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图很大流量党不要乱点。日本卫星提供

2014-12-23 12:34 楼主
7427ea2109511602e63201.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23 12:36 2楼
传不了gif图,这张jpg不明显。
2014-12-23 12:42 3楼
2014-12-23 12:55 4楼
从三楼的图中看到,在地球南北纬度23度以内的范围内,有十分明显的云带。这是大量水汽蒸发的表现。

从地球的范围上来看,是不分冬夏的,冬夏只是局部范围内的概念。

在十二月内,正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处于夏天,北半球处于冬天。

但是问题是,绝大部分的陆地都在北半球,绝大部分的人类都在北半球,所以人类的历法都是以北半球为准立的。

中国人认为中的天下,也只是东亚那块大陆,中国人的气运格局,也只是按照这块大陆来设定的。

这种气运格局,本身就不怎么准,等他在全球的范围内来看的时候,就更谈不到准了。

这些都是时代问题,人们对待他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尊重和怀念,而不是实用。当然对于生存在亚洲那块地方的人来讲,这个气运格局勉强还是可以用的。
2014-12-23 13:11 5楼
正宗的热带地区,常年都是低气压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大气循环的造成的。热带地区温度高,增发量高,大气常年的运行规律都是向上走。

首先得认识到,大气是一种流体,他和水这种流体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他的密度更低。量更大。

回归线范围内的底部大气(贴地面的那层)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被加热,密度减小,而上升。

底部大气受辐射加热,上升,谜底减小,导致的结果是这个范围内处于低气压。因为气体都向上走了,这个地方气体相对的就稀薄了,所以导致了低气压

而热带上空气压,则为高气压,原因也很简单,有由底部上升来的大量的气体,冲入这块区域,量大了,集结在同一个范围内,所以导致了高气压。

但是高空的地方,温度降低,气压又高,这会加速空气中的水分子凝聚,凝聚之后,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反光效果增强,从无色透明,变为反白光,这种水分子大面积的聚集之后,表现出来的效果,从外观上看,就是云

热带地区,低空常年的低气压,高空常年的高气压。常年集结大量的云气,常年的降水丰富。

所以导致热带地区是高温高湿多雨

当然这个高空的湿度也是从地面增发起来的,也就是地面得有水,才能高温,高湿,多雨。

如果地面没水,高温还是有的,高湿和多雨就没了,这种地方就是热带沙漠。典型的就是非洲北部,沙哈拉沙漠。
2014-12-23 13:25 6楼
大气在热带地区的这种高空和低空的自我循环,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足以平衡热带地区上升到增发量。

他还要与亚热带地区形成水平位置上的大气循环,这种循环才是主体。

亚热带地区,温度也较高,增发量也不少,但是同热带地区相比,他还是差很多。

热带地区的高空高气压,会在高空向亚热带地区流动,而亚热带地区的气流上升的动力并不强,而是以高空的高气压气流下降趋势为主。

所以亚热带地区,地表常年是高气压,这个高气压是由上方下降的高气压气流压下来造成的。

地表高气压,气流下降,这种地方,必然是常年的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人会感觉到舒爽,这种地方称为副热带高气压。

而但凡是气流上升的地方,气压都低,人会感觉到憋闷。这是因为胸腔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当然了这是指初次到达这里的外地人,生长期生存在这里的本地人,他胸腔的气压早就调整了,他就不会憋闷了。

如果既气流上升,又加水分充足,增发量大,这种地方就会既潮湿又憋闷。
2014-12-23 13:38 7楼
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可以说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太热的地方,热重为主,要么湿重,要么燥火,非常不均衡,而且气压低人的身体感受非常不爽。

而副热带高气压地区,温度适宜,气压高,常年晴空万里,气候好,又不会缺水,因为有热带高空输送过来的充沛的雨量。

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地区,必多大河

大家也都知道,河流就是生命的源头

所以有更多的生命形式聚集在副热带高气压地区,就一点都不奇怪,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地区能酝酿出最找到文明,也是有他的必然因素的

绝大部分人类古老的文明,都发源在副热带高气压地区

也就是北纬三十度附近,东方的黄帝文明,中亚两河流域的亚述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文明。


世界上著名的大河,都在北纬三十度附近,因为这个地方高气压,蒸发少,又有热带高空输送来的充沛雨量,所以比出大河

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都在这个纬度上。

这个副热带高气压地区,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文明也最灿烂。
2014-12-23 13:52 8楼
风是什么,这不是中医的风,这是自然界的风。风就是大气流动起来造成的。

