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2:42 楼主
二、宋代的批判——苏洵、欧阳修的科学精神
三国至宋、金、元 时代的发展 ,内容很多,正确的用法和科学使用都有了发展。 正面的研究就不说了。说一说“对五行应用的争论”苏洵对刘歆、刘向父子用五行比附政事,进行了批判,这是很好的。欧阳修也对“五德终始说”进行了批判。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至少是自然科学观念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宋元时期的理学,发展了《周易 》与阴阳五行的理论,但是,仍然没有走上自然科学的正道上 。


三、与中国元朝同一时期西方的科学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大致在中国的元朝时期,西方人的科学观点: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3.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日心说的错误点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不做圆周运动。
因为这些错误,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因为它证明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中国古人是以北斗七星为参照中心,以此,3000年前,正确 认识到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今后,应该把这段历史改写一下。
四、明清以及近现代的批判
明清时代和近代现代也是如此,3000年了,没有一个人读出其中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实在是奇怪的科学群体事件。而且延续了3000年,难道是中国人的智商群体退化了?
发展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却没有揭示自然科学的本质。这样,从梁启超开始,大家就来清算“阴阳五行”的“历史罪行”。客观上说,这时是科学的大洗礼,可是这么多大智大贤的人都没有发现其中的自然科学本来面目,不可原谅!不可理喻!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29年病逝于北京。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3年,他发表了《阴阳五行之来历》一文,距今90周年,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告慰先圣在天之灵。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协和医院的大夫检查了好几天,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于是在3月16日动手术将右肾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协和医生只能做消极性防治,不能做积极治疗。后发现由于实习医生之误,为误将健康右肾切除。经名中医唐天如医治,渐康复。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8年由于经历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之事严重打击了他,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
由于他知名度高,当时主要报纸《申报》对他的病情给予了高度关注,1929.01.18《申报》快讯《北平》第7版云:梁启超今日病状弥笃,医生诊断为莫奈里菌繁殖所致,殆无生望云,(十七日)梁启超病势埀危。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日《申报》第4版刊载《梁启超昨在平病故》一文:北平 梁启超今午后二时病故於恊和医院,年五十六,遗骸运广惠寺。梁启超病逝后,京沪之间悼念他的人很多。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一边是圣人的伟大的光环,一边是圣人的愚昧无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不可思议的怪现象!请看先圣臭名昭著的《阴阳五行之来历》一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84《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86 梁启超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