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4:18 楼主
第三十八章、《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月球公转周期朔望周期
30天法则。
一、原文内容提要
这里的原文是告诉我们:计算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为朔望周期30天,与自转周期28天有区别,也与地球公转轨道上12等分的法则是不同的。
二、原文的计算法则
原文:“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 ,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这里可以理解为:
若外邪侵入手厥阴的络脉,使人发生臂掌之间疼痛,不能够弯曲。针刺手腕后方,医生先用手按压,找准痛处,然后才进行针刺治疗。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死月、生月状态而决定针制方法。后逐日增加一针(而且只能用补法,不能用泻法),直到十五日加到十五针,十六日又减为十四针,以后逐日递减一针。
这里要注意的是:生月、死月是指一个人生日的日天干的长生月,死月等状态,这是以月球的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0天的朔望周期来计算的,而不是用月球的自转周期28天来计算的。
甲木长生在亥,顺时针推;
丙火、戊上长生在,寅,顺时针推;
庚金长生在已,顺时针推;
壬水长生在申,顺时针推。
五阳干是顺时针,按:
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之次序。这是把生命的生长周期规律用12阶段来计算的法则,本质上是地球公转12月的周期性节律。
五阴干则是反时针推算,但次序不变。
乙木长生在午,反时针推;
丁火、己土长生在申,反时针推;
辛金长生在子,反时针推;
癸水长生在卯,反时针推。
请结合《素间•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中原文理解。
原文:“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
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痛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写。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这里可以理解为:若患痹证疼痛走窜,痛无定处的患者,医生就应根据疼痛所而针刺其分肉之间,根据病人在治疗时所处状态之月的生死情况而进行针刺。左边有疾病则刺右边穴位,右边有疾病就刺左边穴位,疾病好了,就不要再刺了。如果没有治愈,就按上述方法在刺。按朔望月的 规律进行针刺,这本质上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按朔月的初一一针,初二二针,逐日加多,十五日加至十五针;十六日又减少为十四针,逐日减少。
医生应根据人的气血盛衰与天时的盛衰而确定针刺的次数和补泻方法。如果针刺次数超过其相应的天数,就会导致病人脱气;若针刺次数达不到相应的天数,而邪气又不会被驱除。
试举一例说明:如某男
乙巳、丁亥、癸酉、甲寅生人,
日干癸长生在卯月,帝旺在亥月,病在酉月,死在申月,墓在未月,绝在午月……。
若在七月份,医生给此病人针刺,正好是申月,是病人之死月,只能补,不能泻,可以补法刺七次。
若在十月份,医生给此病人针刺,正好是亥月,帝旺之月,可以泻,用泻法治疗十次。
当然,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阴阳旺衰,气血盛衰及具体病症而灵活运用。
原文:“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病数,发针立已。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
若邪气侵袭病人足太阴脾经之络脉,导致病人腰病,牵涉及腹疼痛、波及胁下疼痛,病人不能够挺胸呼吸。医生针刺腰骶骨节和夹脊肌肉之上方的“腰俞”穴位,根据病人所处月分的死生状态而确定针刺次数,针刺就痊愈。
原文:“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
若病邪入侵人体足少阳胆经之络脉,会导致人体环跳部位疼痛,腿股不能举动。医生若以毫针针刺病人环跳穴,若是寒邪重,就宜留针长一些,同时医生根据病人所处月分的生与死的状态而定决针刺方法,马上就会治愈。
























第三十九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公转五季的计算