那大气他为什么流动呢,因为有不同压力的地区,在这两个区域之间,人们看到的就是风。

热带地区地表低压,副热带地区,地表高压,存在压力差,所以大气必然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发生流动。

从副热带高压地区,流向热带低压地区这个区域范围即是纬度20度附近。

在纬度20度附近,在北半球,风从北向南刮,在南半球,风从南向北刮,反正最终是要刮向赤道。

所以这个范围内,即为信封带。

如果正处在副热带高气压的中心带,这个地方连风都少,常年就是艳阳高照,风都刮不起来因为他的气流主体是下降气流,而不是水平气流。

如果处在纬度二十度,这个地方常年都是风,而且都是同一个方向的风,向不刮风都难。
2014-12-23 14:20 9楼
接下来是极地,极地地区,温度极低,蒸发量几乎为零。空气极其干燥。他是干冷。

而稍微离他近一点的地区,空气中是有较多的水汽的,这些水汽在高空向极地地区流动,遇到极地地区的低温后,迅速冷凝下降,沉降在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太低,温度极低,蒸发量几乎为零,常年都是冷降气流

这些冷降气流限价俯冲,导致的极地地区常年都是高气压,再加上低辐射,低蒸发,形成了干冷的高气压气候。

极地地区的高气压无疑要向附近的地区流动,这就形成了从北方刮来的极冷的寒风。

在与极地地区相连的副极地地区,这里温度也很低,接受的辐射量也较少,但毕竟他能够接受到一定的辐射,有一定的蒸发量,气压相对较低

他这个气压低,只能叫相对较低,而绝对值并不低多少,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与接受太阳辐射量是相关程度最高的,在副极地地区,他接受的辐射量较少,所以他的蒸发量不可能很多,所以他的低气压也并不明显,只是,同极地高气压相比较而言,他属于低气压。

南面纬度30度附近有副热带高气压,北面纬度90度有极地高气压,所以在纬度60度附近,既有一定的蒸发量,又有来自南北两端的气流的挤压,使得他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其实这个副极地低气压带,他的气压的绝对值并不低,而赤道低气压带是气压带绝对值就很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他的气流整体呈上升趋势,地表为低气压,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少,雨量较少。

有寒温两种气流在此交汇,所以气候冷暖变化较大,忽冷忽热,并不适宜动物生存。
2014-12-23 14:30 10楼
在副热带高气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风带,这个风主要是由纬度30度向纬度60度流动。

基本是暖风为主叫做西风带。

从纬度60度到纬度极地,也形成风带,主要由极地流向纬度60度,主要是寒风,称为东风带。

从纬度30度,向世道流动的风带,称为信风带,这个风相对于当地的人来讲,应该叫既不冷也不暖,而且很清爽,叫做信风带。

本市在北纬40度,接近副热带高气压,处于西风带,以暖风为主,蒸发量适度,雨量适度,不热,不冷,不燥,不湿。我觉得还挺好。
2014-12-23 14:45 11楼
本帖最后由 轩辕水天 于 2014-12-23 14:51 编辑

风带和气压带,大致是这样,但是会随着季节发生一定的移动,但移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皆会整体性的向南移动。

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都会整体向北移动

我觉得,移动10度的差别,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本市处在北纬40度,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纬30度的边缘,如果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10度,那么本市就会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中心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沉降气流为主,几乎没有啥风,长期的艳阳高照,增发量也并不大,反而会有大量的来自外地的水汽,降落到本市,这些水汽主要来自北纬10-20度的蒸发的地表水


而过了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移动,本市成为西风带。这个时候长期盛行西南风。

而到了冬季,气压带继续向南移动,北纬60度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会向本市移动气流上升,气候干冷。



如果该年份整体气温偏高,那么副极地低气压带,离我们就很远,本市就会受到西风带主导,仍旧刮南风仍旧不太冷

如果该年份整体气温偏低,那么副极地低气压带就会十分接近我们的位置,就有机会尝到极地高气压送来的寒风那叫一个冷曾经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下雪都下的陌膝盖而最近这些年,下雪基本就是些小雪花,有时候是小米粒,下雪到脚脖子的,都很少了。
⬅ 四弟十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复发造成腰腿膝痛 老茶馆 各位老师帮忙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