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1:35 楼主
1地球公转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地球公转的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笔者查到:这是董仲舒记载中国计算地球公转轨道的概念。梁启超先圣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写下了臭名昭著的《阴阳五行之来历》一文,见此书的附篇,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轨道”一词,中国的最早的历史文献在《史记•天宫书第五》中“---【轨道】,司其出---”《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宫书》第五。”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在汉代已经知道运用“轨道”“轨道度数”的概念来描述天体的运动。中国古代叫做“黄道”的,今天的学者改称为地球公转轨道。赤道本是地球自转的轨道,今天又改称为0°纬线,以此划分地球的南北半球。不注意这些古今差别,自己就会糊涂。
2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这是今天的规定,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太阳 运转。这与中国古人的规定是一致的,只是中国古人的地图、地球仪与今天的颠倒了180度,中国天体物理学界、地球物理学界至今没有统一这些认识,不知道问题出错在今古地球仪和地图册颠倒了180度上,反而指责这是封建迷信、唯心主义、机械主义、伪科学等等。邓铁涛教授发现了这一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正确性,于是改弦更张了。值得我们很好地反省呀!历代反对阴阳五行的学者、专家都是发现了问题,却没有纠正问题,然后走向另一个极端错误的方向。
3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年,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而一年的时间长短和名称略有差别。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小时9分10秒,这叫做一个恒星年,它是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若以太阳的回归运动为参考依据,则一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中国古人是以365.25天=365.25°来描述的,从365.25度的“轨度”的黄道度数来看,说明了中国古人认识到的公转回归周期365.25°>360度的圆周,也说明了这是一个“椭圆”——只是中国古人说“这是大周天”,而且中国古人已经测定和记载是“椭圆”的概念——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记载。中国古人又称为365.25°的轨道周期,我电话咨询了南京天文台的一位姓李的专家,他说这是正确的。由于我没有研究,不能是正确错误,我都希望读者去研究。其实正确与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种思想,思维的方向就是科学而正确的。
4地球公转的速度
(1) 平均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日,这样按公转一周360度计算,就是360日,与实际的公转回归周期365.25°有5.25度的差距,中国古人在汉代测定为365.25°,与今天运用地球卫星测定的365.22°,误差很小。这是太阳本身也在运动的结果。平均的线速度约为30km/秒,地球绕日的轨道长度为94000万千米。毛主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地球自转的轨道线速度,而不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因为这里94000万公里/365.25天≈258万公里/日≠8万公里/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1670km/小时x24小时≈8万里/日。注意这个算法,中国古人没有具体的线速度,要用角速度、自转周期时间、公转周期时间换算。
(2) 速度变化:一月初,近日点,角速度为61分/天/日;七月初为远日点,角速度为57分/天/日。线速度和日地距离也有变化。中国古人用的平均角速度1度/日/天。这个具体的数字记载在《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的原文中,以及其他七篇运气大论中。所以,中国古人很巧妙地运用了地球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的相互换算和相互作为参照物。并且以月球的朔望周期为共同的比较参数,这样,地球自转、公转与月球的公转运动就可以连续永远地计算下去。中国的【万年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关于【近日点、远日点】中国古人用圭表测定是依据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的,记载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这也是【五运六气】中的【初运】,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的初始点,要规定为中国农历【大寒节】为开始的科学依据。这里也涉及定向圆、矢量、向量的数学、物理学方法。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最早记载的书籍是《周髀算经》中二十四节气的日影的长短的记载和计算法则,这是必须用三角函数才能够计算和测定的。中国中医古代医书中有记载,金元时期刘完素和明代张介宾都有记载,读者去查阅一下,去计算一下测量的当地的纬度高度是多少?