一、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中有公转五季、四时与九候的记载,九候很多时间忽略了,1候=5天,9候=9x5=45度=45天(日)这里的五季、四时、九候,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定量单位,是针对恒定的轨道速度、轨道位移位移把公转轨道周期五等分,称为五季;四等分,称为四时;八等分,称为九候而言的。逆从,则是针对轨道运动方向与南北半球的气候对应关系而言的,具体以我国气候为参照物作为计算法则。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这里的春、夏、长夏、秋、冬是把北半球的我国的地理气候划分为5个时间段,就是公转的时间5等分法则,就是五行时的含义,恒星周期为360度=360日,绕太阳公转的回归周期则为365.25度=365.25日,等份为5则为自转72度/行/运和公转73.05度/行/运的差别。注意这里的“度”,有动词预测的含义,度量的含义。更有名词度数的含义,就是公转一日等于公转一度,这与自转一度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二者之间的速度、位移、时间是不同的。虽然都可以用“五行时”的法则等分为5个不同的时间段,但是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古人运用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给我们做了反复的轨道运动初始状态的规定和说明。这就是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具体的规定。对照中央台上新闻联播时的地球转动的画面好好体会一下。差别在与古今地球仪颠倒了180度。现代人类社会说的地球的公转运动中国古人说的“顺转”“顺运”“顺行”;现代人类社会说的自转运动中国古人说的是“逆转”,“逆行”“逆运”——与今天的自转公转运动同向的规定的本质是一个相同的概念。这是由于中国古人把上定位为南、下定位为北、左定位为东、右定位为西的地球仪和地图册与今天的地球仪和地图册旋转了180度,中国的智慧的哲学家张先生和科学家庥先生认不得罢了。
原文:“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春刺---春刺---春刺---夏刺---夏刺---夏刺--秋刺---秋刺---秋刺-冬刺-冬刺---冬刺---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春夏秋冬就是90度90日法则,注意这里的“九候”。九候有时是指脉象的三部九候,但是在这里,候=5天=5度,这是公转速度公转时间,也指相应的公转位移,公转的轨道弧线的长度。9候=9x5=45度=45天。
若医生误刺,必然误伤五脏,导致病人死亡。病人的病变征象也随误伤的脏器不同而不同,因此,医生可以根据证候的变化来推测病人的死亡日期。
依据这里的原文和《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对照是相一致,
这又与《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所载的“死期”有差别。试比较如下:







中心者环死——刺中心,一日死;
中脾者五日死——刺中脾,十日死;
中肾者七日死——刺中肾,六日死;
中肺者五日死——刺中肺,三日死,
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死。
缺 刺中肝,五日死
刺中胆,一日半死
刺腑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误刺伤心或马上死,或一日死,这是由疾病的因素,体质因素,误刺中心的具体部位及心衰本身的严重程度等综合情况决定的,需要综合分析、判断,更需要经验和方法术。其他脏器也是如此,如果误刺造成脏器内出血严重,死亡就快,如果造成内脏器内出血严重,死亡就快,如果造成内脏出血稍轻,死亡就缓一些。所以《内经》多次强调必须对针刺技术精益求精,要求针刺医生心气神如一。如《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运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这说的是针刺的方法,也是练精化气的方法。当然也是修身养性之要至。
同样《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也论述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这既指针刺时“守气”的方法和留针的方法,更是医生练功时“守气”的方法和“练气”,“聚积气”,“变气”的方法,也是佛家所谓“三不漏”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是通过给自己扎针灸体会到,感觉到,然后意念留守,聚积,转化、变化,在体内形成“气流”——经气、真气、混元气、元气,等等。都是这样“气”。包括平常人放掉的“屁气”,如果将“屁”多转化,“屁气”就会变废为宝,这个过程是积聚能量的过程,也是变废为宝的过程,是将直肠、大肠的集团运动力转化、反推,以促使人体发生另一种“质”的飞跃——进而产生特异功能。这就是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科学基础、动力学基础。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引力、磁场的关系到底有何联系?这需要研究得出科学结论。
深浅在志者,知痛之内外也——既说的是针刺的深浅全在医生的智慧的判断和心志的把握,因为医生是知道疾病部位的深浅的,知道疾部的内部及外部情况及病因病理及全过程。这同时又说的是,医生练功的心得体会和心灵的感悟。可以感知自己及病人“针气”及“真气”及“病气”的反应状况。需要依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调节、调整针灸刺法、中药方剂剂型、剂量、疗程等等。
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既说的是针刺的深浅部位,候气的法则都是一样的,相同的。双说的是:练功者的近远遥感状态,或显像功能,远看、近看、远治、近治是一样的对疾病的深浅部位的判断远近都是一样的,证候是相符合的,相吻合的!
