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上)

2015-03-04 15:44 楼主
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上)


人生一口气,气为生命之本,而中医认为肺主气,而且主一身之气,另,又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而肺为“相傅之官”,由此可知,肺的地位仅次于心,可见肺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我将中医有关肺的理论梳理概括了一下,并细细说来,以供中医爱好者和有意于气功养生者们参考。再,我在某些方面还谈了个人一点学习心得,与众不同,可能不完全妥当,也权当研究者们参考。
一、 肺的理论概说
有关肺的理论,如从中医解剖学上说,我从有关古文献中找出以下数则:
《灵枢·九针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
《难经·十二难》:“心肺独居膈上”。
《医贯》:“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
《难经+四十二》:“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 ”。
清代王清任:“肺两页大面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一小片亦向胸。肺管下分为两杈,入肺两叶,每杈分九中杈,每中杈又分九小杈,每小杈长数小杈,枝之尽头处,并无孔窍……”。
由此知道,解剖学在中医理论中也有,这已为大家所知晓,只不过中医的解剖学层次较低些,更为原始,但从解剖的角度来认识肺,也有中医的独到之处,而且基本上与西医的解剖学认识是相符的。
中医解剖学认为肺和心一样,其位置处于膈之上,像华盖一样将五脏盖住。肺的构造为左右两叶,呈莹白色,内为空虚状,就如蜂窝样,也像橐空格(注:橐箭,古代冶炼用以鼓风吹火的装备,犹今之风箱),其解剖功能就是人的呼吸出入功能。古人还称了重量,为三斤三两,最后还发现了肺中气管,即现代认识到的大小支气管。在肺的分叶上,古人看来有误,不是八叶,而是五叶。
中医所认识的肺,不仅只是解剖学上某一个器官上的肺,而是指以肺器宫为主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系统的肺,这就是说,肺不是指单一的肺这个器官,而是与身体内外因功能相关有联系的一个整体系统,即肺系统。如肺与身体内的皮、毛、鼻窍、鼻涕有关:还与人的情志中的悲伤有关:代表肺的经络还与大肠经为相互的表里关系。肺经为里,大肠经属表。不仅如此,更广泛一点说,肺还与五脏中的其它脏器有关,如“肺朝百脉”,因此肺就与心脉相通:如肺通调水道,因此肺就与肾脏有关等等,中医的肺就是这样一个带有系统性的整体观念的肺。
由于中医肺是这样一个整体性的系统结构,所以中医理论对肺的功能的认识也有自已独到的认识,这就说,肺不仅仅是一个管呼吸的系统,而是具多样的功能系统,即肺的功能是:肺主气,主一身的气:肺能通调水道,参与全身水液的代谢谢:肺治节,即具有全身生化机能、气血津液的调节作用。
另外,中医理论还发现肺有三个独有的特性,即:宣发、肃降、肺为娇脏。前二者为肺功能发挥作用的主要生理机制,后者为肺与其它诸脏器相比在适应体内环境的独有特质。、

