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

2015-01-12 11:56 楼主
第四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的自转公转法则、数字地图、数字地球仪法则、二进制法则、五行角速度等份法则
一、原文内容提要
八风、五风、四时等概念,就是等分地球(天体)自转与公转轨道的法则。八风就是八等分、五风就是五等分、四时就是四等分法则。同时要注意经纬网中经纬度的计算,轨道度数的计算。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这里的论述是用圆球的概念来论述的——“天有八风,经有五风”这说的是地球和天球的经纬网的8分法则与5分法则。“经”是经纬网、经纬度的含义,风则是风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的综合力学概念,中国古人没有这3个概念,用的是“胜”的概念,而且是以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为准来进行描述的。“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这里虽然是是四时之胜,却实际上是用的五季,也就是356.25/4=91.3125°与365.25/5=73.05°的差别,实际上,就是角速度的大小差别,为18.2625度之差,《内经》很多描述是用18日来描述的,要换算。《史记》中有“均五行,推五胜”的记载,就是说的这个法则。主要是由于自转360°为一周,为一日,约为公转1°和公转365.25°的公转轨道度数比较(365.25°-360°=5.25°)有5.25度的角度之差,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轨道,这个差值,只能用圆周的性质比较:说明一个是正圆360°,一个是365.25°>360°的椭圆轨道,进行五等分之后,有余数,即小数点尾数的不同,需要进行处理。公转周期的91.3125度整数/时,73.05度/行/运/星/季要进行计算。这里还没有规定轨道开始的状态,只有四分和五分的等份法则,只有规定了轨道的初始状态,才能作相应的计算,这就要规定东西南北和公转轨道的初始状态——实际上就是【终始】问题——今天叫做定向圆、向量、矢量——中国古人在《内经》中是讲清楚了这一问题的,这样,地球公转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角度以及公转的角速度就可以计算和测定。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中的“经”可以理解为求坐标系中的经纬网中经纬度,也可以理解为“经络”
这里两个含义可以兼而有之。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生于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是地处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为依据而划分的公转轨道状态。由于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明确“南北为纬,东西为经”《淮南子》《史记》中有这样的球坐标系中经纬网概念,通过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地图中的气候变化来阐述地球自转公转轨道的初始状态,这样就能很好地进行计算和掌握运用。这里就是“肝生于左”的概念——这是地球的公转状态和自转状态的初始轨道状态的描述方法,而不是解剖上的肝脏部位。很多人以此嘲笑和讽刺中医,希望大家认真读 一读中国古代的经典。这是把我国公转气候等份为5步五星五运五行时的的法则。为的是区别地球上地区方位、区别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
原文:“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这里也是图一【日阴阳】的细分法则。这里涉及今天关于定向圆、矢量、向量的问题
“平旦至日中”的“至”是动词“到”的含义,这显然可以是指太阳光线的运动——晨昏线的运动,也是可以是指地球的自转运动。“天之阳”的“之”可以是“的”,也可以是“到”;“阳中之阳”的“之”可以理解为“的”,也可以理解为“到”,后面的几个“之”也是如此。我个人的意见认为“到”与“至”的含义相吻合,这是说的地球的自转运动的轨道状态,是对时间的分段作划分。这就是“自转四时”的“子午卯酉”,与公转四时的“子午卯酉”有本质的区别。这里从时间的划分上也规定了地球自转的轨道状态。这里的地球自转的“阴阳”的划分,是以子午卯酉为界,是从子→卯→午→酉→子的轨道运动方向,这就是中国古人规定的地球晨昏线的运动的方向——自东向西运动,与今天的机械时钟的方向顺时针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今天规定的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是同向的——而且地图册、地球仪的标志相差180度。规定了自转的方向,同时规定了公转的方向——这样,轨道的运动,就有顺逆的运动方向,就可以进行计算。大家务必掌握。中国古人规定的地球自转的方向面对北极星是逆时针运动。这是不能改变的,地球永远如此运动。

