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历程,点点滴滴,感恩论坛】

2015-01-26 17:14 楼主
本帖最后由 诗意人生 于 2015-1-26 17:40 编辑

[postbg]2.jpg[/postbg] 五年前的暑假,高考刚结束,怀着失落又充满希冀的心情,在网络上晃荡。那个时候,在高中浩如烟海的题海徜徉,休憩时,最喜欢的莫过于拿出新华书店买的黄帝内经,翻开第一卷,指头点着一个个古文,慢慢诵念,「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虽然从小接受的是科学思想的熏陶,但因为种种因缘,个人比较叛逆,不信守科学的教导,虽然初中就入了团员,但却对于马克思先生的思想朦胧未知。
偶尔间,搜索中医 论坛,当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民间中医,第二位的是民间中医的百度百科,第三位的是华夏中医药论坛。看过民间中医的论坛,版面不是非常喜欢,都是广告。
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年轻,不知道一个论坛能在网络中存活下去,有多么的不容易。
www.baicao99.com
华夏中医药论坛,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不用hxzyy这一类的域名呢?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百度了3 17 中医,才知道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70年前,国力衰弱,民心卑贫,某些站在权力上游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医嗤之以鼻的留洋新国人,开始蠢蠢欲动,以中医是杀人祸首为由,试图废医存药。行内人都知道,千百年下来,没有中医,也不知道华夏这片土地上怎会诞生出这般孝顺的子孙,试图废除中医。不过,说实话,十医九庸,救人杀人,纠葛千年的事情,太多太多。如咱们的鲁迅先生,是非常抵制和排斥中医的,起源于父亲的肺结核、肝硬化,那时主治的中医无能为力,却当仁不让,处方抓药。国力衰弱,民不聊生,中医岂能独立于世外?在试图废除中医的趋势下,中医界爆发出怎样的璀璨火花!张锡纯、彭子益、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施今墨……
于是,就注册了这个id:诗意人生。
初来乍到,最喜欢的就是潜水,翻阅陈年老帖。这是初中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没有阅读过,是没有发言权的。于是从中医初涉版块开始,从列表的最后一页,一个个帖子,慢慢的阅读上来,那个时候,不懂医,不懂药,但是看着如同武侠小说般的医案,实在是让人废寝忘食。在翻阅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苍穹jiff,花香丁,王稼祥,八月惊雷,董兴辉,焦三仙,金谷子,南宫凌浩,cd小草liujianli0371,gqdx,孙宏彪,白头翁……也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经常在论坛逛逛。
也就是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吧,对于中医,传统医学,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这是一个讲阴阳五行,讲症状舌象脉象,还有好多稀奇古怪从来都没听说过的草药的医学,能用按摩治病,能用推拿治病,还有神奇的接骨,不传的祝由。
没多久,开始了高考志愿填写,那个时候对于中医执迷的很,固执的要填中医药大学,但是分数很可怜,是2010年的二本线。看了好多大学的中医专业,分数好高好高。堂哥,是西医外科的一名医生,那个时候,他还年轻,心也很好,听我要报中医专业,硬是抛下两台手术,赶回老家来阻止我干这愚蠢的事情。中医毕业是没法找工作的!你临床医学也别学,不要读医学,其他专业都能报,千万别报医学,很清楚的记得那个晚上,坐在我面前,详谈了三个小时。
也许是命运,那时候志愿是网上填的,我偷偷写了中医药大学下的独立学院,报的是中医专业,三本。直到截止日期,我才告诉爸妈我的选择,父亲很生气,和我两个月没讲过话。
我相信我所看到的,我相信苍穹哥,我相信论坛里的各位大叔。
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
在炎热的9月份,到了杭州,到了滨江,告别了网上的所有朋友,因为大一没法使用电脑。在陌生的环境里,渐渐熟悉,熟悉专业里唯一的十五个男生,开始了大学生活。 692f51f3ga695a3e9d525&690.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1-26 17:14 2楼
本帖最后由 诗意人生 于 2015-1-26 17:39 编辑