二、 肺主气,主一身之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所谓“气之本”,就是指肺是人体气化中,化生化灭的根本。所谓“诸气当然是指人体中一身之气,它包括有呼吸进入体内的自然之气:脾胃生化的水谷之气:肾中藏有的先天与后天综合的真气:还有五脏六腑之气等。如从另一角度而言,这就是指宗气、营气、卫气和真元之气等。
首先说呼吸中的自然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气通于肺”,指的就是人的呼吸问题。古人虽不懂肺循环,但肺可一呼一吸地吐故纳新地吸收自然中的真气是知道的。关于脾胃的水谷之气是大家所熟悉的,它是通过脾的运化作用而到达肺部的。这水谷之气与呼吸进入肺的自然之气,都在肺中,它们在进入肺的前后过程中已形成三种体气,即营气、卫气和宗气,它们在肺的机能作用下各行其道,进入机体的相关组织中。
这里我只重点说说宗气。关于宗气,在《灵枢》经中有这样几则经文:
《灵枢·邪客》中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五味》中说:“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
《灵枢·刺节真邪》中说:“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从上几则经文就可看出,宗气是出于肺,它主要是来自于天地自然的精气,这精气除吸入的自然真气外,当然也包含有进入肺内的人体内的水谷真气。这种宗气,不同于营卫二气,它有自己的存留和出行道路。所谓存留就是指宗气先积聚于胸中膻中穴处:所谓出行道路就是指它的上行与下行。上行是出喉咙,走息道,行呼吸的部分:下行是贯心脉,经气街入足部的部分。所谓“其大数出三入一“,在古今中,对此句的看法不一,根据经文的语意,我认为是:它是指存于胸中的宗气在人的呼吸运动中,其中有三份宗气上行入息道被呼出(当然还包括表皮的出入),吸入留下的仅是一份,这一份就是下行到气街入足跟的部分。另外,呼出的三份宗气也不是毫无价值的被呼出,而是在呼吸运动中适应一定的生化反应过程中被呼出的,是有价值地呼出。
再从以上有关的经文中,我们还可看出宗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不可小视,经文中说它“贯心脉”,“行呼吸”,仅此两则就可知它与营卫二气有着同等的价值和密切的关系。清·周学海在《读书随笔》中指出:“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骨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如用现代科学观念来认识人体,我认为此说基本上是正确的。
人体的动力来源于哪里?我认为,首先是心机的搏动,它是自律自动的:其次是助肺呼吸的呼吸肌收缩与舒张的运动,它是受神经呼吸中枢的指令,而这个呼吸中枢也有一定的自律自动性,因为人的呼吸运动一下都不可停顿下来,它和人的心脏搏动一样,停下来就意味着人的死亡。
人的心跳与呼吸运动,这些都是人体中的物理机械式运动,有了它们的开始,然后才有脾胃的生化运动和整个脏器的新陈代谢谢和能量代谢谢的产生,由此才有身体中的化学能和电磁能等的存在。身体中所产生出来的这些能量和力量,如用中医理论来看,它们就体现在营卫二气的运行中:同时也体现在宗气的运行中。营气是滋养身体的,而卫气则是卫护身体的,同时也是身体一切肌肉的动力来源。不过,在身体肌肉的动力来源除卫气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失的就是宗气的相助,因此宗气也是人体中一个很重要的支柱性气体。
就宗气而言,它的运行,不仅要主导呼吸运动,同时在呼吸中也主导着人的语气的力量。既于在血脉中,宗气是与卫气一道助心脉血行的,由于它的相助,使卫的阳刚之气,刚性力更强。
关于真元之气,也即肾气。它是由肾藏精,肾精化生之气。它是主人的生殖、生长和发育能力之气。
那么肺又是如何主宰这真元之气的呢?为此,我们必须要看以下几条经文:
《灵枢·邪客》“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灵枢·卫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所谓“宗气留于海”,显然是指“四海”中的气海(膻中穴),那么气街也显然是指“四街”中的“腹气有街”和“胫气有街”,因“四街”,这两者都是属于“下者”。而“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前者,“腹气有街”,即腹中的气街,因与背输穴,和冲脉相关,而背输穴的12穴中就有肾输穴和膀胱输穴,冲脉又与肾经息息相关,所以下行的宗气必然与肾气相通。后者为足部的气街,它与气街(这里是指一个穴位即气冲)、承山穴有关,而气冲穴为胃阳明经穴位,它与冲脉有关,所以当然也就与肾经有关:而承山穴为膀胱经的穴位,在踝下又有数个肾经的穴位,如太溪、太冲、然谷、涌泉等穴。从上面所罗列出一些关系来看,所以下行到足部的宗气,就可足以说明它与肾气是密切相关的。下行的一份宗气,使肾精之气得到濡养,更加充足。
为了进一步说明宗气与肾气的密切关系,我这里还举一个古人养生中一条重要的经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所谓真人,就是指古代善于养生之道的圣贤之者,此条谈了吃喝、睡眠、思维情志和气功的养生道理,其中所谓“真人之息以踵”,就是指气功中深呼吸使气至足跟的意思,这与宗气下行的路径是相符的。(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3-05 13:29 2楼
肺的七大散热增热与减氧增氧功能,能从解剖到生理,解释肺脏的具体功能!
2015-03-06 09:31 3楼
肺者,阴脏至阳也。举真阳而化精魄,纳清气而外浊气。

