法看了。于是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了相对完整内容有序的一本,命名为《黄帝内经·素问》。这本书经过了整理,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还是文字古朴看不懂,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王冰不仅整理了这本书,还给这本书作了详详细细的注解。如果当时人能看懂的话,显然就不用作注解了。

于是乎,后世传承下来的《黄帝内经》主要是王冰整理的这个本子。但这也只是半部《黄帝内经》,另外半部《灵枢》的命运更加多舛,直到很久以后才重新出现整理。

但这些内容汉书里说的《黄帝内经》到底有多大关系,谁都说不清了。只是王冰整理的《黄帝内经·素问》因为一直作为古代中国(唐代以前)的医学文献总集流传下来,在唐以后的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所以,流传至今的《黄帝内经》从来就没有以一本逻辑和文字严谨的书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

它虽然被视为一部经典,但不是一本学术著作,更不是一本教材。更准确地说,《黄帝内经》是一部经过整理后的古籍。从他被整理成稿的第一天起,那个时代的人就读不太懂,需要有研究古文的人去注解他。而且一代又一代下去,注解的文字也成了古文,一遍又一遍的被注解。同时《黄帝内经》也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版本。

这样一部读都很难读懂的古书,对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有什么意义?

有的,这样一部残缺难懂的书,其意义显然不在于其古奥文字的字面意义。文字虽然很难细究了,但他依然记载了中国唐代以前的医学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有些是哲学思辨的,有些是可具体可实践的,当然也有很多是牵强附会的。于是,对于后来的医生,哲学思辨的内容继续启发着他们的思考和认识,可实践的内容指导了后来医生的医疗实践,牵强附会的内容也引发了后来医家的争论。比如五运六气的内容,很多医家就认为这不是黄帝内经内容,并借后来发现的更早版本的隋杨上善撰的《黄帝内经太素》中没有这些内容而认为这是王冰道士借助整理这本重要书籍夹带的私货。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古籍”,他们传世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完整性,把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运六气的内容删掉后,那就不再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了。这就如同古文中的错别字,虽然现在已经很清楚是写错了,但也不失去修改正确,而是叫做“通假字”。

所以,中医说的经典《黄帝内经》其实不是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一系列依托于《黄帝内经》这四个字整理的唐以前的古代医经及其历代注解的一门学科。《黄帝内经》之类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也不像其他自然科学领域那样是研究具体的自然存在,而是借助文字训诂、版本学、医古文及其其他历史、文化参照物,对一系列的《黄帝内经》文本及其其中承载的中国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思想、理念和实践。

结论,先学好中医。必须实践,理论,创新同步进行。随时总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6-21 16:49 2楼
创新难!
2015-06-21 17:02 3楼
杏林一翁 说:
创新难!

创新很简单,但是应用创新。就难了。比如说种花种在垃圾里鞋子,电视,水桶等里。还把花种到车顶上,但不小心被秒杀。论坛中常有的事
2015-06-21 20:22 4楼
与时俱进。
2015-06-22 09:22 5楼
我不管什么人的著作。简单的,价廉的。安全的。我都可以试一下。嘻嘻
2015-06-22 10:09 6楼
医丐 说:
我不管什么人的著作。简单的,价廉的。安全的。我都可以试一下。嘻嘻

赞,挺。
2015-06-22 10:28 7楼
医丐 说:
我不管什么人的著作。简单的,价廉的。安全的。我都可以试一下。嘻嘻

芒硝与胡万林运动疗法也是民间中医的传奇之一。我相信胡万林大师还是有两把菜刀的。肯定有可取之处。但太走极端了,人至疯狂,必要灭亡。

我曾在治疗癫痫中试用芒硝,疗效很好。不过每次只是冲服1克,比不上胡万林大师。有点汗颜,他那一次1000克。

后来才知道张锡纯大师治疗癫痫,喜用芒硝。但使量不是太大。
2015-06-22 11:04 8楼
李荣伟 说:
赞,挺。

老师立意高远。我有点晕菜,不明白
2015-06-22 11:47 9楼
大家都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的。。一个时代有点发展,就会积少成多,小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2015-06-27 11:55 10楼
本帖最后由 老虎猫 于 2015-6-27 15:52 编辑

力挺支持,但老师也要写点观点啊
2015-07-09 11:23 11楼
老虎猫 说:
老师立意高远。我有点晕菜,不明白

人到中年,所见日多,平凡的药物,亦能出奇,难在辩证论治。辩证不明,则无的放矢。出手就错。
⬅ 癫痫治疗新方法,微芯片植入大脑可保存5到10年的记忆 老茶馆 新书预告-《小郎中跟师笔记-脉证方药实录》,一本学习中医脉诊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