如临深渊者,不敢惰也——既说的是行针时,要小心谨慎,思想上能松懈麻痹,否则会身败而不存也。又说的是,练功状态或称境,在大小、深沟中练功,感悟和和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不能懈惰和松驰,要时刻如此,经常如此。
手如握虎者,欲其状也——既指针刺时握针有力,又讲的练功者的肢体运动及感觉及真气运行时手部的气感的明显变化,以达内气外放之功能。这种状态就好比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共振、共鸣的最佳状态、和谐状态、又如恋人之间,手挽着手,相互用力握着的状态……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既说的是医生要志心致志、全神贯注于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的变化,不能左顾右盼而分散注意力。又说的是:练功者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的功能状态,要全心全意追求医术,一心一意服务于病人,不能去贪求物质和美色的享受,而应将“精气”化为神,以达出神入化的诊断、治疗病人,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也不会因为外界有干扰而心神不定、月光不定、神气不定!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既说的是医生针刺的手法要精准、正确、端正直下、不可歪斜。又说的是练功者的姿势要正确,保持精气神的畅通运行。不要轻易地排放体内的能量,要将废旧之气,无用的精、津、液转变成为有用的“真气”使其常行正道,以为正用。
以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这里的断句“欲瞻病人,目制其神”是我觉得符合自己练功的心得体会和气功诊病治病的体会而偶然所得。既说的是下针后,医生务必注视病人的神志变化和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而且医生的目光一看就能控制病人的神志活动,以确保病人经气运行畅通。又说的是练功者首先要自己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转变而且神通种种,运用自己的种种神通,诊断治疗病人,重点是医生用自己的目光看病人的眼神,然后由眼睛往病人的内脏及全身由上往下诊察、观看,以了解病人的疾病的部位,病邪的深浅,和诊察病人神气的存亡。当然,功能状态很强,医生的目光就能控制病人的精神活动——催眠术,当然,似乎更像孙悟空的定身术!若医生有了这种本领,病人的邪气就会轻易地排除而使病人真气得复而康复。当然,这种本领是几十年始一日地在高功能老师的指导下修炼而成的,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四十章、《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中的自转公转结合律的
运用法则
一、 原文内容提要
标本在这里的含义之一,就是指南为标,指北为本,这是中国的指南针决定的,既有人为规定的,也是地球的磁场性质决定的。
二、原文计算法则的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及。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这里的“标本”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是,依据中国古人测量日影的方法可以推知:标是指南的标志,本是指北的标志,这是由于中国古人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的原因,大家去看一看我国古人的罗盘——指南针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指南针上旋转的针上标有 红色的指示,表明红色的针尖始终是指向南方的,而没有标红色的针柄则是指北——中国古人又称为司南针,就是这个道理,就是标为南方、本为北方的含义,北方的上空的七星,称谓北斗七星。并以此来确定地球自转的阴阳、公转的阴阳、自转的顺逆、公转的顺逆。地球自转的阴阳——就是昼为阳,夜为阴——本质上是地球自转180度;地球公转的阴阳——就是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本质上是地球公转182度多。自转的顺逆——由于针对的地球仪和地图册的上下(南北)不同,自转的顺逆就是不同的,中国古人是区别开了的,后来者没有区别开。公转的顺逆也是针对地球仪和地图册的上下(南北)不同,而顺逆也是不同的。这些方位,本来是没有的,是中国古人发明了指南针之后标定的,西方人又颠倒了180°,然后玩了一些概念的偷换,这样,中国现代人就认识不到了。是很滑稽的科学事情。所以原文说“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及。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

原文“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 。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旦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疡;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肾病少腹腰脊痛,骨行 疫,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晏,晚,迟)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骨行 疫;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骨行 疫;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诸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脏止,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
大凡疾病的传变规律如是:心脏病首先发生心痛,过一日就会咳嗽;再过三日就会胸胁支撑疼痛;再过五日就会大小便闭塞不道,全身疼痛、沉重。
再过三日,若疾病没有被治愈,病人就会发生死亡。死亡的时间规章是:冬季死亡于夜半子时,夏天死亡于中午午时。
对于死亡的时间规律,为什么心病会是:“冬夜半,夏日中”?
对这个问题,竟没有一个人讲楚。冬夏是公转182.625度的结果,这是地球公转的节律,公转的时间,公转的速度,公转的位移。夜半子时与日中午时,这是地球自转180度的结果,这是地球自转的时间,自转的位移,自转的速度,自转的节律。二者结合就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结合律,是目前太阳系控制和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不可控制的强大的自然力量。这是人类目前必然死亡的原因吗?如果不是,为什么?