(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我查到《周髀算经》日影长短的记载,通过我用比例尺法计算,春分秋分的纬度高度大致为北纬43°,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7°,读者可以用正弦、余弦定理去计算一下,是可以计算出其他22个节气的太阳高度角大小的,这就是图十四、图十五的自然科学依据。可是,3000年来,中国数学界欠账太深,没有人正确的科学地翻译,实在是奇怪的科学事件。因此,古文基础好的、数学能力强的读者,去重新整理翻译此书很有必要,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和现代高等数学的鼻祖。也是保证中国天体物理学领先全人类的前提和基础。
(3) 四季更替、五带产生——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四时春夏秋冬与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划分法则。这也是中国古人的六气或者五气、五行、五行时相对应的风、火(相火、暑)、湿、燥、寒周期性变化更替的自然科学本质。



图二十二
说明:与图二比较一下。我把这些图放置在这里,希望读者以此去理解中国古代的《周易》,中国古代的《周易》就是一本研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专著,可是3000年来大家误以为是哲学书籍。

二、原文计算法则的揭示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下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里的原文是在说地球上地处北半球的我国的公转气候的春天的养生法则。同时也是公转三月的时间和公转91.3125度的角速度的描写。南半球则为秋天。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日)。这里换算为公转的线速度为94000万公里/4=23500万公里,自转线速度以赤道计算4万公里x91.3125=365.25万公里。其他三季也是如此。
由于30.4375°是地球公转回归周期365.25°【日、天】的12等分法则,现在的历法书籍、天文书籍,没有人指出这一本质和计算方法,不能解释其科学本质和科学内涵,很遗憾。
中国古人同时运用了【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朔望周期29.5天】来计算,这里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中国古人实际测定月球绕地球的【朔望周期】为一周、一次计算为一月等于29.5天,这样29.5x3=88.5天,春三月如此,其他三月也如此。这一个计算的本质,也没有科学家指出来,不知道这是计算的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朔望轨道周期】,这样,不知道354天的含义是月球绕地球12圈次的实际周期概念,也不知道384天,是月球绕地球13圈次的实际周期概念。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29.5天,是以地球自转一周360°且为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道1°=1日=1天为参照物,实际上,就是以【太阳光不动】作为轨道参照物,而不是以【太阳视运动作为参照物】。这样,3000年来,中国人自己讲不清楚、计算不清楚祖先的科学数据,很是可悲,很多人又因为无知而可耻的嘲笑祖先【伪科学、封建迷信、机械主义】等等。
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里也是我国公转气候夏季的3个月养生应该注意的养生法则。南半球则为冬天。“冬至重病”则是说的我国地理气候夏至到冬至是在地球公转182.625度之后,发生病情的转变和加重的变化——公转182.625度,实际上也是公转182.625天以后发生的病情加重或者走向死亡的情况。病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地球公转了182.625度。是公转91.3125°的计算法则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
中国古人同时运用了【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朔望周期29.5天】来计算,这里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中国古人实际测定月球绕地球的【朔望周期】为一周、一次计算为一月等于29.5天,这样29.5x3=88.5天,夏三月如此,其他三月也如此。连续计算则是这时完成88.5+88.5=177天,这是月球绕地球运动6个月【6圈次】的实际轨道周期

注意这里的“冬至重病”的理解不是日本人丹波元简说的“据前后文例,四字恐剩文”错误认识;而张介宾说的是“火病者畏水也”显然又是错误的,火病者是得水而灭火而愈,而不是畏惧水而害怕用寒凉法或者补水滋阴法,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临床上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比如高热病人,如果不用大剂量的白虎汤、三黄泻心汤之类方剂,不用大剂量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肯定病人是走向死亡。因此张介宾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火邪畏水”才成立。在这里就是不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法则所致的谬衍经旨;张志聪说:“今夏逆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是根气以损,冬至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故冬时为病,甚危险也。”张志聪之说似乎是正确的,因为认识到了冬至时寒水当令——这是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道北半球我国区域地理气候的情况。但是,从文意看,又把违逆夏气养长之道则伤心的前提换了。原文是说“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前提是违逆夏季养长之养生规律,就会伤害心脏、心气,秋天可能发生疟疾,到了冬季就可能加重而死亡或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而恶化。这是冬季心脏疾病猝死的自然气候因素——轨道运动因素。也就是我与范俊德副教授已经提出的人类的轨道基因(时间基因、气候基因、环境基因)所致。因此“冬至重病”不是剩余的文字,相反,应该将其他三季的养生规律补充出来,读者能够补充吗?不看下文,你能够补充出来,至少你的门诊量可以达到每天50人次。读了我的书,如果你的日门诊量不能达到50人次,打电话找我教你。这不是我在吹牛。我的补充是这样的:“春三月---秋季重病”;“秋三月---来年春季重病”;“冬三月---来年夏至重病”这是五行学说之原理,本质上,就是地球公转规律——黄道轨道平面的4、5等分法则,与地球自转轨道平面4、5等分法则不同。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仍然是说的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公转三月的气候与养生之规律。
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地球公转轨道公转91.3125°度的计算法则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连续计算则在这是完成了30.4375°x9=273.9375°
中国古人同时运用了【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朔望周期29.5天】来计算,这里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中国古人实际测定月球绕地球的【朔望周期】为一周、一次计算为一月等于29.5天,这样29.5x3=88.5天,秋三月如此,其他三月也如此。这时连续计算,月球绕地球9圈次的实际周期为88.5x3=265.5天

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里的原文也是公转周期的法则,同时阐明了养生法则。计算法则如前.
