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包括癫痫病

2015-03-19 12:08 楼主
本帖最后由 爱万年 于 2015-3-19 12:14 编辑

来源】《伤寒论》。

【组成】柴胡12克,黄芩,铅丹,龙骨,牡蛎4.5克(熬) ,生姜,人参,桂枝(去皮), 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大枣(擘)6枚

【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注:因铅丹有毒,现在大多不用。近年用此方者,多以磁石、生铁落、代赭石或朱砂代之。

【功用】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采、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养营,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

案例1:

崔某,女,16岁,奇村人。素性争强好胜,读书刻苦,名列前茅。一月前,与同学发生矛盾,郁怒于心胸,病头闷失眠,记忆明显减退,精力难以集中,或怒或泣,日趋益甚,遂废学。近一周不饥不食,时欲张口叹息,彻夜不寐,二目呆滞,喃喃独语,呼问不应。一医让服牛黄清心丸,无起色。视其表情淡漠,状似木鸡,舌尖红,有芒刺。诊其脉,沉滑右弦。观其脉症,此癫病也。《景岳全书》云:“癫病多由痰起,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是以神乱成癫也。今舌尖红赤,有芒刺,大有阳变成狂之势。宜速解郁开窍,清热化痰。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甘草6g ,远志10g ,石菖蒲15g, 竹叶3g ,石膏60g ,龙骨30g,牡蛎30g ,枣仁15g 。三剂

并嘱家长好言劝慰,心药医心。

二诊:神志明显改善,已可答问,思食欲寐。舌仍燥,边尖红,脉弦滑。志定神宁,痰火已轻,原法不变,并加滋阴养心之品。拟原方加生地15g ,麦冬15g ,五剂。

三诊:神情几近正常,遂未书方。嘱其豁达大度,宽厚容人云云。
孤云独闲按:

本例有明显的诱因,与人矛盾,心胸不舒,又见舌尖红,有芒刺,脉滑弦。根据气逆挟痰、扰乱心窍的病理,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舒解肝气,化痰镇惊,但因无明显的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肢节烦痛,所以去大黄、桂枝、茯苓。前医所用牛黄清心丸,系高热入心。本例无高热,所以难效。
案例2:

郝某,女,43岁。病心动悸,脉时停搏五月余。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严重时一分钟出现5次,以静止或睡卧时为多。某医与炙甘草汤,服后不效。值文明礼貌月,医院在街头服务时就诊。自述心跳,频频停顿,停则胸闷、窒塞难忍。素日胸胁苦满,烦躁易惊,口干口苦,喜静喜凉,热则头闷脑涨,眩晕欲仆,紧张则发热汗出。兼见神疲乏力,腰脊酸痛,手足心热,入夜尤甚。面目四肢经常水肿。月经正常,纳便如昔。舌质红,少苔,脉象沉弦,上鱼际,时缓中一止,此结脉也。诊其腹,脐左拒压。观其脉症,此肝气郁结扰心,肾阴虚损证也。治宜先调肝,后滋阴,步步为营,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苏子15g ,党参10g ,龙骨、牡蛎各30g,川军10g,桂枝10g,茯苓15g。三剂。

二诊:药后泄泻数次,心悸、胸满、烦惊明显减轻,结脉消失,脐左压痛不再。仍腰脊酸困,五心烦热。此阴虚一时难复也,遂改用滋阴养肝法,拟六味地黄汤加味:

生地24g,山药15g,何首乌15g,山萸10g,茯苓10g,丹皮10g,地骨皮15g,龙骨、牡蛎各30g。三剂。

孤云独闲按:

脉结代,代表方应该用灸甘草汤。但本例从胸闷、胸胁苦满、口苦、四肢水肿入手,符合柴胡中龙骨牡蛎汤主症,即“胸满、惊烦、小便不利”。反观灸甘草汤,适用于心阳心阴俱虚,心悸、胸闷,大便干燥。


案例3:气厥

李某,女,33岁,于1984年1月17日初诊。谓八九日来,眩晕阵作,一旦发作,自觉有气行于手足心,随即手足乱动,或抓或踢,不能自已,心中明了,口不能言,约十至三十分钟方止。一日数发,多则七次,少则两次。余诊断之际,适值病发,亲睹其状。询知素多肝郁,胸胁苦满,时欲太息,日暮寒热,心悸易惊,心中烦热,常饮冷水取快。望其舌淡红,苔薄黄。触知四肢厥冷,心下、脐左右拒压。切得脉象弦滑聚关。综观脉症,此为情志所伤,惊气所致。情志怫郁而不伸,横逆而不降,阴阳二气逆乱,故有眩晕、痉厥之状。今胸满、烦惊共存,为柴胡加龙牡汤证也。是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刚柔相济,可致阴平阳秘也。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0g,龙骨、牡蛎各30g,川军6g,桂枝6g