请看下面各家的辩论:
1)《甲乙经》曰:病先发于心,心痛,一日之肺而咳,三日之肝,胁支痛,五日之脾,闭塞不通,身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这里的冬夏,是地球公转轨道黄道上的计算法则;夜半、日中,就是地球自转轨道上的180度法则。
2)《灵枢经》有相似的记载,于是有人认为:“详《素问》言其病,《灵枢》言其脏,《甲乙经》并《素问》、《灵枢》二经之文,而病与脏兼举之。”
3)张介宾说:“心火畏水,故冬则死于夜半;阳邪亢极,故夏则死于日中。盖衰极亦死,盛极亦死”。
张介宾所说:“心火畏水”是可以的。因为:冬季水旺,夜半子时水旺,这样,一病脏——心脏——火衰或旺,遇两水——冬水和子时加重重相而死。这就是“冬则死于夜半”的理由。是相克而死,“心火畏水”之意。属“天忌”之类。冬季为黄道公转轨道上的计算法则,子时则是地球自转轨道赤道上的计算法则。
而张介宾说的“阳邪亢极,故夏则死于日中。盖衰极亦死,盛极亦死”就错误了。因为这是讲的地球自转公转规律,讲的时辰与气血旺衰关系,并不是说的“邪气”。
因为:“夏季火旺——公转轨道黄道上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大。
中午时火旺——中午是自转轨道赤道轨道上一天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加之病心之衰火或虚旺之火或者实火,共三火,是重阳则变,变则死之意,也就是勿极必反。这是由于公转自转运动的变化而影响所致,是病人犯了“天忌”。天时不利于病人。而“盖衰极亦死,盛极亦死”说的是正气衰弱之极,病人必死;邪气盛极,病人必死,这显然与《内经》原文经旨相违背。因而张介宾只说对了一半。忽略了“天忌不可不知”。病人的疾病导致死亡,与正气衰极有关,与邪气盛极有关,与天时也有关,或者三者合而之,两者合而有之。历代诸贤都忽略了这一关键性问题:天忌不可不知!就是要依据地球自转公转结合律进行计算。地——月——日三者的轨道关系是可以计算的。
具体的推算依据:“心见壬癸死”和查10天干生旺死绝表。
患者肺病喘嗽而且咳,三天之后胸胁支撑胀满疼痛;再一日之后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天发生胸腹胀满。
再过十天若疾病没有被治愈,病人就会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就是:冬季在日落西山时,夏季在日出东山时。

关于“冬日入、夏日出”,冬夏是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上182.625度的结果,日出日入是地球自转轨道赤道上180度的计算结果。各家辩论:
1)马莳认为:“冬之日入在申,申虽属金,金衰不能扶也。夏之日出在寅木旺火将生,肺气已绝,不待火之生也”。显然是误衍经旨。这里冬夏的轨道时间、位移、角度、具体的距离都是可以换算的,读者去换算一下,好吗?自转公转轨道是不同的.。
2)张志聪说:“日出气始生,日入气收引,肺主气,故终于气之出入也。”这是仅仅谈到了地球自转的节律——24小时节律——赤道节律
马莳之说,“冬之日入在申”是可以的。“申虽属金,金衰不能扶也”是错误的。申金旺,加之冬日属水,金水相生,金更旺。“金衰”若指“肺病而肺气衰”是可以的。不知道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

这样:冬之日——水——这是公转轨道黄道上的气候;申时——金——这是自转轨道赤道上的计算法则;病肺——衰金,两金得水,重阴必阳,物极必反,势必死也。
马莳之说:“夏之日出在寅,木旺火将生,肺气已绝,不待火之生也。”显然是错误的。“夏之日出在寅”是对的。夏之日——火也;寅时——木旺也。“木旺火将生”也是可以的。错在“肺气已绝,不待火之生也。”肺气灭绝,实乃火克所至,寅木生火,火更旺而灭病肺、衰肺、故肺必死也,实非“不待火之生”因而,马莳之论错误在于将木旺生火,火势更旺,火来克金,故火克肺金而肺气绝而死亡的相克关系理解为相生关系,这就颠倒了死亡的因果关系。实质上是轨道周期上轨道位置状态——天时克病人所致,中国古人称谓“天忌”是也。
这是由于在地球自转轨道位置上相差180度,与太阳的直线轨道距离在昼夜之间相差了12756公里,赤道线距离相差2万公里;在公转轨道上,相差182.625度轨道角度,,在公转轨道上,上下半年相差47000万公里的轨道黄道线距离。
这就是目前太阳系中控制和影响人类的人体生物钟气血旺衰周期律,请读者去寻找人体内是什么基因在控制这一态势?