前面讲了“四时之胜”的公转情况,这里就是讲地球自转的情况。这里就是说自转的时间和时间分段标志;也是自转速度和自转位移的计算方法。这里的自转时间的周期法则,很多时间,大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阐述,这样,简单的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阴阳”理论,就成了丛矢之的,大家攻击它,是不知道它的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含义,大家认可它,也不知道这是计算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性规律。这样,肯定者与否定者,谁也说服不了谁,斗争延续了3000年。我希望通过我的揭示,大家深入地去再研究,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规定了地球晨昏线的运动方向和初始状态:平旦、日中、黄昏、合夜、鸡鸣,五个时间段,这在现代时钟上,平旦对应于9点位;日中对应于12点位;黄昏对应于3点位;合夜对应于4点位,鸡鸣对应于6点位。这是由于中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12时辰,一个时辰是今天的2个小时。而且古代是流水记时法则:一昼夜是100刻,而不是今天的24小时时钟,要进行相应的换算。这样中国古代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法则就完备了。100÷5=20刻,所以,按五步五行法则,这是可以除尽的,用24小时法则,却不能整除,为4.8小时/运/行/步。由于中国古人100刻制的使用,360°等分为100等分,则每刻为3.6°=36分?也许这就是《灵枢》28宿中每一宿36分的含义?我不知道正不正确,请大家去研究一下。
原文:“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如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前面规定了地球晨昏线的状态就可以计算地球自转的状态,所以《周易》说:“易逆数也”这是相对于中国古人规定的地球公转状态而言的。原文在这里就规定地球公转的状态。这里的原文就是公转四时、五行时与地球仪、地图册上方位的规定和地球公转轨道方向的规定。这里的“东方应四时上为岁星;南方应四时上为荧惑星;中央应四时为镇星;西方应四时为太白星;北方应四时为水星”,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五大行星运行方位图和测量方法。这是“五行”的又一个含义,是指的中国古代在这时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中五大行星为岁星——木行星;荧惑星——火行星;土星——镇行星;太白星——金行星;辰星——水行星,有的概念至今一直沿用。中医规定的五行的顺序也是依据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次序为依据而相生,由太阳而远离地球为→水星→金星→镇星(〈〈史记〉〉中是填星,可能是形体字之误)→火星→木星;由外地行星而靠近太阳则是相反的一个相生图:木→火→土→金→水→木,这是中医〈〈内经〉〉记载五行相生的本质含义之一,这里把公转回归时间周期实际上又分成了五个运行时间段,同时规定了公转的方向,这就是五行时的本质含义,实际上也是73.05度/行/运/星角速度的计算法则。这是五行相生的本质之二,指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周期、位移弧度、角度大小各自等分为五的连续计算的法则。这些都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证明是科学的,可是,为什么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呢?这里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球坐标系、柱坐标系、轨道坐标系】的相关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相关科学知识。关于【五星】是球坐标系中经纬网、经纬度的概念,最早的历史书籍为《史记》,结合《内经》的十天干、十二地支经纬网概念、等差数列的概念,完整的球坐标系经纬网经纬度的划分就完成了。
原文中的“东方其数八,南方其数七,中央其数五,西方其数九,北方其数六”这是《周易》中的“成数”的概念,结合“东方其生数三,南方其生数二,中央其生数五,西方其生数四,北方其生数一”这是一个完整球坐标系的数字地球仪或者数字地图册,这是河图的数字的概念,洛书的概念,又是我国地处北半球的区域地理气候,由于中国古人已经有经纬度、经纬网的概念和相关记载——这些概念和理解才是成立的,否则是不成立的。《周易》中是这样记载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实这也是“天地数”之间的“二进制”,这是中国人的“二进制”的原始记载,后来西方人改了一下名字——并作了计算编码——中国古人就是以八卦和10天干与十二地支作了精确的编码——这是原始的电子计算机的编码——实际上完全是数字化的编码——没有制作成为有形的电脑,这值得我们反思!《周易》的书名,是说天体的周天运动,自转与公转运动变化发生。由于经历了历史上的“周代”,使得大家误以为是“周代的变化”。本质上,《周易》也是计算天体自转与公转的文图并茂的一本自然科学关于“天体周天变化、变易”的书籍,只是奇怪的是,中国后来的学者读不懂其中的“图例”,这样,3000年来被打入封建迷信的深宫中。值得我们的神仙、圣人自居的中国智慧者很好去反省!
注意这里的方位系统是地球自转系统——包含地球仪系统——《淮南子》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也是说地球的自转轨道系统用方位来标示,区别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天道的圆或椭圆轨道——圆周是360°,没有始点和终点,只有通过方位来规定运动转动的方向——这就是定向圆、矢量、向量的科学知识。可是后世学者,自作聪明的认为,是说“天圆地方”错误地认为是中国古人认为地球是“方”的。生数系统1为五行位水,为北极点、北半球,为自转公转轨道平面的后面;生数系统2为五行火位,为南极点、南半球,为自转公转轨道平面的前面;3为东为左为木,这是地球自转系统的晨线的规定,也是东半球极点为的规定,自转公转轨道平面的面向南极的左右定位、定向、定点、定量、定性的规定。4为金为西,则是地球自转的昏线,也是西半球极点的规定。这样不同的轨道平面放在一起,后世学者没有分开,而且仅仅运用平面坐标法则,没有科学对应,肯定是错误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1-12 12:35 2楼
谢谢分享!学习了。
⬅ 9《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11《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