原文:“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里的四时就是91.3125x4=365.25度的法则,也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
中国古人同时运用了【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朔望周期29.5天】来计算,这里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中国古人实际测定月球绕地球的【朔望周期】为一周、一次计算为一月等于29.5天,这样29.5x3=88.5天,冬三月如此,其他三月也如此。这时连续计算,月球绕地球12圈次的实际周期为88.5x4=354天。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回归周期365.25天【度、日】,计算为1年与【月球绕地球12圈次周期354天计算为1岁】的差值为365.25天-354天=11.25天,这就是【岁差】的本质含义。由于这个差值始终存在,为了连续计算,就必须增加一个月,计算为13月为384天,这就是【闰月】的本质。这样,365.25天与354天的最大公约数为360天,计算为360度,作为24节气的【正天球】标准,计算地球的公转运动,每一节气,就为15天,也为【黄道、公转轨道15°】;二者的最小公倍数为19,是这样计算的365.25天x19=6935天≈354x19=6726天。这就是19年左右,置7闰的科学依据,这里的科学本质,就是地球绕日公转回归周期19年【圈、次、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朔望周期29.5天运动12圈次计算为1岁,在19岁时【月球绕地球实际朔望周期为19x12=228圈次】是大致相等的,于是又可以进行下一个19年周期的计算。也就是说地球回归周期与【月球朔望周期12圈次】,按黄道轨道周期计算,19年大致吻合一次,轨道度数大致相等。这个计算法则,在《周髀算经》中是有记载,也有计算的,只是没有一个人正确翻译,没有一个人正确计算。
《周髀算经下卷之三》原文这样记载:“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
从这里的原文看“十九岁为一章”,就是指地球自转周期、公转周期与月球公转周期规定相同的轨道起始点位置,则19年内大致吻合一次。现在的计算法则,就是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周期365.25天计算为1年】用2月4日计算为轨道开始和结束的状态,同时阴历【月球绕地球公转朔望周期12圈次计算为1岁】用【正月朔日平旦】计算为轨道开始和结束的状态,二者的轨道状态19年吻合一次。故称为【十九岁为一章】;【四章】的含义则是4x19==76年【岁】,这就是原文【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的含义;【一遂】的含义则是20x76==1520岁【年】,这就是原文【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的含义;【一首】的含义则是3x1520=4560岁【年】,这就是原文【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的含义;【一极】的含义则是7x4560=31920岁【年】,这就是原文所说的【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含义。
《内经》的法则,与今天的《万年历》规定的轨道初始点是不同的。《内经》五运六气法则,计算五运的开始与结束、计算24节气的开始和结束、“六气”的开始和结束、我按今天的术语称之为【六期法则】,都是从24节气的【大寒节】开始和结束的,这里是主运【地球公转周期1年365.25天——阳历五期、五行、五运法则,各73.05°】、主气【地球公转周期1年365.25天——阳历六期、六气法则,各60.875°】、主气主运中以月球周期计算主气【月球绕地球公转朔望周期12次354天——阴历1岁六期、六气法则,各59天】、以月球周期计算主运【月球绕地球公转朔望周期12次354天——阴历1岁五运、五期、五行法则,各70.8天】。客运也是如此,也涉及地球公转周期与月球公转周期。实际上,这里主运、主气;客运、客气,本质上,是今天【角速度】大小的含义,也就是说,本质上是用不同的【角速度】来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定的轨道初始状态都相同,然而,因为【角速度大小单位】的不同,就会出现【数有迭移】的情况——轨道度数有差前错后的情况。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5《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7《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