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冷庐医话”笔记

2015-06-07 15:21 楼主
近读冷庐医话一遍。个人以为言其乃医话之翘楚,当不为过,甚为喜欢,几度停下,不忍读完。书内金玉,俯拾不尽。现择其自认为精彩者,有益于医患者,以飨同道,共赏。期间少与间附己见而小按之。
1:徐灵胎名医不可为论,谓名医身价甚高,轻症不即延治,必病势危笃,医皆束手,然后求之,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如知病之必死,亦以死期而辞去,犹可免责。若犹有一线生机,用轻剂以塞责,致病人万无生理,则于心不安。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议蜂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故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倍难。愚按:余亲见一人治其至亲,疗效甚佳。但其亲总以琐事责之医者,不时以停药为要挟。凡重症多以七情致五脏受损,本难愈病,而况以人情干扰之,想要病愈,不亦远乎。想来名医尚且如此,俗医更难逃离藩篱耳。
2:是以为名医者,当自揣每日可诊几人,限以定数,苟逾此数,今就他医。庶几可从容诊疾,尽心用药,不至误人性命。
3: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看原著所附验案即明,下同)
4:余谓误信庸医,由于不谙方书,不能不救援于医耳。所可恨者,为医而不深究医理,强作解人,以致误事而不自知也。
5:医贵专门。曽见有人患風痧,医视为漆咬而误用清药。又有患火焰疔者,医视为热疮而误用发散诸品,几致不治,此皆不专门故也,可不慎哉!
6:治痈疽之法,不可轻用刀破脓,针疾之法,必先精究穴道,一或不慎,适以伤人。
7:北方人所眠火炕,南方人用之,体质阴虚者,多深入火气,每致生疾。
8:凡从高坠下而晕厥者,慎勿移动,俟其血气复定而救之,有得生者。若张皇扶掖以扰之,百无一生。
9:凡中风,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动以断其气。《内经》名言气复返则生,若不谙而扰乱,其气不得复,以致夭枉者多矣。愚按:当前所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猝死是否与此类症状相似。抢救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纲领才好。
10:《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6-07 19:10 2楼
医道之不凡呀
2015-06-08 16:20 3楼
11: 叶思兰有云:凡诊脉遇极大极微者,最宜斟酌。如极大而无力,须防阳气浮散于外;如极微之脉,久久寻而得之,于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坚牢者,不可认作虚寒。愚按:大实有羸家,大虚有盛候。虽不常见,但心中时时警醒,总不多余。
12:医任死生之重,而通性命之微,故无人不当学也,特非尽人所能学耳。
13:张梦庐有言:然诸疮皆属于心,心为火脏,又南人疮疡皆由湿热若更剂以刚烈()炼之药,弱者必痛伤其心气,强者必反增其热毒,此所谓不可轻用也。愚按:入乡问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之软硬,气候潮湿与干燥,饮食习惯等,各地差异很大。窃以为如到异地看病用药,最好先与当地医生有所交流,做到心中有数,再因地制宜,遣方用药方为妥帖。
14:吾里孔行舟上舍广福尝云:噤口痢半因误药而成。愚按:岂止只是噤口痢一症,用药不效者,皆有可能导致其他病症发生,慎之。
15:缘俗医治病,初多用温散,久久寒化为热,未有不从热治者耳。
16:《临证指南》虽成于叶氏之门人,采录冗繁,诚为可议,然其审证立方,实多可法可传。即如女科之症,必主奇经,洵能独出手眼,遵而用之,鲜不获效,程氏书岂能见及此耶?是故读程氏书可与立,不若读叶氏书可与权也。
17:伤寒六经兼诸症,柯氏发其端。湿热等病究三焦,叶氏宣其旨;苕南吴坤安荟萃群言,勒为成书,而伤寒之学无余蕴矣。
18:程之来:夜卧能使气降,昼卧能使气升。人至暮劳极,眼白昏而赤,静卧一宵,詰朝对镜,清澈如故,此气降之验也。昼倦当静坐片时,或散步玩物,睡愁自解。若因而沉寝,则初觉之时,目白必赤,此因卧而气反升之验也。盖昼当与阳俱开,乃逆其候而闭之。譬如夜当与阴俱闭,乃故狂呼豪饮,皆伤寿源。
(未完不续)
2015-06-08 19:02 4楼
这样的读书笔记杂以个人思索,实在是学习中医极好的方法。我个人也同楼主一样在坚持,与您共勉!
⬅ 治疗大拇指疼痛的有效方法 老茶馆 中医用药,乃用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