若患者肝病,会导致头晕目眩,胁肋支满,三天之后身体重痛;再五天之后腹胀;再三天之后腰脊、少腹疼痛、腿胫发疹。再过三日若疾病没有被治愈,病人就会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是:冬天在日落西山时,夏天在吃早饭时死亡。

关于“冬日入,夏早食”,各家之辩论:
1)按马莳之说“盖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也;夏之早食在卯,以木旺气反绝也”中“金旺木衰”是正确的,因为旺金克衰木,衰木必死。“夏之早食在卯”是正确的,“以木旺气反绝也”是错误的,应该是夏日属火,卯木得火生,木旺。木旺肝气如何反绝呢?因此,马莳不能自圆其说。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白这里的肝木分甲乙,即有阴阳之分。
不知道这是自转公转结合律
2)张介宾说:“木受伤者,金胜则危,故冬畏日入”诠释了相克之理,是正确的;
但“肝发病者,木强则剧,故夏畏早食时也”诠释的相生之理,在这里解释死亡是不正确的。不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结合律。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白这里的肝木分甲乙,即有阴阳之分。查10天干生旺死绝表。

若患者脾病身体重痛,一日之后腹胀;二日之后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痛 ;再过三天,背膂筋疼痛,小便闭塞不通。再过十天若疾病没有被治愈,就会导致病人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是:冬天死于申时,夏天死于寅时。
脾属土,冬属水,水旺于申时,旺水反侮衰土,故脾死。
夏属火,寅属木,木火相生,木克衰土,土必死。
高士宗认为:“冬之人定在戍,夏之晏食方在戍,皆土不生旺而死也”说的是脾土在戍时为入墓之时,进入坟墓,肯定是死亡后之事。因此,高士宗说:“皆土不生旺而死”又是错的。应该是脾属土,人定在戍时——土旺,冬为水,既有与天时相克,又有戍土重重而入墓,相克之力更大,必死也。而非“土不生旺”。因为土在戍时旺,查生旺死绝表便知。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白这里的土分戊己,即有阴阳之分。也是不知道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结合律造成的。
若患者肾病出现少腹痛、腰脊痛,腿胫发酸,三日后背脊筋骨疼痛,小便闭塞不通。再三天之后腹胀;再三天之后两胁助支撑疼痛。再过三日若疾病没有被治好,病人就会发生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是:冬天死于天亮之时,夏天死于黄昏之时。
马莳说:“冬之大明在寅末,木旺水衰也;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克水也”。显然有误。“木旺水衰”是错的,冬属水,水旺,寅属木,木旺,旺水生旺木,其势必旺,非“木旺水衰也” 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白这里的肾水分壬癸,即有阴阳之分。也是不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结合律的原因造成的。
而是夏属火,火旺,反侮肾水,晏晡在戍,属土,土来克水,肾既受克而死,又受反侮而衰,势必死也。宴、晚、迟、指夏天吃晚饭之时。
若患者胃病胀满疼痛,再五天之后少腹疼痛,腰脊疼痛,腿胫酸痛,再三天之后背膂筋疼痛,小便不通,再五日之后身体沉重感。若再过六天疾病没有被治愈,就会导致病人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就是:“冬天死于半夜之后,夏天死于午后”。
胃属土,冬属水,夜半属水,二水反克(反侮)一土,土必死也。
胃属土,夏属火,日映未时属土,土多且孤,物极必反故死。
同样,土有戊己之别,阴阳之分。查人体十二相生物钟周期表。

若病人膀胱病见小便闭塞不通,再五天之后少腹胀满,腰背疼痛,腿胫酸痛;再一天之后腹胀;再一天之后全身疼痛。再一天之后腹胀;再一天之后全身疼痛。再过二天若没有治愈,病人就会发生死亡。死亡的时间规律是:冬天在鸡鸣之时,夏天在下午。