[postbg]2.jpg[/postbg] 在炎热的9月份,到了杭州,到了滨江,告别了网上的所有朋友,因为大一没法使用电脑。在陌生的环境里,渐渐熟悉,熟悉专业里唯一的十五个男生,开始了大学生活。
因为对于中医有点印象,所以心气是高傲的。但是翻开教科书,对着课程表,彻底傻眼了。报的是中医专业么?真的是中医专业?为什么这么多西医的课程。差不多有一半的课程是临床医学的,一小半是通识课程,剩下的才是中医的基础课程。当时很气愤,感觉被欺骗了。可是,这个问题问谁去呢?辅导员?辅导员不管这个事情?还是去探索高大的行政楼?
愤怒、无奈、慌张、迷茫,在这些情绪下,开始了大一的生活,中医药大学的课程排的非常满,每天都和高中没区别。
大一的第一堂课,是一个中医世家出身的老师所授,感恩夏老师。那个时候,坐在我身边的男同学,家里也是中医背景,在课上,他教会了我第一味中药:川芎。因为芎字不会念,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夏老师是东北那边的人,语气充满了活泼,逗得大家连连发笑,不过夏老师很遗憾的告诉我们,我们这一届的中医内科不是他教的。缘分。
难忘的启蒙课,在夏老师身上,嗅到了传统中医的味道。大学,是个好地方!虽然有无奈,有悲伤,有各种不满意,但是处处都有惊喜。
第七版中医基础理论,这本吐槽了多牛的教科书,再次抚摸这翠绿的封面时,心中五味陈杂。
那是一个下午,吊扇哗哗的转动,杭州的高温天气,教室中弥漫着汗水味,教学楼的底层,最后一排。老师是女的,气质很好,讲话柔柔的,但是眼神很犀利,像一把刀子。老师是一个中医出身、留日,学西归来的博士。那一堂课,上的是五行生克,七版的教材,五行生克图,是一个圈加五角星。
课间,询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木克土,土克水呢?
老师,在小风扇下歇息,用异常洪亮的语气答道:这个就是这样子的,没有为什么,你只要记住就好,那个圈加五角星。
忽然之间,胸中产生一股难明的怒气,压抑住后,默默点点头,回到座位上。
上课了,老师说道,刚才课间有个同学问我,五行为何生克,这个同学们啊,你们记住就行了,千百年来就是这么用的,没有为什么。
这一刀,补的非常好。
从那次开始,放弃了教科书。拾起高中读的那本新华书店买的黄帝内经,每天早起,参加国医早读,就是念书。课上,翻阅词典,用诺基亚520慢吞吞的WAP流量在网上寻找注解,寻找暑假在论坛上感受到的生动的传统医学。
2015-01-26 17:14 3楼
本帖最后由 诗意人生 于 2015-1-26 22:22 编辑

[postbg]2.jpg[/postbg]

学校的校训是求本远志。

「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回想起来,感恩自己那一丝善念,立志学习传统医学。

大乘佛法以慈悲心为核心,人一旦发心,宿世因缘都会慢慢成熟,在最恰当的时间帮助你。

就在放弃教科书的第三天,凉爽的晚上,学校图书馆四楼,那是一个自习的好地方。非常非常感恩大学的图书馆,在这片狭小的图书馆里,有浓重的学习氛围,在不远处的图书架上,到处都是传统医学的书籍,虽然不能带出馆外,但是在此处自习是能随时借阅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是今天早读的时候,念及的非常有感觉的一句话。阳守阴内,阴使阳外。这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啊!是太极么?象,却不象。于是抄起素问,疾至门外,于走廊中,低声吟诵:「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恰巧,这时走过来一位高大的学长,虽然高但是却很意外的佝偻着背。眼神中精光连连,非常修长的手指。似乎是挺及素问的读诵声,见我手执素问,问道:同学,这个,刚才是你在读么?

心中惶恐万分,哎哟,打扰别人看书了,抱歉的道:对不起,可能吵到你了,那我去别处读吧。

说完转身就想走。

诶,别走啊。没说你吵呢。你是中医专业的?

嗯。

你家里父母是学中医的么?

不是啊。

那你怎么在读素问?

