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

2015-02-05 20:12 楼主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



——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



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不仅化生水谷精气,提供物质基础,参与宗气的生成,而且又能滋养先天之精气。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气血生化就不足。

另外,脾胃位于腹部,脾升胃降带动全身气机升降,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有度,则脾胃调和、气血条达、身体安康;脾胃受损,功能失常,必造成脏腑气机紊乱,人体阴阳失衡。

综上所述,六腑闭塞不通,不仅仅是造成六腑本身的功能失调,“糟粕”的排泄不畅,而且影响五脏六腑以及整个机体的气机调畅和代谢谢废物的排泄,并且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而使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失去正常的气血濡养,以至于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从而百病丛生。

脏腑按摩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首先通过按摩腹部,疏通六腑,增强六腑的传化功能,清除瘀滞在各组织器官内的生理和病理产物,使体内保持一个清新干净的环境,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通和上下,分理新旧,除陈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保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谢和生理功能,最终驱除病邪,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正如同唐代道士吕洞宾 (八仙之一)所说的“欲要长生,腹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的养生和治病名言。

二、疏肝利胆,调畅人体全身气机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所以,气滞之病又以肝气郁滞为先。情志失调、痰湿、食积、瘀血等停聚于内,多宜伤肝,肝失条达,则影响气的流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从而引起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故有“诸病皆可从肝治”之说,即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充分体现了肝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肝气郁结证,古今医家有诸多精辟论述。《内经》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金元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气、血、痰、火、湿、食的六郁学说,并提出“六者之间,先为气滞,而后为其它。”并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类证治裁》专列肝气一篇,提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读医随笔》说:“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浮肿……皆肝气不能舒畅也。””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都认为肝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 肝气郁结证是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它不仅涉及多种疾病,而且自身又有衍变的多向性,因此诸病从肝郁论治不仅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同时也体现了同证同治中的异治。

可见,肝主疏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其他脏腑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因此要使人体内凝结的邪气和瘀血疏散,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必须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因此,在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要保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加强对肝的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段氏脏腑按摩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治肝。我们通过按摩手法可以将肝脏内积累的垃圾清理出,恢复它的原貌,自然肝的生理功能就能恢复,重新塑造它的“将军之官”的威武形象,使它重新行使在人体中的重要职责。

三、充分发挥按摩疗法的特长,清除体内“非素有之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本,本质、本原、根本、根源之渭。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中医治疗中最基本的原则。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始终坚持这一治疗原则。因为在实际临床中我们接治的病人大多数患的是慢性疑难病症,所以寻找到导致疾病的的真正根源所在是最重要的,并对导致疾病的根源施以重治,才能达到应手而愈的神奇疗效,使患者的身体真正实现康复。

前面我们谈到气血失调是导致脏腑失调的,疾病顽固不愈的真正罪魁祸首。而气血失调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由于气血紊乱最终导致滞气、瘀血、凝痰等诸邪留于体内,这些东西本来不是人体所固有的,是人体内“非素有之物”,中医称其为“病邪”。无论疾病是虚是实,是寒是热,打通联络各个组织器官的经脉,清除机体内的这些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病邪”才是我们调理气血,恢复脏腑生理功能,最终祛除疾病的关键所在。

按摩的实际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医者双手的机械运动使患者身体的组织产生被动的运动,并不断的将医者所做的功(包括力、精神信息和机械能量的有机结合产物)传递给患者,加速患者机体内物质的运动,促使新陈代谢谢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动能力,清除存在机体内的非素有之物,从而使身体的一些病症消失,而提高健康程度。

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具有“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特点,也被称作“阴成形,阳化气”。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以“气”这种“无形”的状态存在,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以由“气”凝聚成为“有形”的状态存在。我们肉眼所看到的世界万物只是气存在宇宙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因此,人做为天地之间一物,也必然同世界万物有着共同的特性。人体内的病邪,也应该是由邪气与恶血相维附凝聚而成的,也就是说病是由邪气凝聚而导致的。邪气发生凝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就造成机体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例如或寒或热;又因为邪气凝聚在人体内的部位不同,就会使不同的经脉或器官产生病变,例如瘀滞在肝脏就可能形成肝硬化;当邪气与瘀血凝聚而成形时,就必然影响脏腑功能的协调而导致气血生成不足,例如造成气亏或血亏,甚则阴虚或阳虚。因此,治则需反其形成之道而行之。

脏腑按摩疗法就是充分发挥了按摩疗法的特长,施治于这些导致人体患病的根源,解其结而散其聚,可使散开的邪气由大便排出;化开的凝痰由水道排;散开的瘀血由血管排出;近肠胃者,归肠胃,或从口吐出,或从大便排出。脏腑按摩疗法在治疗疾病时始终坚持了“治病求本”的原则,因此在治疗诸多沉疴顽疾时,才产生了邪去而病自愈的神奇功效。(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分享:海南文昌铜鼓岭上俯瞰月亮湾 老茶馆 人间从来没有吃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