连进三剂,病再未发。
孤云独闲按:

气逆手足乱动,是表象,关键是找出病因。经询问得知平时肝郁气结,胸胁苦满,心悸易惊,烦热饮冷,正合肝郁有热之胸满惊烦。但四肢厥冷,是热郁不舒所致,非阳虚也。
案例4:痫病

索某,男,13岁,永兴庄人,1979年元月来诊。一周内两次仆倒于地,一于睡醒之后,一于玩耍之时。皆呈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流涎沫,牙关紧闭,齿咬舌破,犹不知也。肢体强直,小便自遗。急掐人中、合谷穴,约三五分钟始醒。本院儿科赵主任疑为癫痫。余望其面色红润,二目炯炯,起居如故,饮食正常。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脏腑之所苦。沉思良久,一筹莫展,难以书方。再询之,知寐后常有惊惧之状,仅此蛛丝马迹,诊为七情之惊,扰乱神明。遂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试之: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2g,党参10g,甘草6g,龙牡各15g,桂枝6g,川军6g,茯苓15g。三剂。

三月后其母患病来诊,言子再未发病。以后每年相访,未见重犯。

孤云独闲按:

这是一个典型的辨证案例。乍一看,“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脏腑之所苦。”但,病总有病因。“再询之”,也是医生的经验之谈,即医生根据经验初步判断可能是哪方面的病因,所以才详加细问。
案例5:痫病

王某,女,16岁,部落村人。自幼未见癫痫,家族中亦无此疾。1982年11月某日,猝然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目睛上翻,四肢抽搐,口吐白沫,10分钟左右,始渐渐清醒。翌日,就诊于某医院,脑电图检查:呈异常脑电图,提示癫痫。一年中,抗痫药苯妥英钠等,按时按量,认真服用,然病证仍频频发生。询知胸胁苦满,胆怯易惊,遇事易怒,情不自禁,饮食起居一如往昔。触知腹肌挛急,脐左动气,脉来沉弦。由脉症观之,证属痫病,似由惊气而来。柴胡加龙牡汤虽为伤寒治方,然下气平惊,宁心安神,其效无出其右者。苯妥英钠等药,久服不效,嘱令停用。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0g,龙骨、牡蛎各30g,川军6g,桂枝10g。三剂。

二诊:大便日二三行,呈黑脓便,胸满减轻,嘱守方续服。

自服药后痫病再未发作,坚持用药30余剂,胸胁苦满消失,胆怯易惊不再。一年中几次随访,痫病如入海泥牛。20年后,彼患肾病综合征来诊,知痫病确已根除。

孤云独闲按:

本例揭示两个问题:(1) 如果及早治疗,痫病是可以彻底根治的。(2) 虽无大便秘结、小便不利,仍可用大黄、桂枝、茯苓。(3) 根据黑脓便分析,此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痫病,而是热毒内陷攻心所致。

案例6:失眠

马某,女,34岁,娄烦县人。夏季病胆结石,经余治愈。冬日因家事不遂,积忧成疾,病失眠。原籍一医与镇静药治疗月余,时效时不效。易医,与归脾汤加莱菔子,仅一剂,烦躁益甚,通宵达旦难以成寐,遂来忻州求诊。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胸满心烦,胆怯易惊,喜欢独处,厌扰之情及于幼子。胸背部如火烧焚,思饮喜冷,口苦。舌尖红,苔薄白,脉来弦滑。诊腹,右胁下有抵抗,脐上动悸。胸满不欢者,肝气郁结也;脉象弦滑者,痰气交阻也。口苦思冷者,肝胆火旺也。《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由是观之,本案之失眠乃肝气郁结,火生于内,痰聚于中,痰火扰心,神明不安而起。治当舒肝解郁,清热化痰。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龙牡各30g,茯苓15g,川军6g,胆星6g,白金丸3g。三剂。

附:白金丸药方,出自《外科全生集》。白矾(研细) ,川郁金(研细)各等分,和匀,皂角汁为丸。有豁痰散结,通窍安神功效,主治由痰阻心窍引起的癫痫发狂,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胸肋胀满,喉风,乳蛾。