……

这是大我两届的一个学长。气质,感觉不象是大学生,象个出尘的游方道人。于是,讲中医基础课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然后说,不大喜欢这般死板的中医。还是喜欢内经里的中医。所以这几天一直在读诵。

学长很意外,原来我的学弟里还有你这种奇葩,来握个手。

握爪毕。

你说的没错,这个教材的确不是能教出中医的材料。你手里的才是,不过单单你手里那本不行,还有其他的。

第一次,第一次,在大学里开心的笑了。虽然没几个月,但这种感觉,却是久违!胸中憋闷的气息,随着笑声烟消云散。

学长,那你说说,还有哪些书是需要读的?不过我能不能先请教个问题?此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是楼下花坛里种的太极图么?

不全是吧。在这儿待久了,你就知道了,楼下那太极图会变化的。

啊?这么神奇?

那是。这句话呢,是一幅动态的图,你想象下,古时候那种水车,咕噜咕噜转的那种。水车为何会转动呢?水从上头掉下来,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像阴气,这头掉下来,那头会把新的水带动上去,这就像阳气。但是这个不全是阴,不全是阳。阴如果不下来,阳气能上去么?所以阴下来,是阳上去的动力源泉。同样的,阴要下去就得靠阳上去的力量。实际上没有阴阳,只有那么一股力量,阳散发出去的初始力量来源于阴,阴能收敛的初始力量同样来源于阳。你别看从上头掉下来的就是阴,那就错了,那是阳,阳的极点。下头上去的同样不是阳,那是阴的极点。

哦?那不就是寒极生热,热及生寒?

嗯?你说说,这热是什么?寒又是什么?

我以前认为是发热发到极点就寒战了,寒战久了就发热了。但感觉总有点不对劲。你这么一说,就像咱们这天气一样,白天非常热,但是到傍晚热过去了就开始凉快下来了。虽然晚上很凉快,甚至半夜一两点的时候还有点冷,不盖被子都有点吃不消,但是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天气又暖和起来了,到了下午一两点,真是热得不行。有点明白你讲的阳不是阳,阴不是阴了。就像早上虽然是阳气在升发,但是还是挺凉快的,同样的,虽然傍晚了阴气开始下降了,但是同样还是挺闷的。

这是一个相当愉快的夜晚,学长留了个短号给我,然后手机里收到了这么几本书: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
2015-01-26 17:14 4楼
本帖最后由 诗意人生 于 2015-1-26 19:35 编辑

[postbg]2.jpg[/postbg]

第二天,在国医经典诵读的最后十分钟,昨天夜晚遇到的学长竟然出现了讲台上。哦,原来这就是国医部部长提及过的讲师。学长自我介绍一番后,开始跟我们讲起了中医的历史,大手一挥,那个气势,实在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同学们,还记得中医基础,概论中提及中医的起源么?什么中医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胡扯,统统都是胡扯。普通老百姓在劳动久了,肌肉酸痛了,踩着某块石头,然后酸痛缓解了,这就是穴位的最初来源?真是异想天开!

好!讲得太棒了!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实在是值得吐糟,学长在上面讲的话出了胸中一口恶气。

今天时间也不多,多的不能讲,你们翻开朗读本的最后一页,那儿有个大医习业。估计大医精诚你们都听说过,大医习业估计从来没见过。这也是孙真人写的,写给每一个立志想成为大医的人。官方说,咱们药王孙思邈活了101岁,我告诉你们,这是怕国外的学者太惊世骇俗,孙真人起码活了144岁。来,咱们一起读一下。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第一次读大医习业,好多字不会念,靳,音敬;邵,音绍;赜,音泽。

这篇呢,大家回去好好读。每一句啊,都好好读,好好念,尽量背熟。里面的意思都搞搞清楚。今天也不早了,这个教室是要上课的,散了吧。

学长是以前国医部的部长,以前没有经典诵读的活动,是他一手创办的,教室的申请等等,国医部这个冷门的部门慢慢变得炽热,不过,在学长干的有声有色的时候,某位老师的一纸调令,撤走了满腔热血的学长。这是后来知道的事情。

这一天,沉浸在满满的喜悦中——原来一千三百四十年前,就有人给我们铺好了道路!

