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肉桂?还是?中药桂心的药理研究

2014-12-11 19:42 楼主
本帖最后由 方草轩工作室 于 2014-12-11 19:41 编辑

希望通过此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桂心的使用价值,还原经方的本来面貌。

中医是一门很难的学科,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需要我们慢慢揭示谜底,比如,在药材方面,经方芍药究竟是白芍?还是赤芍?很少有人能通过自己的总结来给出肯定、让人信服的答案,如果药物用错,即使辩证准确,也得不到经方疗效,的确很让人头痛,该如何揭示呢?我认为只有一个方法,从理论开始!到实践中去!

桂,在仲景的经方中使用频率最高,历来的争议也最多,争议在仲景的组方中,有关桂枝(去皮),究竟是用桂枝,还是肉桂,还是桂心?

根据考证,有很大一部分使用到的是肉桂(详见文章最后的附录,参考),但我觉得,这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条引述:

《本草经集注》(南,陶弘景,公元490年左右):“ 凡用桂、浓朴、杜仲、秦皮、木兰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取里有味者秤之。”“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竟,重半两为正”。陶氏此说,唐代《新修本草》沿用。

《雷公炮炙论》(隋,雷敩,公元600年左右)紫桂条目有∶“凡使,勿薄者,要紫色、浓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使,每斤大浓紫桂,只取得五两,取有味浓处生用”。

古代半斤为八两,1斤为16两,16两肉桂只得5两,不到总重的三分之一,显然不是肉桂简单的去粗皮,况且,桂的辛辣部分就在富含油的桂心部分,表粗皮是没有味道的。

熟悉中医的朋友应该很清楚上面两本著作在中药药学中的地位及含金量,说明在唐代之前,所用的桂很有可能就是桂心。

桂的作用是什么,历代名医说法很多,让我们来看一看,陶弘景是如何描述的:

《本草经集注》:“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温中,利肝肺之气,以下冲气,这个冲气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寒水冲气,阴逆之气。

《黄帝内经 素问》:“太阳之右,厥阴治之”

可见太阳(膀胱经)上逆,本质为厥阴(肝经)下陷,桂温中,升肝,扶正气,因此可平膀胱寒逆之气上冲,这一点,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泻肾汤主治的描述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泻肾汤,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还有治疗奔豚寒气上冲的桂枝加桂汤,如果把桂枝改为桂心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用桂枝效果不是很好,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桂可以温升阳气,因此可平阴气逆升,本质都是一样的,阴气逆升,上迫于肺,会导致肺气不能正常下行,人就会出现呼吸不畅,短气的现象,因此《神农本草经》说桂可治“吐吸”,也就是短气的意思;而心气是随着肺气下降的,肺气不降,心气自然也无法降于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就会导致心的温度高,而小肠的温度低,即上热下寒。。出现真寒假热的现象,心热就会悸动不安,因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有“心中悸者,加桂一两半”的描述,心热就会导致肺热,那么,人感冒了为什么会头痛发热?

很多女性月经不调,经闭或量少,因为子宫寒,小肠火不足,而核心环节都在肝阳不足,正气升发无力。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伤寒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汗为心之液,发汗损伤心阳,心移寒于肺,则肺冷,皮毛受寒,其人叉手自冒,以桂温中达卫气,护皮毛,炙甘草培土护心阳,对于很多肝气不足的失眠,桂枝甘草汤也有不错的效果,究其原因,桂利肺气,肺降则心气下潜,心肾相交,因此,平时可用少量桂心,加炙甘草来泡茶饮用。

那么桂心应该在什么地方使用,又有何禁忌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桂为什么可以温中,此处的中指的是肝,桂枝作用于肝经,而桂心作用于肝脏,肝藏血,可行血,能带动肝经的微循环,提拉肝气,并带动下焦三焦之火(肾阳)上达于中。

《伤寒论》:“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刍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因此可以认为,人体水液代谢谢是否正常是判断三焦是否运行通畅的一个标志,桂心可以达三焦,因此桂能利小便。

如果三焦下陷,肝气不升,则水道不能通调,会出现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等现象,三焦火不升,火郁于下焦,就会出现下焦(大肠)有热的现象,因此也可能会伴随便秘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各种炎症,前列腺炎,肾炎。。

大便硬(便秘)而小便自利,说明三焦火升的上来,肝气并未下陷,热在中焦,上刑于肺,属津液亏虚,肺有热,肺津必亏,因此便秘,下焦虚寒,三焦火不足,不能气化津液,因此小便利,喝了就尿,所以需减桂之大热耗津,增白术之清热益津。如果便秘且小便不利,那么桂必用,需要灵活掌握。

《本草经集注》:“白术,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白术清胃热,降胆火,益肾气,因此可保肺津,止汗(胆火刑肺),胆经降于肾水,则水中阳足,三焦火旺,上达于肝,肝阳足,则温中,暖胃。

可见,桂与白术,为一升一降,相对的。

终上所述,古代经方所用桂,很有可能就是这种紫色油多的桂心,因其有效成分多,“温中,利肝肺气”的功效最好,通过我个人的亲身体验也是这样,效果和桂枝完全不同,优于肉桂。



(上面为百年树龄之肉桂,可见油层和表皮层的颜色分层,油层颜色更深,下面为只保留油层部分的桂心,味辛辣,甘甜,有效成分全在这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12 18:38 2楼
好帖,坛友都可学习一下
2014-12-19 00:55 3楼
各家争论不休 难道后世医家
⬅ 七绝 新西兰 老茶馆 土方治疗顽症 ➡