患者住忻州饭店,服药当晚仍不能寐,躁懊若丧。自视病属不治,绝望之至,跳楼自杀,幸其丈夫早有防备,使之未遂,急愤中用指甲自毁其面,来诊时犹血迹缕缕。余以宽言慰之,并以《皇汉医学·柴胡加龙牡汤》治愈病例示之,以坚其必愈信念。令守方续服,至七剂时,可睡五六小时。胸背部烧灼感消失,口苦止,胸满烦惊诸症减轻。

继进三剂,可寐七八小时,情绪亦恢复如初,惟感疲倦而已。嘱其淡漠宠辱,自我调理,无忧无虑即成仙,何不仰之、行之!

孤云独闲按:

此例也颇有研究之处。辨证用方应该没有问题,但服药当晚效果不减反增,原因何在?应当是清热泻火药用量轻了,因为患者已见“胸背部如火烧焚,思饮喜冷”,当加大大黄用量,并加石膏以清热。另:后期惟感疲倦时,应加以滋阴清火作恢复疗法,以防再发。
案例7:惊吓不眠

《刘渡舟医案》:尹某某,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绘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自汗出,大便不爽。既往有癫痫史,此病得之于惊吓之余。视其人神情呆滞,面色发青,舌红而苔白黄相兼,脉来沉弦。辨为肝胆气郁,兼阳明腑热,而心神被扰,不得潜敛之证。治宜疏肝泻胃,镇惊安神。予本方1剂,大便通畅,胸胁满与呓语皆除,精神安定,不复梦扰,唯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适,上方加竹茹、陈皮,服之而愈。

孤云独闲按:

本例起因明显,受惊吓所致。主要症状是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大便不爽。后加竹茹、陈皮,紧抓痰火不放,多年癫痫病得以控制。

案例8:患疟醉酒

《王旭高医案》:心境沉闷,意愿不遂,近因患疟,多饮烧酒,酒酣之后,如醉如狂,语言妄乱,及今2日。诊脉小弦滑沉,舌苔薄白,小水短赤,大便不通,渴欲饮冷,昏昏默默,不知病之所在。因思疟必有痰,酒能助火,痰火内扰,神明不安,此少阳阳明同病而连及厥阴也。仿仲景柴胡加龙牡汤主之: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茯苓,龙骨,牡蛎,铅丹,菖蒲,大黄,竹沥,姜汁。


案例9:心悸眠差

《陕西中医》(1984;12:41):梁某,女,32岁。两年多来,自觉头晕乏力,夜寐不安,心悸怔仲,胸脘痞闷,胃纳不佳,有时脘痛,大便不实,月经不调,白带多。苔薄。上述症状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自疑癌症。查无阳性体征,服中西药不效,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此为肝郁不舒,痰火扰心,予本方6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0余剂,除脘部略有不适,余症消失。


案例10:帕金森氏综合征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4:25):潘某,女,59岁。高血压、动脉硬化史10年。两年前两手颤抖,走路不稳,西医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给安坦、莨菪浸膏片、安定等治疗,病情好转。4个月前因精神刺激颤抖加重,继用上药无效。现患者两手呈有节律之细震颤,走路呈慌张病态,头部前倾,摇摆不止。胸部闷胀,烦躁口苦,小便黄赤。舌微红,苔边白中黄,脉弦劲。证属阴虚阳亢,郁怒化火,火盛生风,风火相煽,心神失主,筋脉失约所致。治宜调肝清热,潜阳熄风,镇惊安神。予本方加蜈蚣2条,水煎服。上方服12剂后颤抖明显减轻,继服24剂后颤抖消失,追访两年未复发。

孤云独闲按:

本例已出现四肢颤动不能自主,脉弦劲,当属痰火重症。因病史10年,伤及正气,可从缓图之,服12剂后才显效。

案例11:舞蹈病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4:30):张某,女,12岁。手足乱动、行走不稳、挤眉弄眼等5个多月,伴烦躁易怒,时时叹气,脉弦而细。某医院诊断为舞蹈病。证属邪入少阳,痰湿内郁,风邪外客。拟本方去铅丹、大黄,加白芍6g,生甘草6g,煎服3剂后诸症好转,继服30剂而愈。

孤云独闲按:

舞蹈病,是现在的病名。从症状看,就是肝风内动,原因是痰湿内郁少阳。本方加白芍、甘草,很值得借鉴。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0430QQ群经方中王彪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些心得体会,转载 老茶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