不过那时毕竟年轻,大医习业中的很多话,至今方才慢慢读懂。

是夜,没有去读书馆自习,学长说孙真人讲的东西有大前提。怀着好奇心,走向约定的教室。一走进教室,就发现黑板上的两幅图画。
2015-01-26 17:14 5楼
本帖最后由 诗意人生 于 2015-1-26 21:34 编辑

[postbg]2.jpg[/postbg]

这两幅图,左边的是河图,右边的是洛书。(上图中河图在右,洛书在左。)
这两幅图是上古文化的高度文明的浓缩。至于哪里来的,河出图,洛出书。神话故事。有兴趣可以去百度百度。你也看到了,左边的那副,河图,左边有白点黑点,数字分别是三和八;上边是二和七;右边是四和九;下边是一和六;中间是五和十。左边代表东方,上边代表南方,右边是西方,下边是北方,中间是中央。五行的话,左木,上火,右金,下水,中土。黑点都是偶数,代表阴,白点都是奇数,代表阳。每一侧都是有阴有阳,黑点的数都是白点的数加五。
这河图,包含的信息量有点多啊,不过左为东,右为西,这个不是天文上的方向么?
的确,这是天文图。
那洛书呢?
洛书,你也看到了,从左下开始分别是,左下 八;左 三;左上 四;上 九;右上 二;右 七;右下 六;下 一;中 五。有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地方?
我看了会儿,感觉象左边的外面的那个圈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的,不过不是全都符合,如果河图的上方和西方互换下就符合了。
还有呢?
额,好像对面加中间的总和都是十五。十五,貌似河图中间的中土的和也是十五?这么一说,发现这张图里没有河图中的十。
你刚才说的南方位和西方位互换有这么一种说法,我称之为新河图,具体的你可以看看史力生写的《易经科学新解》,这是一位对于传统文化深有研究的数学家。不管河图还是洛书,如果以数论,想想这几千年来,生生灭灭,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数了,但是这种讲法本身也不恰当,因当说数这个符号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数的含义。河图与天,洛书合八方,其中玄妙变化可见于卦。六十四卦推演无尽。
有兴趣可以先去看看先天八卦,感觉感觉八卦中所体现的变化之道。这也是阴阳的变化。咱们学的中医的根。至于其他的,推荐你经典诵读以四圣心源为主,天人解,滚瓜烂熟后再去看后面的篇章。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四楼书架上的《黄元御全书》。还是推荐你去楼下的书店买吧,书还是自己买的有诚意。天人解熟悉后,学着用河图洛书把每一篇解开,里面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有这个底子后,再读素问,灵枢,自然无所障碍。河图对应天文,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了解。天人解的所有内容皆源自素问,灵枢,详细版的可以去翻翻原文。
这一夜的谈话和交流对于今后的中医医道和医术的熏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01-26 17:24 6楼
好孩子,你选对了道路了!今后几十年你将受益无穷!会平安一生!
我的两个孩子都选择的是中医,他们没有后悔过!
2015-01-26 17:28 7楼
欲为中医者,须聪明敏哲,渊博通达,虚怀灵变,勤读善记,精鉴确识。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修炼身心的智者感悟,以及人们劳动中,实践总结汇集而形成的技能,经历数千年的总结和提高,才形成今日完整的理论和确有疗效的方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繁衍昌盛了中华民族,全面指导着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是祖国的国粹(或是史前文明的可能)。
中医基础理论是《黄帝内经》的简缩版,它一本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的教科书,它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
感受中医:
《黄帝内经》是宇宙生命学的经典巨著,它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确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它在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础上指出了从生命探索人生,从哲学探索生命的法则和道路。它成熟的理论,非凡的想象,超乎常人的感悟以及它特有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感受方式,虽然历经数千年的考验,使现代的人们也无法背离和超越它的法则,五运六气的“道化”学说,阐述了自然界中天时、气候、地理,物质对人体生命的影响。