马莳认为:“冬天鸡鸣在丑,丑,土克水也;夏之下晡在申,金衰不能生水也。”马莳之说“冬之鸡鸣在丑,丑,土克水也”是正确的。 而“夏之下晡在申,金衰不能生水也”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不明白这里的肾水分壬癸,即有阴阳之分。应该是夏属火,火反侮水,而非“金衰不能生水也”。金生水是相生之理,金衰亦能生水。
各种疾病按上面的次序依次相传,正如前面所说的,都有死亡的时期,在死亡之期,不可进行针刺治疗;假如是间脏相传就不易再下传。即使传过三脏、四脏,仍然可以针刺治疗。

原文具体预测了五脏及胃,膀胱病变后,如于危重阶段时,死亡的具体时间。从时间规律看:这是地球公转182.625度和自转180度的结合规律的计算法则:
心病死于:夏日中,冬夜半;
肺病死于:夏日出,冬日入;
肝病死于:夏早食,冬日入;
脾病死于:夏晏食,冬人定;
肾病列于:夏晏晡,冬大晨;
胃痛死于:夏日昳,冬夜半后;
膀胱死于:夏下晡,冬鸡鸣。
冬夏为地球公转轨道周期律、日中等为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节律。冬夏公转周期365.25度的椭圆周上角度相差182.625度角度,时间相差6个月,公转线速度黄道线94000万公里距离(位移)的一半就是相差47000万公里,同时完成自转时间为6X30X24=4320小时。完成自转的赤道线距离为4万公里X6X30=720万公里。
子午自转角度相差180度,自转时间上相差12小时,自转赤道线位移完成2万公里,日地连线的直线距离相差6378X2=12756公里,同时,完成公转0.5度角度的变化,公转黄道线258万公里的1/2,就是129万公里,公转时间为半天、半日。
其他时间段也是如此。人体的五脏六腑中有这几组基因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相适应吗?为什么?

查十天干生旺死绝表便如:(人体十二相生物钟周期表)
丙阳火帝旺于午——日中,夏时为火,有物极必反之险,故死。因而丙心病死于夏日中;丁阴火绝于夜半子时,冬属水,故水灭火,故丁心病死于冬夜半。
庚阳金帝旺于酉时,冬属水,金水相生,有物极必反之险,故死,因而肺病死于冬日入。辛阴金死、墓,色于已辰、卯、时,夏为火,火克金,故死,因而肺病死于夏日出。
甲阳木帝旺于卯时,夏属火,木火相生,相生而旺,有犯羊刃煞之险,故死,夏早食在卯,故肝病死于夏早食。乙阴木绝于酉时,西属金,冬属水,金水相生,更旺,故乙木病死于冬日入之时。
戊阳土死、墓、绝于酉、戍、亥时,冬为为水旺反侮土、故脾病死于冬人定时,人定可以酉包括酉、戍、亥之时。己阴土死于寅时,帝旺于巳时,帝旺之时有犯 物极必反之险,故死。故脾病死于夏晏食(寅时、巳时)。
壬阳水死墓、绝于卯、辰、巳时,故肾病死于冬大晨,大晨包括卯、辰、巳时。癸阴水死、墓、绝于申、未、午时,夏属火、火反侮癸阴水、故死。晏晡包括午、未、申时。故肾病死于夏晏晡。
胃病属土,主四季、冬属水、水土相克,土反受侮。夜半后属丑,土与胃土同类,阴土(己土)墓、绝于丑,子之时,胃亦应之,故冬死于夜半后之丑时。夏日昳应指酉、戊、亥时。
膀胱属水、与壬、癸相应。壬阳水帝旺于子时——鸡鸣之时,有逢物极必反之灾,故死、冬属水、水三重、故物极必反。癸阴水死、墓、绝于申、未、午时,夏属火,水火相克,火旺反侮衰水,故死。下晡,包括午、未、申明。
当然,这里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以病人的生日的日编码之对应天干为标准。例如:病人于乙巳年、丁亥月、癸酉日、甲寅时生人,查癸水帝旺于亥,有物极必反之灾,四码中有丁亥,更有危险病死、墓、绝于酉、申、未、午时,癸酉时中酉在病时,终身有病,只有修练功夫才能避免,恰好病肾,则于夏死于晏晡,于冬死于大晨。
从实践经验看,查十天于生旺死绝表是准确的。所以,我称之为人体十二相周期表,地球自转公转与人体十二相生物钟相应律。《内经》中的这一段原文的时间应以十天干生旺死绝表之状态为准。马莳,张志聪、高士宗、张景岳等人的解读时而误中,时而不中,皆因不知十天干生旺死绝规律之故,当然,更不可能有实际预测经验,因而只是瞎猜猜而已,皆去之不用。
与这些原文内容相近的,还见于《灵枢•病传》中,讲到时再进行比较说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1-14 07:42 2楼
楼主的题目似应改为如何用地球物理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而不是解读公转、自转。
⬅ 《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51《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