居相府而入肾阴,真阳之从化,精魄之始基,主宰一身之气也。
2015-03-06 09:34 4楼
内经此书纰漏百出,勿可尽信之,泥潭不得出也。
2015-03-06 09:35 5楼
楼主所悟,尚在肤表,多多努力哦。
2015-03-06 09:39 6楼
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此阳气不升,巡行不至,不能摄血,故血瘀滞而足厥。

原因多种,肺气不足,仅为其一。
2015-03-06 09:50 7楼
本帖最后由 轩辕水天 于 2015-3-6 09:54 编辑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所谓“气之本”,就是指肺是人体气化中,化生化灭的根本。所谓“诸气当然是指人体中一身之气,它包括有呼吸进入体内的自然之气:脾胃生化的水谷之气:肾中藏有的先天与后天综合的真气:还有五脏六腑之气等。

其实这句话内经说的比较简洁明白。但是后人基本就没理解。凡是在那统计气的种类的都没理解。


后人就简单的以为,既然肺主一身之气,那他就包括了上面列举的那些气其实大错特错。




肺气也好,宗气也罢,根本不包括这些,你如果认为包括这些,就彻底理解不明白中医了

这群人根本就没理解,什么玩意叫做从化,从化不是包括懂不懂跟这群人都闹心都
2015-03-06 13:33 8楼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5-3-6 13:35 编辑

轩辕水天 说:
的根本。所

模糊的演绎的文化性中医学,远没有科学的肺脏七大散热降温减氧增氧机制,对肺脏功能的科学认识。所以文化中医学应退出医学界,科学化中医学应跟进!因为科学的唯一性与明确性与准确性才能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肺脏的功能!
2015-03-06 13:35 9楼
LIKAIDI 说:
模糊的演绎的文化性中医学,远没有科学的肺脏七大散热降温减氧增氧机制,对肺脏功能的科学认识。所以文化

很荣幸的告诉你,我就是学自然科学的,而且就是针对你的这个思想的,因为我是学化学的。
2015-03-06 13:36 10楼
LIKAIDI 说:
模糊的演绎的文化性中医学,远没有科学的肺脏七大散热降温减氧增氧机制,对肺脏功能的科学认识。所以文

我告诉你中医理论一点不模糊,只有糊了巴图的人才模糊。
2015-03-06 13:44 11楼
轩辕水天 说:
很荣幸的告诉你,我就是学自然科学的,而且就是针对你的这个思想的,因为我是学化学的。

肺脏的组织细胞被水分所包围,并氧气与一氧化氮共同溶解于组织液与细胞液中。氧气与一氧化氮的分子量不同,化学性质更是不同。并氧气与一氧化氮有竞争性溶解组织液与细胞液,并温度增加小分子一氧化氮会被驱离或蒸发溶解度减低而大分子氧气会存留并溶解度增加出现!
所以一氧化氮会在冷处富集并置换氧气外出,而氧气会在热处富集并置换一氧化氮外出!这就是氧气与一氧化氮的运动规律。也是冷热变化而一氧化氮与氧气重新分布出现,更是疾病的发生与治愈出现!
⬅ 针灸治老年脑萎缩 老茶馆 重视攒竹穴的临床应用 ——从针刺攒竹穴治疗一例踝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