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问---1;为什么伤寒论很少提及五脏名词?

2015-03-31 11:09 楼主
全书,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条文:
1,提及最多的是:
胃和、胃不和;胃气、胃气和、胃气不和;胃中冷、胃中寒冷;胃气生热、大热入胃;胃气弱、胃中虚、胃中空虚;胃中干、胃中燥、胃中干燥、胃中水竭;胃中有邪气、胃中有燥屎、水渍入胃;胃中燥烦实;属胃也;
2,三焦:多处提及,仅次于胃。
3,3:脾家实;肝乘脾。脾约属病名,也算吧。
4,2:肝乘脾,名曰纵。在一个方剂的后面注有:并泻肝法。
5,1:肝乘肺,名曰横。
6,膀胱2:热在膀胱、冷结在膀胱关元。
7,1:邪结在肠中。
膈,胸多见,不能算脏腑,只是部位。
并且上面所列,有的是否出于仲景尚有争议。
经络提及:针足阳明;灸厥阴
穴位:风池、风府、期门、大椎、肺俞、肝俞、关元;
荣卫、津液、血室。

比较而言,则金匮开篇即五脏生理病理就都提到了。
这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伤寒以六经辩证为主,杂病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的区别?
虽说仲景时代不得不省文,也不至于惜墨如此呀?
我们今天常常使用五脏术语解释六经辨证,但是六经辨证很少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现象,毕竟是心有疑惑?我这个统计提示了什么?

张隐庵:按灵素中,凡论五脏,必兼言胃,---而本论亦然。** 本论指伤寒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3-31 11:17 2楼
人各有偏,临床各有侧重,每位医者临床接触的病症病种也会有相对的偏薄,医圣也不例外。视觉有限,我想应该是这样吧?
2015-03-31 11:56 3楼
提到的 胃 其概念也不局限在具体的胃腑
2015-03-31 12:41 4楼
你这个统计没有意义。脏腑概念落在实际问题上,就变成了具体组织部位归经的问题,伤寒只提部位和症状,归经问题需要读者脑补。如果不知道该部位对应的归经,应该放下伤寒,好好读一下内经。
2015-03-31 13:02 5楼
流于文字了。这个需要时间去认知的,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然后就自然明白了。读书,不必强解。就读吧,读到一定程度,就自明了。还有不明白处,就读经吧。读到明白为止。强解,只是自己逗自己玩儿罢了。除了可以浪费时间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2015-03-31 16:23 6楼
4,肝2:肝乘脾,名曰纵。在一个方剂的后面注有:并泻肝法。
5,肺1:肝乘肺,名曰横。

这个部分,你可以结合五行关系,来理解
2015-04-11 14:18 7楼
本帖最后由 刘军 于 2015-4-11 14:37 编辑

这个统计很有意思。刘渡舟从脏腑经络,有人从经络地界,有人五运六气都有不通的地方。仲景到底怎么治病的涅?只有问他自己。也许他就为了治伤寒,就一个六经辨治伤寒。后人用于其他,是想多了。后世的方并不比伤寒差,也是效如浮鼓,但是由于创方者学识,表述能力,不够真诚等原因,使得后世的方不如伤寒方那么好掌握和运用,所以懒人都学仲景去了。
2015-04-11 17:52 8楼
刘军 说:
这个统计很有意思。刘渡舟从脏腑经络,有人从经络地界,有人五运六气都有不通的地方。仲景到底

因为除了胃以外很少提及五脏名词,我猜测会不会仲景就是以六经为河,胃为海的模型结构,来辩治伤寒的。也怀疑六经系统或者别有传承,并不是与内经一致的另一系统?
2015-04-11 18:36 9楼
应该思考,多问为什么有好处。。
2015-04-12 16:42 10楼
道学术药 说:
因为除了胃以外很少提及五脏名词,我猜测会不会仲景就是以六经为河,胃为海的模型结构,来辩治伤寒的。也

后世的方不如伤寒方那么好掌握和运用,所以懒人都学仲景去了。

可否详细一点儿介绍一下这一观点,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对此很感兴趣。如何评价仲景方和后世方在现阶段的临床价值问题?因为对于经典方剂掌握不好,尽管日常临床不多使用中药,还是后世方用的多些。比如说,岳美中老先生在介绍他本人的学医经历时,提出学经方要入细,时方要务实。不入细则容易愤事,不务实易流于清淡。个人的问题是后世方介绍比较详细,不像经方那样述证简略,难以掌握?
2015-04-12 16:57 11楼
病若入五脏半生半生也,仲景也不是神仙。毒药攻中也未能全也.
⬅ 会“鬼门十三针”的高手 老茶馆 金匮学习笔记---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