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医案——并陰

2015-05-24 19:58 楼主
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往冬时,为王使於楚,至莒县陽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陰。脉法曰「热病陰陽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陰。并陰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陰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5-24 20:16 2楼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5-5-24 20:30 编辑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评热病论 33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 愿闻其说。
岐伯曰: 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
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 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 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2015-05-24 22:00 3楼
第十三刀 说: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评热病论 33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

这篇说明仓公读过的典籍有些就收在内经里,除了评热病论,灵枢•热病篇也提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最后这句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陰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好难理解,是说此病和肾有关吗?经脉别论篇提到,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2015-05-24 23:30 4楼
chenchanghai 说:
这篇说明仓公读过的典籍有些就收在内经里,除了评热病论,灵枢•热病篇也提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

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这句话揭示的是信所以发病的原因.因为平时肾气素虚.冬伤以寒就病作.在太阴脉口而希.是说明肾气素虚的人脉在寸口的反映.最后一句讲此病任其发展就变成寒热病了.
2015-05-25 11:30 5楼
第十三刀 说:
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评热病论 33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

求教先生,阴阳类论里有: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这里提到的阴阳交是不是这种情况?
2015-05-25 13:48 6楼
chenchanghai 说:
求教先生,阴阳类论里有: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这里提到的阴阳交是不是这种情况

当然是.
—般阴病者.无热恶寒.发热阳也.阴阳交者阴与阳同时发病也.汗出脉不衰者.阴之故也.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夏季盛阳.太阴主内.阳盛则对于太阴是负荷加重.若此时至阴不给力.又发热.则死.阳发热不会减.因为阴气少的原因.
2015-06-22 02:05 7楼
所谓并阴者.热病汗之因得泄.并阳者汗之而衄.热因衄而泄.
2015-06-23 09:47 8楼
谢谢分享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医案——涌疝 老茶馆 中草药:翻白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