“人身天地”医之神。“顺应天地”医之理。“调整阴阳”医之法。“辨证施冶”医之技。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健康而长寿。然而最令人可悲的是《内经》中2/3的宇宙生命感悟而来的学说,在汉代儒家介入中被淡化,只弘扬了1/3他们认为有用的部份。这部份就是指导人们在天地六淫、内伤七情的伤害中,如何调整心身,恢复健康的方法。也同样经历千年的充实发展后形成现代人所共知的“中医冶疗学”。现代的《中医基础理论》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缺乏《内经》前2/3对宇宙感悟的真知灼见,故而在中医定理和法则的指导中留下了令常人无法理解和难以置信的谜惑。使习中医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回答外行人所谓“科学根据”的质疑!因为现代科学尚未达到可以破解《黄帝内经》的水平。现代绝大多数的中医界人士又很少潜心修炼,难以现身说法,只能任人诋毁无从辩解。幸喜《内经》的2/3并未全部失落,在中国道家文化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要想真正的理解中医,不进行身心的修炼是难以登堂入室的。更别说理解和认识扁鹊、华佗、孙思邈,这些巨匠们的思维和神技了。(淡世人注:李时珍是相信气功,而未修炼,因未见其谈内修之书传世)
如果不能理解中医的宇宙生命观,没有认识它的超前性,反而让它去沿着所谓“科学化”的道
路向西方医学的微观性去发展和靠拢,那将是中医最大的悲剧和闹剧。我们不反对利用现代西方的科技手段来逐步揭示中医中我们无法解释的定理和法则,以弥补我们对《内经》学习中的不解和不曾修
练的缺憾。但决不能轻易的诋毁和抛弃祖国的【真正中医】!今后随着高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炎黄子孙们可以预见:破译后的《黄帝内经》将作为人类的瑰宝,重新大放光彩,造福全人类。
注:现代某些专家言及《黄帝内经》中只有十三个治疗方子,远不够应付临床使用,后人发展了数以万首方剂,丰富发展了治疗学。此乃谬论!古人身心简单,生活简单,如果只调整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干扰和侵害,十三个治疗方子足矣。今人科技发展,乱欲横生,诸毒侵害,使身心处于崩溃之地是古人始料不极和难以预见之事。再发展新的万首方剂,西医的尖端科技也以挽救淫欲横生的病患者。孤陋寡闻的古人那见过核爆炸与核辐射呀!更没想到现代人的诸毒伤身,万般邪恶的思潮!岂能留下治疗方式!是古人无能,还是我们太坏了?!
2015-01-26 17:32 8楼
中医整体观:
中医是整体医学。它具有精密分析法不可及的整体性视野,能够发现分解分析不可及的客体的
另一些性质,整体方法打开了从宇宙宏观角度认识人体,认识自然环境与疾病的大门。中医理论的辩证方法,引导我们理解到了人和疾病间多层次关系变化的反应。并由此而创立和发展了中医学所独有
的学术体系,以阴阳学说来分析和概括机体失调的整体变化,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来揭示其脏腑
的制约传变规律。西医是被动医学,通过检测手段决定其治疗方式,消极等待,防不胜防,利用物
理化学来增损调整人体,无视人的整体关系,多在其标。并且治一病损一脏,治一脏损一经,远期的危害难以解决。中医是主动医学,重其根本,感之秋毫、见微知著、司外揣内、司内揣外。疾病的隐潜先已皆可见其行踪,治其未然。利用自然界草木生命调整平衡人体生命,使人与天地自然合谐,
健康而长寿。
2015-01-26 17:37 9楼
以后多向论坛中各位老师学习,你很快就会进入中医之门!可惜我只学了一本中医基础,想帮助你却没有多大力量!向诸位老师学习吧!我就喜欢年轻人说中医好,想学中医!
2015-01-26 17:50 10楼
淡世闲人云中客 说:
欲为中医者,须聪明敏哲,渊博通达,虚怀灵变,勤读善记,精鉴确识。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修炼身心的智者

娘啊
2015-01-26 18:50 11楼
很受感动!学习中医是孤独的,但能静化心灵,继续!加油!
⬅ 蒙脱石散代替赤石脂 老茶馆 类风湿性关节炎,道医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